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易"这个家姓吗?
1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姓氏源流
易(Yì)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以祖名为氏。据《尚友录》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春秋时,齐桓公宠臣雍巫食采于易,又称易牙,易牙犯上作乱,被杀,其子孙以先人名字为氏,称为易姓。是为山东易姓。
2、出自姜太公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姜太公后裔有被封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一带),且以封邑为氏,称为易姓。是为河北易姓。
3、出自以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古有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州人以地为氏,称为易姓。
4、出自少数民族源流有易姓。彝、水、苗、土家、纳西等族均有易姓。
得姓始祖:吕尚。吕尚,字子牙,后人称姜子牙,周朝初年,为姜姓部落族长。武王伐纣时,吕尚统兵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西南)之战中大败商纣,为灭商建周第一功臣,被武王尊为“尚父”,封于齐国,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位列其他封国之上。吕尚后人有被封于易地,且以封邑为氏者,遂为易姓。吕尚因其德高望重,深受子孙敬仰而被视为易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易姓的发源地为今河北易县一带和山东、河南间地。秦汉时,易姓主要以山东、河南一带为繁衍中心,且零星向周边扩展。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群雄逐鹿中原,烽烟四起,易姓较频繁地从北方向南方迁徙,始有易姓名人见于史册。如三国时魏国的易懂,西晋浏阳(今属湖南省)人易雄皆出于山东易姓。另有前凉(都今甘肃省武威)将军易挺亦名噪一时。唐朝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富足局面,易姓得以休养生息,繁衍壮大,势力渐强。据载,有大理评事易重,游宦筠州上高(今属江西),定居于此。宋元时期,见于史册的易姓人物渐多,且以湖北、湖南两省为最。如有北宋画家易元吉居于湖南长沙;有南宋大臣易祓,为宁乡(今属湖南省)人;有元代襄阳(今属湖北省)名人易炳文等。可见,此时易姓家族势力较之前代浩盛、强大起来,并且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以南方为主要聚居地。另外,此期避金人、元人战乱而南迁者也进一步巩固了易姓以南方为盛的状况。明朝年间,贵州、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均有易姓人居住。如有易节为万载(今属江西省)人;易元贞为广西桂林人;易时中为晋江(今福建省泉州)人。清代,易姓仍以江南为主要繁衍中心,并有从沿海入居台湾进而迁入新加坡等地者。今日易姓枝繁叶茂,尤以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多此姓,四省易姓约占全国汉族易姓人口的百分之九十。易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
三、历史名人
易 雄:东晋长沙浏阳(今属湖南省)人,官任春陵令,曾从湘州刺史司马承起兵讨王敦,事败被俘,以不畏死难而扬名天下。
易 重:唐朝人,官至大理评事。时云其:“放里仙才若相问,一年攀折两重枝。”
易 充:分宜人,宋代学者,聪慧超群,年仅十六、七岁时即通《易》、《书》、《诗》,号“三经处士”,著有《中州文集》。
易 祓: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宋代淳熙年间进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著述甚丰。
易元吉: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北宋著名画家,工于花、石、禽、獐猿,亦精于花鸟瓜果,是徐熙、唐希雅的继承者。其作品有《猴猫图》、《聚猿图》、《花石珍禽图》等。
易延庆:上高(今属江西省)人,以荫为奉礼郎,知临淮县,宋太宗时升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以葬母去官,母生平嗜栗,乃植二栗于墓前,树长而连理,时称“纯孝先生”。
易绍宗:湖广攸县(今属湖北)人,明代洪武年间因军功授象山县钱仓防千户,后在建文三年(1401年)在与倭寇作战中丧身。
易翼之:腾越(今云南省腾冲)人,明代著名学者。正德中知长寿县,因与上司不和而隐归,著有《四书音义汇编》、《春秋经传汇编》、《古今诗评》等。
易元贞:明代桂林人,字正之,官崇阳令、平县令,为官清廉,性清介,尤恤孤弱,禁强御。暇日延诸生论道谈文。死后贫无以葬,人民为他举办葬礼,罢市相送。
易贞言:清代湘乡人,康熙年间诸生,著有《周易讲义》等。易宗氵君清代著名学者,曾在乾隆年间举鸿博而名震京师,著作甚丰,有《性理精微》等存世。
易宗捃:清代学者,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
