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阅读理解技巧
展开全部
在行测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也许是大家最不重视的。但是,我发现其实这部分是最容易拿分的,经过认真研究,发现了一些规律。
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最重要的一种题型就是片段阅读,把这种题型搞透是重中之重。
涉及面非常之广。但都有一个共性——有主题、有弯弯、难理解。
从问题的提出来看: 主要是区分开主旨题与推理题
这段文字主要在强调: :
作者接下来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推理
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推理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推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推理
根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主旨
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推理
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从提问来看,这里面可分为四类。
一、(广义主旨题)先看第一类,是抽出文意主旨。主旨题一定要避免以偏概全,另外切忌推理引申。这里面有,“主要说明、主要意思、主要谈论、主要讲述、核心意思、主要表达、主要告诉我们”这些表达一般都是要求你领悟这段文字的主旨句。可以根据“主要”两个字来做判断,如果看到“主要”二字,基本上就是要求找出段落主旨。
1) 段落主旨题要重视段落的首末句。有时主旨句出现在中间,比较少见,起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遇到段落中前后段意思转折式,应该提高警惕,这往往是哦主旨所在。
2) 没有明确的主题句,要进行归纳,重视首末句。
3) 段落的主题句要看第二、第三句话,如果是对第一句话进行阐述,那么第一句就是主题句,如此类推。如果最后一句是对全段总结,那么该句就是主题句。如果段中转折,那么该句可能是主题句。
4) 作者反复强调的是主题。
5) 首段出现疑问句,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全文探讨的内容,对该问题的解答就是文章主旨。当有转折词出现时,那么段、句的中心往往在这些词的后面。(篇章阅读)
3. 从选项中选择一个与四句话共同指向对象意思最接近的。
4. 找不到共同指向的论点,应该求助于排除法。
1) 一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没有讲到,尽管文章其他部分竟到了,依旧属于无关选项,不是正确答案。
2) 一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虽然讲到了,但与整个原文意思不符,也不对。
3) 有二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都讲到了,而且意思也符合,应该选择那个与原文意思最接近的,意义比较宽阔的,比较富含深意的,比较抽象的。
5. 选项干扰特点:一般是以偏概全,只是文章的细枝末节,不能覆盖全文。出现细节性的名词信息。过于笼统,范围太大,远远超过文章范围。过分肯定或否定。
目的题解题方法: (我把作者目的题并入主旨了)
1. 判断目的的主体和对象。
2. 找相应的得分句。
3. 答案一定在得分句、辅助句中产生。
上面还有一些表述,是要注意的。比如“我们可以知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理解不正确的是”“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是”。
根据这两年的真题,有时候要求在题肢中找出主旨句。如:
4 .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 天,小月定为29 天,一年有12 个月,即354 天,比阳历年少了11 天多。怎么办呢?在19 个阴历年里加7 个闰月,就和19 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 年。(2008 第四题)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A 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
C 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
答案选d。
1 .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08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答案在所以之后。选b
6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08 aq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 .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 .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 .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主旨在但是之后,选d
