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碑上写的啥? 50
4个回答
2022-06-26
展开全部
在农村,人们不仅常在墓碑上看到镌刻了“故、显、考、妣”等字,在立有牌位的地方,比如灵堂、宗祠、祖庙等,也同样可以看到这几个字,另外,在祭祖文本中,也常出现这几个字。
清代古碑
这是为纪念去世亲人,通常采用的一种特殊的传统书写文本格式。如果我们平时留心传统民俗文化,还可以在农村民俗应用文(民间礼仪类)书籍中也能够查到。
过去农村,民间对“故”和“显”这两个字的使用,在碑文和牌位的用法上是很有讲究的,也是有一定区别的。至于“考”和“妣”两字,在碑文和牌位上,“考”是已故的父亲,“妣”是已故的母亲。
前面两字与后面两字组合在一起,在民间有不同的民俗和说法。主要有两大类组合形式:一是“故考、妣”和“显考、妣”,此为父母合葬墓碑,为共立一块碑。二是“故考”、“故妣”、“显考”、“显妣”,此为父母不葬在一起的墓碑,要分别立碑。
1、“故”字的用法
故其他方面的义项,这里就不多说,仅从墓碑和牌位的用法上来说,就是人已经死亡的意思。比如,病故,就是因病死亡;父母早故,就是父母在儿女年纪还小的时候就死亡了。
明末清初古碑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民间对去世之人,不论是书面用语,还是口头用语,非常忌讳直白地说“死”这个字,一般采用一种比较隐晦的说辞,既是表示对亡者的尊重,也是对亡者亲属的尊重,更是因人们对死亡畏惧的心理而形成的民俗禁忌。
比如,在农村,老人去世后,不能直白地说老人死了,尤其不能当着去世的老人亲属的面如此说。不然,就会被视为不懂礼数,也会让亲属感情上难以接受,心里当然就不高兴,有时还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一般要委婉地说“老了”、“去了”、“走了”等。还有的地方甚至用“拆门板了”、“打锣了”、“放大炮了”等来代替。这些事情都是过去农村丧事的一些做法,比如,农村习俗,老人去世后,要拆下一扇门板用来作停尸床,有的地方要鸣放大炮或敲锣、敲钟向村里传信。而对去世一段时间的父母,也不是说“死去的父母”,而是要说“老去的父母”、“去了的父母”、“先父先母”等,尽量避免用“死”字。
乡村邻居交谈
故,在老人去世方面的使用,一般用于书面用语,口语中很少使用。比如墓碑、牌位等就是如此。实际上,在农村使用得比较频繁的,就是农村祭祖时的“包袱”(有的地方又称包封)。
“包袱”类似于信封,只是传统“包袱”多为正方形,信封为长方形,用于后人给亡故之人寄冥币。过去的“包袱”都是自制,现在农村有专门的供应商,一般制作成了信封形状。
“包袱”的书写格式,类似于古代信封的书写。“包袱”的一面有收“包”人,也有寄“包”人,只是不用写收“包”人的地址。收包人就是亡故的亲人和祖先,寄“包”人就是亡故之人的后代。“包袱”的另一面中央写着一个“封”字,这也是一些地方把“包袱”称为“包封”的原因。
“包袱”书写时,通常在收“包”人的名字前写一个“故”字。比如,有的地方的书写格式为:“故祖父×××老大人收用”,如果是祖母,则是“故祖母×府(门)×氏××老孺人收用”。不过,不同地方书写的格式有一定差异,一般在“故”字后面,称呼前面表示尊重的字,但是,最前面的“故”字格式大多数地方是相同的。
农村包袱格式之一
在农村,“故”字前缀于后人对先人称呼(比如考、妣)、名字前,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主要是“故”在墓碑和牌位的使用中,是一个中性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既不褒扬,也不贬低,更没有社会地位的高低之分。
因此,不论因何种原因亡故,只要是在墓前立碑,皆可以使用这个字,不受民俗方面的任何限制。
当然,在墓碑和牌位上,也有不用“故”字的,而是用“先”字。在民俗中,墓碑和牌位用“先”字含褒义。“先”字的意思也是“已亡”。按照民俗说法,“先”是“死亡”的隐讳称呼,“先”通常在民俗中被视为“敬词”,仅次于“显”字,是对亡故之人的尊敬称呼。也就是因为如此,在农村,“先”字在墓碑和牌位上的使用,往往要多于“故”字。
现在,有一些人为父母立碑时,碑文上既不用“故”字,也不用“先”字,而是用“严父”和“慈母”。从民俗角度来说,“严父”和“慈母”是对父母在世时的敬称,按照旧时农村的规矩,这种称呼是不能用在墓位和牌位上的。