易佩绅:清代龙阳(今湖南省汉寿)人,官至江苏布政使。
易子需:广东省鹤山人,工于诗、词、书、画,尤精篆刻,曾与萧友梅合作新体乐歌。
易顺鼎:湖南省龙阳人,近代诗人。清光绪年间中举,官至广东钦廉道,后事袁世凯之子袁克文。除善作诗外,也作词及骈文,作品有《丁戊之间行卷》、《四魂集》等。易汉文:湖北礼山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人,在甘肃古浪战斗中牺牲,年仅二十九岁。
易秀湘:江西人省,当代政治家。革命年代,历任红军指导员、中共中央管理局局长、东北人民政府商业部副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等,参与领导广东和中南地区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4年10月8日因病逝世。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霍山以北等地区。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2、堂号
纯孝堂、植栗堂:宋朝时,易延庆为奉礼郎,出任临淮县县令。后因父丧守墓而辞官,服满又任大理丞。后又因母丧回家葬母,他母亲生前爱吃栗子,于是他守墓时在母亲墓旁种了两棵栗子树,后来这两棵树竟然长在一起,成了连理。墓前又生出两棵灵芝。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称他为“纯孝先生”。
此外,易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济阳堂”、“太原堂”等。
五、宗族特征
1、易姓发源于北方,后称盛于南方,属典型南方姓氏。
2、易姓家规家训严明,子孙多恪守祖训,光耀千载。易姓名人中最流传久远的当数易延庆孝感动天的故事,后人据此以“纯孝”、“植栗”之堂号,“纯孝先生望重”之楹联训示子孙。
============================================================
【易姓宗祠通用对联】
〖易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宗开易地;
秀毓太原。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易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产芝庐墓;
攀桂仙才。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上高人易延庆,字馀庆,聪慧而博学,尤其长乎声律。初官临淮知县,乾德年间因父亲去世而在墓旁筑庐守孝,墓侧产灵芝。太宗时官大理丞,又因葬母而弃官。母亲生前喜欢吃栗子,他便在墓前种了两棵栗子树,树长大后结成连理。当时人称他为“纯孝先生”。下联典指易延庆的祖父易重,字鼎臣,唐末袁州宜春人,会昌年间参加进士考试,开始发榜时居第二,有人议论不公平,于是又进行复试,易重以状元及第。由于已离家六年,他即写了《寄宜阳兄弟》一诗寄回家,有“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奖艺奇。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得两重枝”句。官至大理评事。后因做官到上高,便在那里定居安家。
通经处士;
释褐状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宋代分宜人易充,字正翁,幼年时就以聪明出类拔萃,十六七岁就博通《易》、《书》、《诗》,号称“三经处士”。在乡间教书,远近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著有《中州文集》。下联说南宋宁乡人易祓,字彦章,号山斋,淳熙年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著有《周礼周易总义》、《山斋集》等。释褐,脱去百姓的布衣换上官服。
一时师表;
三经处士。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易翼之知长寿县,与上官不合而归隐,为一时师表。下联典指宋易充,少年博通《易》、《诗》、《书》,人称“三经处士”。
-----------------------------------------------------------------
〖易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纯孝先生望重;
工诗状元名香。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以荫为奉礼郎,知临淮县,宋太宗时升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时称“纯孝先生”,守孝父墓侧而产紫芝。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淳熙年间进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著述甚丰。
-----------------------------------------------------------------
〖易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周易讲义留芳远;
