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戏曲中的戏和曲的关系?

 我来答
小破孩8d3f1d5
2020-03-30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1万
采纳率:47%
帮助的人:409万
展开全部
一直以来,流行歌曲都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论你是呆在家里还是身处室外,电视、广播等媒介几乎时时刻刻为我们提供当前的最新歌曲。不能说每首歌都能得到大众的喜爱而广泛传唱流行开来,但是总有那么一些歌会占据音乐排行榜的首位——一周甚至数周,而且仿佛一夜之间就流行于大江南北,传唱于大街小巷。如果稍加留意你就会发现,在这些广泛传播的歌曲中有一类歌一直得到人们的喜爱,它们都有~个共同点,即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

现在的那些流行歌曲带有传统戏剧风格《我的地盘》、 《江南》、 《三国恋》、 《老人与海》、 《我的回忆不是我的》、 《one night in Beijing》、 《西关》、 《英雄泪》、 《从开始到现在》、 《楚歌》 ……
喜欢的给个关注好不好!
温洽洽
2020-03-30 · TA获得超过89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501
采纳率:58%
帮助的人:58.2万
展开全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赞美题主一下~能问这样的问题,说明你对京剧行业还有真心和热情,真的。
新编戏被糟蹋如斯,据我了解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政治原因。
外国我不大了解,但是在中国,文学、艺术都必须服从政治功能,尤其京剧院团本来就属于事业单位。
属于国家机器,靠国家财政养活,所以很多新编戏题材都是迎合政治(比如你所说的飞夺泸定桥,虽然我没看过,但看题目应该是)来取巧。
说新编戏是为了迎合观众,不如说是为了迎合国家。它在创作时应该是没有(也不用)考虑观众感受的。
二是经济原因。前面说了京剧院团靠国家养活,除了财政拨款,还有个重要的财政来源就是各种艺术基金项目。
正常京剧当然是程式化、写意,台上基本全靠演员,不需要什么幺蛾子。
但这样就用不到花里胡哨的(比如类似话剧的)舞美、服装、乐队、大队群演,那国家拨的钱总要花吧(看起来大笔的花了,才能留一些…还只是一桌二椅的话…)三是观众的素养。
或者说“这一届观众不行”。
我没有对观众做过量化的调查,只跟小部分聊过天,不敢妄论。
可能我接触到的都是比较资深的票友,所以大家对大部分新编戏还是…
但据院团人员说,他们的新编戏还是很受欢迎,尤其是进校园什么的。
有个七岁小女孩的妈妈跟我说,孩子看了一个新编戏后,冲上台拉住演员说想学京剧,后来就真当业余爱好学了。
我的理解是,很多观众可能第一次看京剧就是新编戏,没有参照物也就无所谓好坏,单纯当做一个舞台表演就觉得确实很不错,因为没把它当成“京剧”来评价。
如果真的说新编戏是为了吸引当代观众,可能只是为了吸引潜在观众群,而不是已有观众群。
(这两个词是我瞎编的哈,你理解就好~)已有观众群如我们,是完全出于对京剧的爱,才没被新编戏气跑哈哈。
最后说为什么夸你。
因为很多岁数稍长的演员,我说的这些他们都明白,只是早已对现实低头,反正就是上个班儿呗。
单位让演啥就演啥好了,自欺欺人能过得更舒服容易一些。既然改变不了,越清醒越难受。
说这些可能也让你难受了,但我们要做的是,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热爱它。
只有不困惑、愿意面对它、接受它,才有可能寻找其他让自己开心、有价值的方法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百度网友01b7473

