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美术学习中的美感》小课题研究结题报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美术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美术学习,不仅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可以令其美感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美感。
一、什么是美感
所谓美感是指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或通过绘画等方式养成的对美的一种认知。它的初步建立能够使学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欣赏事物,产生愉悦感,积极面对生活。而通过小学美术教学正好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感,也能使小学生思考问题、看待问题有一个新的思路。
美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要通过后天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感认知,还要渗透一些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通过美术教学逐渐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鉴赏能力,使他们提高审美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
学生美感的培养并不简单,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美感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灵活采取多种有效方法,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美的认知,更好地去欣赏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从而逐渐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向学生展示世界上的优秀绘画作品
世界上优秀的绘画作品有许多,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它们,教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挑选一些适合小学生欣赏的优秀绘画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这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有什么样的意境,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品读这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弄清楚作品的创作意图、蕴藏含义等,从而使学生对美产生初步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荷兰的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经典作品《十五朵向日葵》,让学生观察之后,分组讨论交流:这部作品中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给了人一种什么感觉,你看到这幅画时想到了什么。学生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看法。这就代表了在学生的心里面美往往可以有不同方面的诠释,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优秀绘画作品,使得更多的学生走进了艺术的殿堂,激发了他们内心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从而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美感。由此可见,向学生展示世界上的优秀绘画作品是培养小学生美感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注重“美感”的知识传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地对学生传授与“美感”有关的知识,这可以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美,并逐步形成美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色彩、质感、大小、空间等美术元素的讲解,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明白什么才算是真正的美;教师可以通过美术实践,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学生理解美的应用,形成审美情趣。
(三)走进大自然,欣赏自然之美
大自然作为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是一种天然的美,是一种没有经过雕琢的美,如春天的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夏天的虫鸣蝉叫、绿荫如盖,秋天的硕果累累、霜天红叶,冬天的白雪皑皑、滴水成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自然中进行美术创作,将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描绘于笔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描绘等方法展现出他们眼中的大自然之美,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自然之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四)让小学生走进美术评论
让小学生走进美术评论是指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认真地进行理性观察分析后,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既能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审美观,也能体现出学生不同的审美标准。而他们学会了怎么评论一幅作品,也就自然增加了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一幅作品,并进行简单介绍,再让学生谈谈自己认为这幅作品想表达什么、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小组总结派代表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会怎样正确地鉴赏一幅作品,提高自身判断能力,还能深化对美的认知。
三、结语
美感只能通过后天的实践才能形成与发展,且不是短时间或者仅靠几节美术课就能让学生完全领悟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给学生灌输美学的知识,将对学生美感的培养贯穿于美术课内外,始终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对美的认知,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一、什么是美感
所谓美感是指学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或通过绘画等方式养成的对美的一种认知。它的初步建立能够使学生以一种全新的角度去欣赏事物,产生愉悦感,积极面对生活。而通过小学美术教学正好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感,也能使小学生思考问题、看待问题有一个新的思路。
美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要通过后天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美感认知,还要渗透一些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相关知识,通过美术教学逐渐培养学生对自然美、艺术美的鉴赏能力,使他们提高审美能力。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
学生美感的培养并不简单,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美感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灵活采取多种有效方法,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美的认知,更好地去欣赏生活中各种美的事物,从而逐渐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向学生展示世界上的优秀绘画作品
世界上优秀的绘画作品有许多,要想让学生更好地欣赏它们,教师就要做好引导工作,挑选一些适合小学生欣赏的优秀绘画作品,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这些优秀的绘画作品有什么样的意境,并在教师的带领下,品读这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弄清楚作品的创作意图、蕴藏含义等,从而使学生对美产生初步的认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荷兰的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经典作品《十五朵向日葵》,让学生观察之后,分组讨论交流:这部作品中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给了人一种什么感觉,你看到这幅画时想到了什么。学生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看法。这就代表了在学生的心里面美往往可以有不同方面的诠释,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优秀绘画作品,使得更多的学生走进了艺术的殿堂,激发了他们内心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从而使学生初步建立了美感。由此可见,向学生展示世界上的优秀绘画作品是培养小学生美感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注重“美感”的知识传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不懈地对学生传授与“美感”有关的知识,这可以让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美,并逐步形成美感。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色彩、质感、大小、空间等美术元素的讲解,逐步引导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明白什么才算是真正的美;教师可以通过美术实践,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学生理解美的应用,形成审美情趣。
(三)走进大自然,欣赏自然之美
大自然作为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它是一种天然的美,是一种没有经过雕琢的美,如春天的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夏天的虫鸣蝉叫、绿荫如盖,秋天的硕果累累、霜天红叶,冬天的白雪皑皑、滴水成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在自然中进行美术创作,将大自然千姿百态的美描绘于笔下,让学生通过观察、描绘等方法展现出他们眼中的大自然之美,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自然之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四)让小学生走进美术评论
让小学生走进美术评论是指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认真地进行理性观察分析后,做出自己的判断。这种判断既能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审美观,也能体现出学生不同的审美标准。而他们学会了怎么评论一幅作品,也就自然增加了对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先出示一幅作品,并进行简单介绍,再让学生谈谈自己认为这幅作品想表达什么、好在哪里、不足在何处,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之后小组总结派代表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再进行总结。这样,学生不仅能学会怎样正确地鉴赏一幅作品,提高自身判断能力,还能深化对美的认知。
三、结语
美感只能通过后天的实践才能形成与发展,且不是短时间或者仅靠几节美术课就能让学生完全领悟的。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注重给学生灌输美学的知识,将对学生美感的培养贯穿于美术课内外,始终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对美的认知,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