性理精微播誉长。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康熙间诸生易贞言,字内美,湘乡人。有《周易讲义》等。下联典指清代学者易宗君,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
三经处士传名远;
二栗礼郎享誉高。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易充,字正翁,分宜人。年十六、七,博通易、书、诗,号“三经处士”。有《中洲文集》。下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
德行称产芝孝子;
诗词为释褐状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事典。
-----------------------------------------------------------------
〖易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德行称产芝之孝子;
诗词为释褐之状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事典。
一点丹心,当年鄂潴成忠鬼;
千秋浩气,今日宜阳作正神。
——御赐浏阳太湖山忠愍侯易雄祠联
释褐本先声,遐溯名元理学;
产芝垂世德,勿忘孝子忠臣。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易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南宋易祓事典。下联典指北宋易延庆事典。
易(Yì)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以祖名为氏。据《尚友录》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等资料所载,春秋时,齐桓公宠臣雍巫食采于易,又称易牙,易牙犯上作乱,被杀,其子孙以先人名字为氏,称为易姓。是为山东易姓。
2、出自姜太公后裔,以封邑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姜太公后裔有被封于易州(今河北省易县一带),且以封邑为氏,称为易姓。是为河北易姓。
3、出自以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古有易州(今河北省易县),州人以地为氏,称为易姓。
4、出自少数民族源流有易姓。彝、水、苗、土家、纳西等族均有易姓。
得姓始祖:吕尚。吕尚,字子牙,后人称姜子牙,周朝初年,为姜姓部落族长。武王伐纣时,吕尚统兵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西南)之战中大败商纣,为灭商建周第一功臣,被武王尊为“尚父”,封于齐国,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位列其他封国之上。吕尚后人有被封于易地,且以封邑为氏者,遂为易姓。吕尚因其德高望重,深受子孙敬仰而被视为易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易姓的发源地为今河北易县一带和山东、河南间地。秦汉时,易姓主要以山东、河南一带为繁衍中心,且零星向周边扩展。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群雄逐鹿中原,烽烟四起,易姓较频繁地从北方向南方迁徙,始有易姓名人见于史册。如三国时魏国的易懂,西晋浏阳(今属湖南省)人易雄皆出于山东易姓。另有前凉(都今甘肃省武威)将军易挺亦名噪一时。唐朝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富足局面,易姓得以休养生息,繁衍壮大,势力渐强。据载,有大理评事易重,游宦筠州上高(今属江西),定居于此。宋元时期,见于史册的易姓人物渐多,且以湖北、湖南两省为最。如有北宋画家易元吉居于湖南长沙;有南宋大臣易祓,为宁乡(今属湖南省)人;有元代襄阳(今属湖北省)名人易炳文等。可见,此时易姓家族势力较之前代浩盛、强大起来,并且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以南方为主要聚居地。另外,此期避金人、元人战乱而南迁者也进一步巩固了易姓以南方为盛的状况。明朝年间,贵州、云南、广西、福建等省均有易姓人居住。如有易节为万载(今属江西省)人;易元贞为广西桂林人;易时中为晋江(今福建省泉州)人。清代,易姓仍以江南为主要繁衍中心,并有从沿海入居台湾进而迁入新加坡等地者。今日易姓枝繁叶茂,尤以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省多此姓,四省易姓约占全国汉族易姓人口的百分之九十。易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九。
三、历史名人
易 雄:东晋长沙浏阳(今属湖南省)人,官任春陵令,曾从湘州刺史司马承起兵讨王敦,事败被俘,以不畏死难而扬名天下。
易 重:唐朝人,官至大理评事。时云其:“放里仙才若相问,一年攀折两重枝。”
易 充:分宜人,宋代学者,聪慧超群,年仅十六、七岁时即通《易》、《书》、《诗》,号“三经处士”,著有《中州文集》。
易 祓: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宋代淳熙年间进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著述甚丰。
易元吉:长沙(今属湖南省)人,北宋著名画家,工于花、石、禽、獐猿,亦精于花鸟瓜果,是徐熙、唐希雅的继承者。其作品有《猴猫图》、《聚猿图》、《花石珍禽图》等。