祭祖
当然,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再讲究这些老规矩了,不在乎碑文的传统格式,而注重碑文的内容,在格式的使用方面也就比较随意了,使用的人多了,其他人也跟着效仿。
2、“显”字的用法
碑文上,能不能用“显”字,如何用“显”字,现在的一些资料解释,距农村传统民俗越来越远,主要原因是一些人远离农村民俗,不是用田野中的民俗说话,而是靠用各种资料说法,又没有到实践中去印证,因此,就有了各种脱离农村实际的解释。
比如,有的资料中这样说,只要父亲完成了事业(功业),对子女长成尽到了责任和义务。母亲承担和完成了相夫教子,并以德仪影响和教育子女,对家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样就在百年之后,子女就可以在碑上,父亲用“显考”,母亲用“显妣”。
按照这种说法,在农村,大多数旧时代的墓碑上,都应该镌刻“显妣”、“显考”,可事实却恰好相反,农村这种旧墓碑(不包括近几十年来)只是少数。对旧时的传统农村父母来说,他们绝大多数都完成了事业(事业有大有小),也把子女尽心尽力地抚养成人,对子女来说贡献都是巨大的。那为什么农村在父母百年后,没有普遍使用“显妣”、“显考”呢?这就说明,“显”字的使用,是有一定讲究的。
牌位
“显”,在我国古代,初时是对父亲的美称,例如,三国时期曹植《责躬诗》中有“于穆显考,时惟武皇。”到后来,人们也推及到母亲,于是,就有了“显考”和“显妣”这种对已故父母的特殊称呼,是古代儿女对父母的一种美称。到后来,人们进一步延引到先祖,在
先祖的墓碑和牌位上也使用“显”字。
过去,农村传统习俗,“显”字并不是想用就可以随便使用,在民俗上是有一定讲究的,必须同时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条件之一,父母去世时长辈健在,可以用“显”字。这里的长辈,指的是嫡亲长辈,也就是父亲的父母、岳父母,以及以上的嫡长辈,比如祖父祖母。倘若长辈健在,使用“显”字,就是对长辈的不敬,一般碑上只能写“先”或“故”。前面讲过,“先”也是对去世父母的敬称。
还有一些地方风俗,只要父母还健在,连碑都不能立,要立碑也要等到父母长辈百年之后,就更不要说在碑上写“显”字了。
清代古碑
条件之二,父母两人皆不在世了,可以用“显”字。有的地方,父母其中有一人去世,另一人还健在,也有立碑的,碑上只能刻“先”字,不用“显”字。而有一些地方习俗,父母一方尚在,已故的不能立碑,有的地方认为不吉利,有的地方则是为以后父母合葬,合立一座碑,预留空间。
条件之三,去世父母有子孙子,可以用“显”字。旧时农村的说法,老人去世时,如果是做了爷爷奶奶,才算是有福之人,也才算是人生的“圆满”。因此,父母去世时,如果做了爷爷奶奶,就可以用“显”,否则不能用,通常用“先”字。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旧时代,有的地方用“显”字,代表去世老人生前德高望重,并且为家族或者地方作出一定贡献,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一位老人去世后,丧事期间,其牌位能不能用“显”字,不是儿女说了算,而是要社会公认(通常是村里人公认)。也就是说儿子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要由别人提出来,经公议后确定。否则,就会遭人非议。既然牌位上能写“显”字,老人下葬后,所立之碑也就可以用“显”字了。因此,一些地方把有资格使用“显”字,视为老人身后的一种荣誉。
古村
还有一种情况,有一些老人去世下葬后,其子孙并没有给他们立碑,或者立了碑,但没有用“显”字。数代之后,甚至十代以后,老人的后代为他们立碑,或者已立碑的又重新立碑。这种碑文上用“显”字,别人也就无话可说。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农村是比较多见的。这就与民间修谱一样,后人美化祖先历史,也是常有的事,外人不好插嘴。
现在的农村,时代变化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思想早已破除了。给自己父母或祖先立碑,是个人或家庭的行为,立碑时,“显”字可以随便使用,不会有人较真,也不会有人非议。稍懂这种老规矩的人见了,也就一笑了之。