2020-03-30 · TA获得超过4081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4万
采纳率:10%
帮助的人:852万
展开全部
我觉得演员和戏曲,是谁成就了谁?这是闲暇时间脑子里突然蹦出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因为许多人对戏曲不感兴趣,所以一时也没有答案,但我们试想一下,演员和戏曲的关系,就好比影视演员和影视剧的关系,对于影视剧,大家一定不陌生,层出不穷的电影、电视剧充满了我们的娱乐时光,对于明星的日常动态,吃瓜群众了如指掌。提到周星驰,会想到他那无厘头的搞笑;提到成龙,会想到他那趣味性的打斗;提到吴京,会想到他敬业和大国情怀等等,对于戏曲,大家最熟悉的还是京剧大师梅兰芳,我们很难武断的说,是谁成就了谁,今天就以豫剧前辈张自立先生的故事来谈一谈这个问题。
在早些年,初入戏曲行业内的小白,似乎还对张自立先生不熟悉,别人口中的“自立哥”,也吊足了一众小白的胃口,跟着人群去听一次,因为对戏曲了解甚少,也没有感觉唱得有多好,反而认为他嗓子沙哑、沉闷,唱腔不好听,唯一印象深刻的就是表演的生活气息十足。或许这就是对于张自立先生的第一印象,不好也不坏,但是随着之后的相处和工作上的来往,对他有了更多的认识。
张自立,1941年出生,自幼在郾城豫剧团学戏,学成以后,因为生活所迫,曾流落至新疆、西华等地担任主演,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演出团体,最后在漯河市豫剧团担任业务主任直到退休。有一次,一部新剧要登上舞台,参加戏剧大赛,可在确定人物时,一个反派人物花脸却在剧团中找不到合适的,而当时身在剧团的张自立,最擅长的就是花脸,虽然因有事办理了留职停薪,但是他主动请缨,把自己手头的事情停掉,积极投入排练,之后的排演、参加比赛都如期参加了,戏剧的名次虽然不理想,但是他塑造的极具个性的人物却在观众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希望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单身戒严令
2020-03-30 · TA获得超过7376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4万
采纳率:53%
帮助的人:3798万
展开全部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话剧   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
汉族的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一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戏曲始终扎根于汉族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看戏至今仍然是汉族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
一般说来,北方人多喜看京剧,南方人则多爱好越剧,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的观众对象。远离故土家乡的人甚至把听、看民族戏曲作为思念故乡的一种表现。   释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
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都有华
2020-03-30 · TA获得超过337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5万
采纳率:17%
帮助的人:626万
展开全部
谢邀…这个题目太大了,我也实在是才疏学浅,而且我也只研究昆曲,姑且从传统戏曲的一方面——昆曲的角度来答答吧。昆曲,或者说昆剧,这个剧种比较特殊,清末以后好几次面临失传的局面。所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剧目,名为传统,实为新“捏”,和明朝、清中叶时期的演出情况肯定有很大的出入,比方说北昆的“马西厢”、省昆的《桃花扇》等等;或者说由于舞台表演的需要,各个剧团对剧本进行了一定的删改,实际演出时又和《缀白裘》《六十种曲》有一些出入,比如说北昆的“时牡丹”。所以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传统剧目”,它实际上是“创新”的,所以说一味地反对创新,我觉得是不好的,从昆山腔到昆剧,昆曲之所以能延续六百年,就在于“合时宜地创新”:魏良辅改革是一种创新,哺育其他剧种时又接受其他剧种的反哺也是一种创新…………再来聊聊题主提到的一些新编戏的情况。一个是政治原因,尤其是北昆的一些新编戏吧,政治气息相对浓厚些,这个就不多说了;再一个近年的新编戏也不是说都“丢了老东西”,上面的一个回答把日本捧到极高处,把中国戏曲踩在脚下,我个人认为不太客观。省昆的《红楼梦》,前几天苏昆上演的《琵琶记·蔡伯喈》,这些剧目的美学观仍然是很传统的,指导老师也都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再比如《怜香伴》和“观其复”《玉簪记》则是恢复了清代的妆扮,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对传统的回归。至于某些确实值得批判的新编戏,我相信时间和观众会对它们进行过滤。昆曲回归的时间还很短,它既古老又年轻,它也需要时间去摸索,需要时间去探寻与时代结合的更好的方式,当然了,如果不是摸索而是故意哗众取宠、媚上而为,则值得口诛笔伐,应另当别论。上面聊了发展,接下来说说传承。昆曲的传承其实非常艰难,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很多老辈会的戏都来不及传授。为了不再造成遗憾,现在的老艺术家都非常敬业非常勤恳地在“传戏”,七八十高龄了仍然在演出、在教学,非常让人感动。但是在传承过程中,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方说南派的《夜奔》,很少上演和传授,基本现在都是侯派的路子了。综上所述,我觉得应当是传承中有发展,发展中不忘传承。至于那些“走歪了”的创新,时间会给我们答案。我敬佩昆曲人的敬业,我钦羡昆曲人真诚的热爱,这样总结吧,“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