易延庆:上高(今属江西省)人,以荫为奉礼郎,知临淮县,宋太宗时升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以葬母去官,母生平嗜栗,乃植二栗于墓前,树长而连理,时称“纯孝先生”。
易绍宗:湖广攸县(今属湖北)人,明代洪武年间因军功授象山县钱仓防千户,后在建文三年(1401年)在与倭寇作战中丧身。
易翼之:腾越(今云南省腾冲)人,明代著名学者。正德中知长寿县,因与上司不和而隐归,著有《四书音义汇编》、《春秋经传汇编》、《古今诗评》等。
易元贞:明代桂林人,字正之,官崇阳令、平县令,为官清廉,性清介,尤恤孤弱,禁强御。暇日延诸生论道谈文。死后贫无以葬,人民为他举办葬礼,罢市相送。
易贞言:清代湘乡人,康熙年间诸生,著有《周易讲义》等。易宗氵君清代著名学者,曾在乾隆年间举鸿博而名震京师,著作甚丰,有《性理精微》等存世。
易宗捃:清代学者,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
易佩绅:清代龙阳(今湖南省汉寿)人,官至江苏布政使。
易子需:广东省鹤山人,工于诗、词、书、画,尤精篆刻,曾与萧友梅合作新体乐歌。
易顺鼎:湖南省龙阳人,近代诗人。清光绪年间中举,官至广东钦廉道,后事袁世凯之子袁克文。除善作诗外,也作词及骈文,作品有《丁戊之间行卷》、《四魂集》等。易汉文:湖北礼山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领导人,在甘肃古浪战斗中牺牲,年仅二十九岁。
易秀湘:江西人省,当代政治家。革命年代,历任红军指导员、中共中央管理局局长、东北人民政府商业部副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等,参与领导广东和中南地区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4年10月8日因病逝世。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分陈留置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于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霍山以北等地区。北魏时相当于今阳曲,交城、和顺间的晋中地区。
2、堂号
纯孝堂、植栗堂:宋朝时,易延庆为奉礼郎,出任临淮县县令。后因父丧守墓而辞官,服满又任大理丞。后又因母丧回家葬母,他母亲生前爱吃栗子,于是他守墓时在母亲墓旁种了两棵栗子树,后来这两棵树竟然长在一起,成了连理。墓前又生出两棵灵芝。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称他为“纯孝先生”。
此外,易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济阳堂”、“太原堂”等。
五、宗族特征
1、易姓发源于北方,后称盛于南方,属典型南方姓氏。
2、易姓家规家训严明,子孙多恪守祖训,光耀千载。易姓名人中最流传久远的当数易延庆孝感动天的故事,后人据此以“纯孝”、“植栗”之堂号,“纯孝先生望重”之楹联训示子孙。
============================================================
【易姓宗祠通用对联】
〖易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宗开易地;
秀毓太原。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易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产芝庐墓;
攀桂仙才。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上高人易延庆,字馀庆,聪慧而博学,尤其长乎声律。初官临淮知县,乾德年间因父亲去世而在墓旁筑庐守孝,墓侧产灵芝。太宗时官大理丞,又因葬母而弃官。母亲生前喜欢吃栗子,他便在墓前种了两棵栗子树,树长大后结成连理。当时人称他为“纯孝先生”。下联典指易延庆的祖父易重,字鼎臣,唐末袁州宜春人,会昌年间参加进士考试,开始发榜时居第二,有人议论不公平,于是又进行复试,易重以状元及第。由于已离家六年,他即写了《寄宜阳兄弟》一诗寄回家,有“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奖艺奇。故里仙才若相问,一春攀得两重枝”句。官至大理评事。后因做官到上高,便在那里定居安家。
通经处士;
释褐状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说宋代分宜人易充,字正翁,幼年时就以聪明出类拔萃,十六七岁就博通《易》、《书》、《诗》,号称“三经处士”。在乡间教书,远近跟从他学习的人很多。著有《中州文集》。下联说南宋宁乡人易祓,字彦章,号山斋,淳熙年间状元,官至礼部尚书。著有《周礼周易总义》、《山斋集》等。释褐,脱去百姓的布衣换上官服。
一时师表;
三经处士。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易翼之知长寿县,与上官不合而归隐,为一时师表。下联典指宋易充,少年博通《易》、《诗》、《书》,人称“三经处士”。
-----------------------------------------------------------------
〖易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纯孝先生望重;