3、“考”和“妣”的意思
现在的牌位和碑文上的“考”,指已故的父亲,“妣”,指已故的母亲。
我国古代,初时“考妣”指父母。那时的“考妣”就如同现在“父母”这个词一样,还没有生前之称谓和亡故之称谓的区别。我国最早词典《尔雅·释亲》对“考”和“妣”的注解是:“父曰考,母曰妣。”
爷爷和孙子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也随之进步,汉语言的语言库不断得到丰富。“考”和“妣”虽然词义上没有变化,但在使用上发生了变化,从泛指父母缩小为专指已故的父母。
《礼记·曲礼下》对“考”和“妣”的解释,与《尔雅·释亲》的注解就有很大的区别了。《礼记·曲礼下》对“考”和“妣”的解释原文是这样的:“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此种释义一直沿用至今。
“考”和“妣”,又分别组词为“祖考”和“祖妣”。“祖考”,通常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已故的祖父。二是指祖先(封建男权思想以父系为主)。三是泛指祖父祖母之辈。“祖妣”,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男女祖先。二是已故的祖母。
今天,“考妣”这个词,除了在成语“如丧考妣”(出自《尚书·舜典》,有学者认为,“考妣”有死去父母的意思,是从此书开始的。也算是一说吧)使用外,一般出现得不多。只是在农村传统的牌位,和墓碑上面出现得比较多。
乡村父子
现在虽然还有一部分农村人仍然坚守这种传统文化遗存,但是,如今的农村也有一些新式葬礼的牌位和墓碑上,“考妣”这两个字用得越来越少了,很多年轻人已改用“父母”两个字。时代不同了,一些传统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清代古碑
这是为纪念去世亲人,通常采用的一种特殊的传统书写文本格式。如果我们平时留心传统民俗文化,还可以在农村民俗应用文(民间礼仪类)书籍中也能够查到。
过去农村,民间对“故”和“显”这两个字的使用,在碑文和牌位的用法上是很有讲究的,也是有一定区别的。至于“考”和“妣”两字,在碑文和牌位上,“考”是已故的父亲,“妣”是已故的母亲。
前面两字与后面两字组合在一起,在民间有不同的民俗和说法。主要有两大类组合形式:一是“故考、妣”和“显考、妣”,此为父母合葬墓碑,为共立一块碑。二是“故考”、“故妣”、“显考”、“显妣”,此为父母不葬在一起的墓碑,要分别立碑。
1、“故”字的用法
故其他方面的义项,这里就不多说,仅从墓碑和牌位的用法上来说,就是人已经死亡的意思。比如,病故,就是因病死亡;父母早故,就是父母在儿女年纪还小的时候就死亡了。
明末清初古碑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民间对去世之人,不论是书面用语,还是口头用语,非常忌讳直白地说“死”这个字,一般采用一种比较隐晦的说辞,既是表示对亡者的尊重,也是对亡者亲属的尊重,更是因人们对死亡畏惧的心理而形成的民俗禁忌。
比如,在农村,老人去世后,不能直白地说老人死了,尤其不能当着去世的老人亲属的面如此说。不然,就会被视为不懂礼数,也会让亲属感情上难以接受,心里当然就不高兴,有时还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一般要委婉地说“老了”、“去了”、“走了”等。还有的地方甚至用“拆门板了”、“打锣了”、“放大炮了”等来代替。这些事情都是过去农村丧事的一些做法,比如,农村习俗,老人去世后,要拆下一扇门板用来作停尸床,有的地方要鸣放大炮或敲锣、敲钟向村里传信。而对去世一段时间的父母,也不是说“死去的父母”,而是要说“老去的父母”、“去了的父母”、“先父先母”等,尽量避免用“死”字。
乡村邻居交谈
故,在老人去世方面的使用,一般用于书面用语,口语中很少使用。比如墓碑、牌位等就是如此。实际上,在农村使用得比较频繁的,就是农村祭祖时的“包袱”(有的地方又称包封)。
“包袱”类似于信封,只是传统“包袱”多为正方形,信封为长方形,用于后人给亡故之人寄冥币。过去的“包袱”都是自制,现在农村有专门的供应商,一般制作成了信封形状。
“包袱”的书写格式,类似于古代信封的书写。“包袱”的一面有收“包”人,也有寄“包”人,只是不用写收“包”人的地址。收包人就是亡故的亲人和祖先,寄“包”人就是亡故之人的后代。“包袱”的另一面中央写着一个“封”字,这也是一些地方把“包袱”称为“包封”的原因。