8 .商业设计也许越来越被赋予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价值,但它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是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如果一项商业设计不能让人联想到产品并对之产生好感,即使它再精美、再具创意,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设计。说到底,广告在创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关联性,我们不想被一个美轮美奂的作品吸引,结果却看不出它与所代言的商品之间存在任何联系。08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独特的创意并非成就商业设计的绝对要素
B .对于设计来说,吸引顾客应该是第一位的
C .成功的设计必须能够艺术地展现产品特质
D .商业设计应尽量强调广告与产品的关联性
主旨在但之后,选 c。
1 8 .几次拿起《 十字路口的顽童》 这本书,几次又放下,因为不时会有画面打断我的思路,那是在我18 年的教书生涯中遇到的一个个顽童的画面。有意思的是,其他学生凝固在我记忆中的是“图片”—— 形象;而他们却是”视频”——故事,他们所占据的老师“内存”实在是比其他孩子要大得多。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08
A .漫长的教学生涯给“我”留下很多回忆
B ,顽童让“我”想起曾经发生的许多故事
C .顽皮学生留给“我”的印象更为生动深刻
D .这本书触动“我”对教学生涯的许多联想
主旨在最后。选c
19 .汽车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商品,汽车厂商支持环保事业、进行环保宣传,似乎是理所应当的。环保应当是汽车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但要求汽车企业没有利润甚至亏损来做环保,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不会持久。汽车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才是长久之策。08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 .环保与实现企业利润存在矛盾
B .发展环保事业应该注重从实际出发
C .技术革新是解决汽车影响环境问题的关键
D .汽车企业应在发展的同时充分重视环境保护
主旨为最后一句。选c
20 . 20 世纪60 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注重防洪的工程措施,即通过修建大堤、水库等水利设施对洪水进行控制。但在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在防洪规划中越来越重视非工程措施的运用,即通过洪水预警、灾情评估、洪灾保险等多种手段,结合各种工程措施.从而尽可能减少洪灾对人类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08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 . 世界各国防洪理念的转交 B .世界各国控制洪水的新途径
C .单纯重视防洪工程不能有效控制洪水 D .非工程措施逐渐成为防洪规划的主导
主旨在但之后,选a
但“我们可以知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这种表述本身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选出主旨句,所以,还是要注意。而另一类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是”,在2006年中就不是要求概括主旨,而是判断正误。
这类题目选用的一段话一般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或讲背景或是一种观点,在这之后则用一个转折的关联词分开,有一句话或半句话说明另一种观点。与这转折关联词后的内容相关的选项中提到的内容就是下文要讲的内容。
“填入 最恰当的是:”的要求比前两者更我简单。因为有前文、也有后文,需要补充中间的内容。就可以看前后文。这里要求不能只看前文,不看后文。比如:
19.每个人都有命运不公平和身处逆境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相信: 。许多事情刚开始时,丝毫看不见结果,更谈不上被社会所承认。要想成功就应付诸努力,既不要烦恼,也不要焦急,踏踏实实地工作就会得到快乐。而一味盯着成功的果实,肯定忍受不了若干的寂寞,到头来只会半途而废,甚至一无所获。
填人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好事多磨 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C.冬天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D.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答案选B。这段话其实是找主旨句。看完整段话就能看出,要填入的话就是后三句话的概括。
可以说,片段阅读中绝大部分的题目是要求考生把主旨句抽出来。这是分量最大的一部分。所以,要努力锻炼这个方面的能力。
二、推理题 题干是这样:“作者接下来可能主要介绍的是:”“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填入 最恰当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前两种表述要求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前文来推后文。后两者要求推出言外之意。(个人认为这种题目会在以后的真题中大量出现。它反映了趋势) 推理题不会是原文的明确表述,一定要避免就事论事。
推理题:
1. 把握推理范围,大致全段,小至词语或句子。
2. 严格遵循逻辑规律,保持严密的逻辑和正确的思维过程
3. 可以利用相关部分提供的事实、背景和常识去推理。
正确:不是文中明确说明的内容。含义深刻是解!
