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怎样才能学好?
2个回答
2017-02-12 · 知道合伙人教育行家
关注
展开全部
对于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起码应该 具有以下几种能力,才能很好的适应小学的生活。
1.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可以理解即将上一年级小朋友父母的那种焦虑和不安全感。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什么事都在幼儿园老师的掌控之内,尤其是每个班都有生活老师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家长们可以说是非常放心的。而小学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班主任、任课老师最大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包括吃喝拉撒睡。首先,任何一个学校都不允许带零食。家长第一担心的就是,早晨孩子吃不饱,在学校饿了怎么办。所以,在升小学前的这一个暑假,两个月的时间来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比去幼小衔接班识字和算术要划算的多。
首先,大部分学校早晨都是8点到校,所以孩子早晨7点左右就需要起床洗漱。早晨5~7点是大肠排毒的时间,这时候的身体细胞急需要清醒,需要活动,促进肠蠕动,让身体的毒素排出。这时候,孩子需要起床,做一些简单的小活动,伸伸懒腰、踢踢腿、揉揉肚子,然后喝一大杯白开水,告诉身体,我的精神也醒来了。如果过了这个时间,7~9点,就是小肠吸收营养的时候了。如果到了9点孩子还在睡懒觉,毒素排不出来,小肠也懒得醒来运动,就错失了成长的大好时机。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即使是假期,有规律的作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这个假期一定要让孩子坚持自己吃饭,尤其早饭,养成一家人快乐、开心用餐的好习惯。一开始,孩子可能会不习惯早用餐,因为在幼儿园都是8点才吃早饭。而小学,8点就已经开始了早晨的诵读功课。7点多用餐,孩子可能没有什么食欲。最好的办法就是:前一天晚上不要吃太饱。过了8点以后就尽量不要再吃任何东西。这样有助于睡眠,也有助于肠胃的排空。笫二天一早起床洗漱、喝水后,用五分钟简单地做一些伸展操,让孩子全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很快就会有食欲了。
另外,美味可口、吸引人的早餐也是关键。
最后,学校里每个班都有饮水机或者直饮水,孩子们带个水杯就可以了。在上小学之前要告诉孩子,当你口渴了的时候就是身体在告诉你,你已经缺水了。等缺水了的时候再去补水,就为时过晚了,所以,水要定时定量的喝。
2. 学会打扫卫生
到了小学每个孩子都有值日安排。可以想象,6岁之前能在家扫地擦桌子的,凤毛麟角,即使做过这样的活,也是心血来潮,偶尔为之。即使偶尔做这么一两次家务,爸爸妈妈还要拍照晒到朋友圈,博赞呢。真正安排值日让孩子在家打扫卫生,估计难做到。现在看来,在学校打扫卫生也成了一年级学生的难题。第一学期刚开学不久,就会看到这样一幕:孩子们全部都在走廊背着书包站好,而值日生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在教室里忙里忙外。老师们也很无奈,孩子入学后没有一个会扫地拖地,即使是弯腰捡垃圾都懒得动弹。教室里的卫生单靠老师一个人难以在放学之前完成,只能第一次值日的时候让家长来帮忙。这样的场面我猜不只是一个学校有。
其实孩子们不是不会做家务,只是没有机会实践。家长们总是在想:“孩子还太小了,这些活儿长大了自然会做。”其实我想说,如果没有给他学习体验的机会,他永远都做不好,甚至不会做。日本的小花是畅销书《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不怕》的主角。她4岁就会做饭了,四年级就俨然是一个小厨师、生活高手。这些生活技能难道是从天而降吗?不是。那是身患绝症的妈妈在培养她,那是生活锻炼了她。其实,6岁之前学会扫地、擦桌子、洗碗、拖地并不难,难的是,这些活能让孩子经常做、做熟练。
3学会整理物品
好习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狠心的爸爸妈妈培养出来的。如果你心软,想包办,那就不要怪孩子不肯独立。
4. 学会系鞋带、拉拉链、提裤子
孩子在生活方面的一些能力,不是说出来的,都是孩子们做出来的。
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至少应该具备以下这些生活技能。
穿鞋子、系鞋带、扣纽扣、拉拉链、穿衣服、吃饭、会使用饮水机、水杯、整理书包、叠被子、收拾房间、收玩具、叠衣服、分类整理、给花浇水、扫地、拖地、收垃圾、洗碗、择菜。
5.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
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自己的家庭住址以及自己家附近的标识化建筑、自己家的车牌号,是非常有必要的。
6.走丢了怎么办
7.学会化解矛盾
一年级的小孩子在学校产生矛盾更是常见。有时候同桌两个一天闹三次矛盾都到不了头。常常有两个孩子哭得鼻涕眼泪横流地跑去办公室找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正错都是对方的,对的都是自己。这时候,打架的过程我都懒得听。让两个孩子都站在一边,冷静一会儿,自己商量一下解决办法,想出来了,就来找我,想不出来就继续站着。不出一节课,俩孩子就手拉手找我来了。这时候再处理矛盾,分析事情经过,判定谁对谁错,俩人都可清楚了。但是一旦矛盾带回家,到了家长手里,那问题就大了。不是这个家长找到学校来要求调座位,就是那个家长找到学校来要求找孩子算账。
孩子的世界有孩子的规则,有欢声笑语自然就有打打闹闹。出现矛盾,家长不能包办,因为家长不懂得孩子的游戏规则,我们自认为帮孩子处理好了,殊不知是在帮倒忙。孩子之间的矛盾大部分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家长只需要提供点子,行动,让孩子自己来。
8.与人交往的能力
这些能力,和先天性格有关系,但也需要后天的培养。家长要主动、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讲话、和小朋友交往的机会,给他们一个社交圈,他们才能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交际能力。