“包袱”书写时,通常在收“包”人的名字前写一个“故”字。比如,有的地方的书写格式为:“故祖父×××老大人收用”,如果是祖母,则是“故祖母×府(门)×氏××老孺人收用”。不过,不同地方书写的格式有一定差异,一般在“故”字后面,称呼前面表示尊重的字,但是,最前面的“故”字格式大多数地方是相同的。
农村包袱格式之一
在农村,“故”字前缀于后人对先人称呼(比如考、妣)、名字前,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做法。主要是“故”在墓碑和牌位的使用中,是一个中性词,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既不褒扬,也不贬低,更没有社会地位的高低之分。
因此,不论因何种原因亡故,只要是在墓前立碑,皆可以使用这个字,不受民俗方面的任何限制。
当然,在墓碑和牌位上,也有不用“故”字的,而是用“先”字。在民俗中,墓碑和牌位用“先”字含褒义。“先”字的意思也是“已亡”。按照民俗说法,“先”是“死亡”的隐讳称呼,“先”通常在民俗中被视为“敬词”,仅次于“显”字,是对亡故之人的尊敬称呼。也就是因为如此,在农村,“先”字在墓碑和牌位上的使用,往往要多于“故”字。
现在,有一些人为父母立碑时,碑文上既不用“故”字,也不用“先”字,而是用“严父”和“慈母”。从民俗角度来说,“严父”和“慈母”是对父母在世时的敬称,按照旧时农村的规矩,这种称呼是不能用在墓位和牌位上的。
祭祖
当然,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再讲究这些老规矩了,不在乎碑文的传统格式,而注重碑文的内容,在格式的使用方面也就比较随意了,使用的人多了,其他人也跟着效仿。
2、“显”字的用法
碑文上,能不能用“显”字,如何用“显”字,现在的一些资料解释,距农村传统民俗越来越远,主要原因是一些人远离农村民俗,不是用田野中的民俗说话,而是靠用各种资料说法,又没有到实践中去印证,因此,就有了各种脱离农村实际的解释。
比如,有的资料中这样说,只要父亲完成了事业(功业),对子女长成尽到了责任和义务。母亲承担和完成了相夫教子,并以德仪影响和教育子女,对家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样就在百年之后,子女就可以在碑上,父亲用“显考”,母亲用“显妣”。
按照这种说法,在农村,大多数旧时代的墓碑上,都应该镌刻“显妣”、“显考”,可事实却恰好相反,农村这种旧墓碑(不包括近几十年来)只是少数。对旧时的传统农村父母来说,他们绝大多数都完成了事业(事业有大有小),也把子女尽心尽力地抚养成人,对子女来说贡献都是巨大的。那为什么农村在父母百年后,没有普遍使用“显妣”、“显考”呢?这就说明,“显”字的使用,是有一定讲究的。
牌位
“显”,在我国古代,初时是对父亲的美称,例如,三国时期曹植《责躬诗》中有“于穆显考,时惟武皇。”到后来,人们也推及到母亲,于是,就有了“显考”和“显妣”这种对已故父母的特殊称呼,是古代儿女对父母的一种美称。到后来,人们进一步延引到先祖,在
先祖的墓碑和牌位上也使用“显”字。
过去,农村传统习俗,“显”字并不是想用就可以随便使用,在民俗上是有一定讲究的,必须同时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条件之一,父母去世时长辈健在,可以用“显”字。这里的长辈,指的是嫡亲长辈,也就是父亲的父母、岳父母,以及以上的嫡长辈,比如祖父祖母。倘若长辈健在,使用“显”字,就是对长辈的不敬,一般碑上只能写“先”或“故”。前面讲过,“先”也是对去世父母的敬称。
还有一些地方风俗,只要父母还健在,连碑都不能立,要立碑也要等到父母长辈百年之后,就更不要说在碑上写“显”字了。
清代古碑
条件之二,父母两人皆不在世了,可以用“显”字。有的地方,父母其中有一人去世,另一人还健在,也有立碑的,碑上只能刻“先”字,不用“显”字。而有一些地方习俗,父母一方尚在,已故的不能立碑,有的地方认为不吉利,有的地方则是为以后父母合葬,合立一座碑,预留空间。
