在电影《建国大业》里令我印象最深的片段,大概100字左右,不要太少。谢谢大家了,写作文要用……
展开全部
本片终于第一次叫人看到了歌颂之外的东西,那就是对于“失败者”的史无前例地同情。在江南烟雨之中,看着蒋介石那孤独落寞、远去故国的身影,在那恢弘的历史背景之下,很容易叫人想到一句诗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双雄逐鹿的背后,其实是各自追寻的家国梦想,理想实现者固然伟大,金陵梦碎者亦不失英豪。 看完《建国大业》我承认对我是有所触动的,这种触动不是仅仅是因为新政权的建立的不易,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长在红旗之下,已经太熟悉这个过程了,真正叫我感动的是影片对于我们曾经一定要蔑视的“蒋家王朝”有一种新的感情,这种感情或许就是易中天先生所说的历史的同情心吧。而这种同情心我认为是非常可贵的,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史观的进步,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六十年前接替中华民国的新政府的终于有了一点自信,希望这种自信不断发扬光大,因为这个自信是言路广开、民主进步的基础。 关于剧情无需多说,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正如人们描绘的那样,这其实是一场在波澜壮阔的战争和政治背景下的双雄对决。60多年前,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争斗了多年的生死冤家,曾经考虑过合作的可能。这一历史的际遇在片中表现得无比凝重,在无必胜的把握之下,至少在毛泽东以及共产党这一边还是表现出了和谈诚意的,从他们屈身前往重庆会谈时的忐忑不安可以看出对会谈的重视。只可惜由于各自的立场相去太远,终究无果而终,从此分道扬镳,割裂60年。在这段戏中,蒋介石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玩弄权谋的独夫形象,而是更像一个忧心忡忡的家长,面对一个几乎难以收拾的烂摊子,不得不绞尽脑汁地缝缝补补,正因为他于打和之间的左右为难,注定了他比毛泽东面临着更多的局要破,而毛泽东则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心态,大不了再去打游击,因此在这场戏中蒋介石精神负担更重,其内心冲突显然比毛泽东更强烈。这种一个放得开,一个放不下的心态不但始终决定了影片中两位主角的精神基调,实则也是历史风云际会中对立的两个党派的集体心理的真实反映。 《建国大业》单论剧情,个人认为其实没有什么可吸引人的,毕竟这段历史只要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叫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几乎没有了以往此类电影的说教成份,而是从人物的行为细节和微妙的心态着手来刻画了双方阵营的人物在那种关键时刻的内心,或自信或焦躁或狂妄或悲愤,或天地换颜的豪情壮志或山河破碎的意兴索然,或春风得意的喜悦或无可奈克的哀伤
2015-12-15 · 知道合伙人旅游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最让我感动的是刘烨演的一老兵,在毛主席西郊机场阅兵时,有些哽咽的呐喊,让我眼睛有一些湿润的冲动。让我感到了他作为一个老红军,在革命胜利时对战友的怀念和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时的激动。最帅的演员当属陈道明了,演技自不用说了,他那一身美式军装,完美的衬出他的帅气,点烟、开车门、走路简直帅的一塌糊涂。这让我想起二战时,德国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军队,就请服装设计大师设计军服,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直到现在我也认为德军的军服是最好看的。所以我想咱们国家的军服是不是也该改改了。最让我感伤的是陈坤演的将经国,空有一身报复,面对积重难返千疮百空的帝国,他想已一己之力拯救帝国,显得是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陈坤的忧郁气质正好表现出将公子的忧国忧民,和他面对现实的无奈。 晚上到家后电影频道正好放《肝胆相照》相比之一下唐国强办演的毛泽东比古月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要说演毛泽东,我感觉现在还没有人能超越古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本片终于第一次叫人看到了歌颂之外的东西,那就是对于“失败者”的史无前例地同情。在江南烟雨之中,看着蒋介石那孤独落寞、远去故国的身影,在那恢弘的历史背景之下,很容易叫人想到一句诗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双雄逐鹿的背后,其实是各自追寻的家国梦想,理想实现者固然伟大,金陵梦碎者亦不失英豪。 看完《建国大业》我承认对我是有所触动的,这种触动不是仅仅是因为新政权的建立的不易,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长在红旗之下,已经太熟悉这个过程了,真正叫我感动的是影片对于我们曾经一定要蔑视的“蒋家王朝”有一种新的感情,这种感情或许就是易中天先生所说的历史的同情心吧。而这种同情心我认为是非常可贵的,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史观的进步,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六十年前接替中华民国的新政府的终于有了一点自信,希望这种自信不断发扬光大,因为这个自信是言路广开、民主进步的基础。 关于剧情无需多说,因为“地球人都知道”。正如人们描绘的那样,这其实是一场在波澜壮阔的战争和政治背景下的双雄对决。60多年前,毛泽东和蒋介石这两个争斗了多年的生死冤家,曾经考虑过合作的可能。这一历史的际遇在片中表现得无比凝重,在无必胜的把握之下,至少在毛泽东以及共产党这一边还是表现出了和谈诚意的,从他们屈身前往重庆会谈时的忐忑不安可以看出对会谈的重视。只可惜由于各自的立场相去太远,终究无果而终,从此分道扬镳,割裂60年。在这段戏中,蒋介石不再是那个只知道玩弄权谋的独夫形象,而是更像一个忧心忡忡的家长,面对一个几乎难以收拾的烂摊子,不得不绞尽脑汁地缝缝补补,正因为他于打和之间的左右为难,注定了他比毛泽东面临着更多的局要破,而毛泽东则是“光脚不怕穿鞋”的心态,大不了再去打游击,因此在这场戏中蒋介石精神负担更重,其内心冲突显然比毛泽东更强烈。这种一个放得开,一个放不下的心态不但始终决定了影片中两位主角的精神基调,实则也是历史风云际会中对立的两个党派的集体心理的真实反映。 《建国大业》单论剧情,个人认为其实没有什么可吸引人的,毕竟这段历史只要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叫人耳目一新的地方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几乎没有了以往此类电影的说教成份,而是从人物的行为细节和微妙的心态着手来刻画了双方阵营的人物在那种关键时刻的内心,或自信或焦躁或狂妄或悲愤,或天地换颜的豪情壮志或山河破碎的意兴索然,或春风得意的喜悦或无可奈克的哀伤
望采纳
望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是这样
追问
额
哪样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