工诗状元名香。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以荫为奉礼郎,知临淮县,宋太宗时升为大理丞。其人性至孝,时称“纯孝先生”,守孝父墓侧而产紫芝。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淳熙年间进士第一,后官至南宋礼部尚书,著述甚丰。
-----------------------------------------------------------------
〖易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周易讲义留芳远;
性理精微播誉长。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康熙间诸生易贞言,字内美,湘乡人。有《周易讲义》等。下联典指清代学者易宗君,字公申,乾隆间举鸿博,名动京师。有《性理精微》等。
三经处士传名远;
二栗礼郎享誉高。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学者易充,字正翁,分宜人。年十六、七,博通易、书、诗,号“三经处士”。有《中洲文集》。下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
德行称产芝孝子;
诗词为释褐状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事典。
-----------------------------------------------------------------
〖易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德行称产芝之孝子;
诗词为释褐之状元。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上高人易延庆事典。下联典指宋代长沙人易祓事典。
一点丹心,当年鄂潴成忠鬼;
千秋浩气,今日宜阳作正神。
——御赐浏阳太湖山忠愍侯易雄祠联
释褐本先声,遐溯名元理学;
产芝垂世德,勿忘孝子忠臣。
——佚名撰易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易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南宋易祓事典。下联典指北宋易延庆事典。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当然有了,我有个小学同学就姓易。
中国有很多特别的姓,易姓并不少见。
易姓家族,根据《姓氏考略》一书所说的:“以地为氏”,应该是发源于现在河北省的易县。
不过,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里,易氏家族却主要活跃于济阳。所谓济阳,指的就是自汉代初年以来置于现在山东省境内的济阴郡,包括有今荷泽、定陶、濮城、武、曹、钜野诸县之地。因此,目前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易姓人家,仍然世代相沿相袭着“济阳”的堂号,时时刻刻不敢或忘记自己家族的来处。
山东的济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属齐国的领域,而过去的姓氏学者,也有人认为易氏是系出当时的齐国公族,算起来是姜太公的后裔。譬如,著名的《卢若虚集》就曾指出:“太公后有易氏。”这派说法,言之成理,又与古氏家族过去的活动情形相符,所以一向甚受采信。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易氏的始祖是春秋时代甚受齐桓公亲信的寺人易牙,像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就持此看法。该稿指出:“《左传》齐大夫易牙之后,魏有易懂,晋有易雄。”而易牙原不姓易,他的姓名是雍巫,字牙,食采于易,乃称易牙
中国有很多特别的姓,易姓并不少见。
易姓家族,根据《姓氏考略》一书所说的:“以地为氏”,应该是发源于现在河北省的易县。
不过,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里,易氏家族却主要活跃于济阳。所谓济阳,指的就是自汉代初年以来置于现在山东省境内的济阴郡,包括有今荷泽、定陶、濮城、武、曹、钜野诸县之地。因此,目前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易姓人家,仍然世代相沿相袭着“济阳”的堂号,时时刻刻不敢或忘记自己家族的来处。
山东的济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属齐国的领域,而过去的姓氏学者,也有人认为易氏是系出当时的齐国公族,算起来是姜太公的后裔。譬如,著名的《卢若虚集》就曾指出:“太公后有易氏。”这派说法,言之成理,又与古氏家族过去的活动情形相符,所以一向甚受采信。
另外,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易氏的始祖是春秋时代甚受齐桓公亲信的寺人易牙,像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就持此看法。该稿指出:“《左传》齐大夫易牙之后,魏有易懂,晋有易雄。”而易牙原不姓易,他的姓名是雍巫,字牙,食采于易,乃称易牙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易中天品三国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