条件之三,去世父母有子孙子,可以用“显”字。旧时农村的说法,老人去世时,如果是做了爷爷奶奶,才算是有福之人,也才算是人生的“圆满”。因此,父母去世时,如果做了爷爷奶奶,就可以用“显”,否则不能用,通常用“先”字。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习俗。旧时代,有的地方用“显”字,代表去世老人生前德高望重,并且为家族或者地方作出一定贡献,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一位老人去世后,丧事期间,其牌位能不能用“显”字,不是儿女说了算,而是要社会公认(通常是村里人公认)。也就是说儿子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要由别人提出来,经公议后确定。否则,就会遭人非议。既然牌位上能写“显”字,老人下葬后,所立之碑也就可以用“显”字了。因此,一些地方把有资格使用“显”字,视为老人身后的一种荣誉。
古村
还有一种情况,有一些老人去世下葬后,其子孙并没有给他们立碑,或者立了碑,但没有用“显”字。数代之后,甚至十代以后,老人的后代为他们立碑,或者已立碑的又重新立碑。这种碑文上用“显”字,别人也就无话可说。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农村是比较多见的。这就与民间修谱一样,后人美化祖先历史,也是常有的事,外人不好插嘴。
现在的农村,时代变化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思想早已破除了。给自己父母或祖先立碑,是个人或家庭的行为,立碑时,“显”字可以随便使用,不会有人较真,也不会有人非议。稍懂这种老规矩的人见了,也就一笑了之。
3、“考”和“妣”的意思
现在的牌位和碑文上的“考”,指已故的父亲,“妣”,指已故的母亲。
我国古代,初时“考妣”指父母。那时的“考妣”就如同现在“父母”这个词一样,还没有生前之称谓和亡故之称谓的区别。我国最早词典《尔雅·释亲》对“考”和“妣”的注解是:“父曰考,母曰妣。”
爷爷和孙子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文化也随之进步,汉语言的语言库不断得到丰富。“考”和“妣”虽然词义上没有变化,但在使用上发生了变化,从泛指父母缩小为专指已故的父母。
《礼记·曲礼下》对“考”和“妣”的解释,与《尔雅·释亲》的注解就有很大的区别了。《礼记·曲礼下》对“考”和“妣”的解释原文是这样的:“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此种释义一直沿用至今。
“考”和“妣”,又分别组词为“祖考”和“祖妣”。“祖考”,通常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已故的祖父。二是指祖先(封建男权思想以父系为主)。三是泛指祖父祖母之辈。“祖妣”,通常有两层含义,一是男女祖先。二是已故的祖母。
今天,“考妣”这个词,除了在成语“如丧考妣”(出自《尚书·舜典》,有学者认为,“考妣”有死去父母的意思,是从此书开始的。也算是一说吧)使用外,一般出现得不多。只是在农村传统的牌位,和墓碑上面出现得比较多。
乡村父子
现在虽然还有一部分农村人仍然坚守这种传统文化遗存,但是,如今的农村也有一些新式葬礼的牌位和墓碑上,“考妣”这两个字用得越来越少了,很多年轻人已改用“父母”两个字。时代不同了,一些传统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展开全部
绣岭晴霞”指凤凰山。《乌当区地名志》载:“洪边八景”即翠屏旭日、绣岭晴霞、北庄绮陌、南谷琼林、环溪素月、鉴沼清风、马陇灵源和螺岩飞瀑。明成化年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你也想得太多、太远了,人,只能知道自己的过去,掌握自己的现在,却永远无法掌握和预料自己的未来,更不能对死后的事情进行安排部署,人一死就一了百了,至于后事,自有后人去处理,去安排。再说丰碑不是靠自己树立的,而是后来人对你的评价,所以,用不着考虑太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您是在浮来山吗,我是莒县人。
这个题字为“古为今用”,康生题的。这几年才上的金漆。
请采纳或者追问,谢谢。
这个题字为“古为今用”,康生题的。这几年才上的金漆。
请采纳或者追问,谢谢。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