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这样一个能臣最后却被抄家,到底错在了哪呢?
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逝,第二年他改革的政策被废除,爵位被剥夺,张家下场更是意难平:
张家有17人饿死在府里,有的尸体已被饿红了眼的家犬吞噬殆尽。
十几天前,奉旨抄家的官员从京城出发时,先行命令当地政府封闭了张府所有出入口。张家一家老小来不及出去,被锁在了门内。
有些人活活饿死,惨不忍睹。
相关人员只是简单处理了现场,便开始抄家。张居正的几个儿子分别接受各种严刑拷打。
大儿子张敬修经受不住羞辱,悬梁自尽,死前,在衣服上写下为父亲抗辩的血书。
字字皆血。
而张居正八十岁的老母亲,在臣子极力的请求下,才被留下少的可怜的土地和一座空宅养老。
张居正也差点惨遭“断棺戮尸”,万历他“念效劳有年”,打消了这个念头。
是什么导致了张居正的悲剧张居正在世之时,面对明朝风雨飘摇内外交困的局面,殚思竭虑十年的改革,出现了“万历新政”的扭转局面:
“国库充盈,太仓粟可供十年,太仆金积存四百余万”,这一自明初洪武、永乐以后从未出现过的新气象”
万历皇帝——那个曾经对张先生毕恭毕敬的学生,曾多次承诺,一定会替他帮扶好他的后代。
而在他死后不到两年,张家下场凄惨。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代贤臣落得如此下场?
和张居正同时代的清官海瑞曾说:“工于谋国,拙于谋生”,这也是我们大多数赞同的观点。
但个人认为张居正的悲剧或许还有以下原因:
明朝皇帝的权利是非常大的,就算有魏忠贤这样的权臣依然被崇祯干掉,而万历皇帝本身资质一般,幼年期被张居正严格管理,长大后一直活在老师的阴影下,亲政后一心树立自己的权威,在老师死后更是极尽报复。
可惜的是,商鞅死后,秦王虽然对商鞅不满,却依然继续推行新法,因为知道变法可以富国强兵。
而万历却以私念忘记了大明天子的身份,直接将有利于国家的政策连同对老师的报复,一并舍弃了。
一个有能力的大臣,一个昏庸的皇帝,张居正的结局似乎是注定的。
另一方面,万历清洗张居正,抛开个人原因,更多的是皇权统治下权臣的悲剧。
张居正走后,上层权力结构需要重新洗牌,抹清旧标识,达成新势力的平衡。
改革支持者李太后面对张居正的悲剧无动于衷,仅仅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到帝王家的无情。
作为万历的母亲,母子俩借助了大臣张居正保住了权力,羽翼逐渐丰满后,君臣之谊烟消云散,张居正为大明的呕心沥血不值一提,大有“过河拆桥”的意味。
深究皇权之下这段君臣悲剧。主要是张居正新政损害了皇室贵族利益,而封建统治者对改革带来的扩张权益不能容忍,倒张运动是限制这个权益的完美借口。
总结:只是万历皇帝怎么也没想到,即使他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依然没有成功取代张居正,也无法形成全新的权力。
倒张运动,没有换来万历皇帝心中期盼已久群臣俯首的局面,反而因为“张居正”精神核心的崩塌,引发了更复杂的党派之争。
而张居正,在那样一个时代,似乎从来没人懂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