1.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可以理解即将上一年级小朋友父母的那种焦虑和不安全感。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什么事都在幼儿园老师的掌控之内,尤其是每个班都有生活老师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家长们可以说是非常放心的。而小学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班主任、任课老师最大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包括吃喝拉撒睡。首先,任何一个学校都不允许带零食。家长第一担心的就是,早晨孩子吃不饱,在学校饿了怎么办。所以,在升小学前的这一个暑假,两个月的时间来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比去幼小衔接班识字和算术要划算的多。
首先,大部分学校早晨都是8点到校,所以孩子早晨7点左右就需要起床洗漱。早晨5~7点是大肠排毒的时间,这时候的身体细胞急需要清醒,需要活动,促进肠蠕动,让身体的毒素排出。这时候,孩子需要起床,做一些简单的小活动,伸伸懒腰、踢踢腿、揉揉肚子,然后喝一大杯白开水,告诉身体,我的精神也醒来了。如果过了这个时间,7~9点,就是小肠吸收营养的时候了。如果到了9点孩子还在睡懒觉,毒素排不出来,小肠也懒得醒来运动,就错失了成长的大好时机。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即使是假期,有规律的作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这个假期一定要让孩子坚持自己吃饭,尤其早饭,养成一家人快乐、开心用餐的好习惯。一开始,孩子可能会不习惯早用餐,因为在幼儿园都是8点才吃早饭。而小学,8点就已经开始了早晨的诵读功课。7点多用餐,孩子可能没有什么食欲。最好的办法就是:前一天晚上不要吃太饱。过了8点以后就尽量不要再吃任何东西。这样有助于睡眠,也有助于肠胃的排空。笫二天一早起床洗漱、喝水后,用五分钟简单地做一些伸展操,让孩子全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很快就会有食欲了。
另外,美味可口、吸引人的早餐也是关键。
最后,学校里每个班都有饮水机或者直饮水,孩子们带个水杯就可以了。在上小学之前要告诉孩子,当你口渴了的时候就是身体在告诉你,你已经缺水了。等缺水了的时候再去补水,就为时过晚了,所以,水要定时定量的喝。
2. 学会打扫卫生
到了小学每个孩子都有值日安排。可以想象,6岁之前能在家扫地擦桌子的,凤毛麟角,即使做过这样的活,也是心血来潮,偶尔为之。即使偶尔做这么一两次家务,爸爸妈妈还要拍照晒到朋友圈,博赞呢。真正安排值日让孩子在家打扫卫生,估计难做到。现在看来,在学校打扫卫生也成了一年级学生的难题。第一学期刚开学不久,就会看到这样一幕:孩子们全部都在走廊背着书包站好,而值日生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在教室里忙里忙外。老师们也很无奈,孩子入学后没有一个会扫地拖地,即使是弯腰捡垃圾都懒得动弹。教室里的卫生单靠老师一个人难以在放学之前完成,只能第一次值日的时候让家长来帮忙。这样的场面我猜不只是一个学校有。
其实孩子们不是不会做家务,只是没有机会实践。家长们总是在想:“孩子还太小了,这些活儿长大了自然会做。”其实我想说,如果没有给他学习体验的机会,他永远都做不好,甚至不会做。日本的小花是畅销书《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不怕》的主角。她4岁就会做饭了,四年级就俨然是一个小厨师、生活高手。这些生活技能难道是从天而降吗?不是。那是身患绝症的妈妈在培养她,那是生活锻炼了她。其实,6岁之前学会扫地、擦桌子、洗碗、拖地并不难,难的是,这些活能让孩子经常做、做熟练。
3学会整理物品
好习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狠心的爸爸妈妈培养出来的。如果你心软,想包办,那就不要怪孩子不肯独立。
4. 学会系鞋带、拉拉链、提裤子
孩子在生活方面的一些能力,不是说出来的,都是孩子们做出来的。
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至少应该具备以下这些生活技能。
穿鞋子、系鞋带、扣纽扣、拉拉链、穿衣服、吃饭、会使用饮水机、水杯、整理书包、叠被子、收拾房间、收玩具、叠衣服、分类整理、给花浇水、扫地、拖地、收垃圾、洗碗、择菜。
5.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
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自己的家庭住址以及自己家附近的标识化建筑、自己家的车牌号,是非常有必要的。
6.走丢了怎么办
7.学会化解矛盾
一年级的小孩子在学校产生矛盾更是常见。有时候同桌两个一天闹三次矛盾都到不了头。常常有两个孩子哭得鼻涕眼泪横流地跑去办公室找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正错都是对方的,对的都是自己。这时候,打架的过程我都懒得听。让两个孩子都站在一边,冷静一会儿,自己商量一下解决办法,想出来了,就来找我,想不出来就继续站着。不出一节课,俩孩子就手拉手找我来了。这时候再处理矛盾,分析事情经过,判定谁对谁错,俩人都可清楚了。但是一旦矛盾带回家,到了家长手里,那问题就大了。不是这个家长找到学校来要求调座位,就是那个家长找到学校来要求找孩子算账。
孩子的世界有孩子的规则,有欢声笑语自然就有打打闹闹。出现矛盾,家长不能包办,因为家长不懂得孩子的游戏规则,我们自认为帮孩子处理好了,殊不知是在帮倒忙。孩子之间的矛盾大部分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家长只需要提供点子,行动,让孩子自己来。
8.与人交往的能力
这些能力,和先天性格有关系,但也需要后天的培养。家长要主动、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讲话、和小朋友交往的机会,给他们一个社交圈,他们才能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交际能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