干扰:
1. 只是原文简单复述。
2. 看似推理,但是答非所问。。
3. 看似推理,其实张冠李戴,如把原因说成结果,把结果说成原因,把手段说成目的等。
4. 不要掺杂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
5. 推理过头,概括过度
6. 有的瞎编的
结论题:偏重于归纳,重要的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注意过于概括,过于全面或过于细节化的往往是干扰项。
解题时要留意那些话中有话的句子。要留意那些含义深刻或结构复杂的句子。
特殊的题型:
针对作者思路的判断:要猜后面就看结尾,猜前面看开头。
5 .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地球三大生态体系,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98 年那次长江大洪水让人们终于意识到湿地(尤其是和长江相通的许许多多湖泊和沼泽地)能够对洪水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是,许多湖泊因为围湖造田的需要而被人为隔离了,只留下一个很少开启的水闸和长江相通。于是,这些自然形成的水网被拦腰斩断,遇到洪水便无能为力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围湖造田是一项弊大于利的错误举措
B .占用湿地是造成长江洪水的重要因素
C .人类应该反省自身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D .应该充分发挥湿地对洪水的缓冲作用
答案选c,题眼在“可是”后。
8.中国很早就有鲛人的传说。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干宝《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成人鱼之类的考证,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人类,其生活习性对大陆人而言很陌生,为他们增添了神秘色彩。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A.有关鲛人的考证 B.鲛人的什么传说
C.有关鲛人的诗文 D.鲛人的真正居处
答案选A。接下来谈能证实作者个人观点与判断的有关证据。
9.信息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与以往的信息形态不同,它是以声、光、电、磁、代码等形态存在。这使它具有“易转移性”,即容易被修改、窃取或非法传播和使用。加之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产品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效应也是人们始料未及的。例如信息技术产品对传统人际关系的冲击。在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间接的、非面对面的、非直接接触的新式交往。这种交往形式多样,信息相关人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
作为一篇文章的引言,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A.信息存在形式的更新 B.信息社会与信息伦理
C.人际交往形式的多样化 D.信息技术产品与生活方式
答案选B。
三、指代题 指代题好做,搜索代人即可 还有一种表述“这段话中“××××”指的是:”这类题目是要求对句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和重要句子进行理解。这个词汇或句子一般是理解本段话的关键词。所以这类题目虽然不是要求找出本段话的主旨,但其难度也并不小。能够理解这个关键词和关键句,才能对这段话有正确的理解,所以它也是段落理解的难点。
9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使得对中国银行业投人巨资的西方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仍是投资,没有盈利。不过,外资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并没有失掉信心。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中国内地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这对外资银行是极具吸引力的。08
这段文字中的“硬币”指代的是:
A .中国银行业 B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
C .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D .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
向上搜索代人,选c
8.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词典的编纂者不对,他们对词汇的用法做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必 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推敲。不过,词典编纂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这段话中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
A.词典编纂者不能对词汇的用法随意改动 B.词典编纂者应该熟悉词典编纂的具体过程
C.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D.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决定
答案选C。“基本要求”的内容就是后面一句话。所以选项一定是后面一句话的概括。那么语言文字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也就是C。
四.细节题
这种细节类的题目是每年必出,务必要研究题目看它是怎么出的,找出做题规律。
正确选项的特点一般有:
1)能找到答案,但是不可能与原文一模一样,而是不同的词语和不同的句子表达相同的意思。(改写一般是答案)
2)一切严格按照原文,不要按照自己的想象发挥。
3)细节是为了论证作者观点的,不管是例子还是引用的事实都体现着主旨。所以要每一处细节,作者不是用来支持自己的,就是批判的。它们和前后都是有联系的,比如因果、类比等。要跳出这个细节,明白这个细节是为什么主题服务的
错误选项的特点:词性替换、因果颠倒、概念缩小或扩大、偷换概念、未提到、绝对化、成语、谚语字面意思为错。
====================================================================== 第一,细细节题,你要首先知道这个题的考点在原文哪个位置上?要找到考点,这是第一个要做到的。
第二,要仔细的看原文是怎么说的,原文相关的几句话,要保证看明白,不能光看对应的一句话,我一般建议要把对应的前后两三句看看,保证你的理解不是太片面。
第三,要仔细推敲问题是怎么问的?大家做题,更多的是看文章是怎么说的,但是往往忽略是题目是怎么问的?提问方式,提问的重点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很多的时候都是原文看懂了,但是解错了,因为题目没有看,提问的重点没有看明白。
近几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最重要的一种题型就是片段阅读,把这种题型搞透是重中之重。
涉及面非常之广。但都有一个共性——有主题、有弯弯、难理解。
从问题的提出来看: 主要是区分开主旨题与推理题
这段文字主要在强调: :
作者接下来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推理
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推理
这段文字主要想表达的是: 推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这段文字主要支持的一个观点是: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推理
根据这段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主旨
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是:推理
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
从提问来看,这里面可分为四类。
一、(广义主旨题)先看第一类,是抽出文意主旨。主旨题一定要避免以偏概全,另外切忌推理引申。这里面有,“主要说明、主要意思、主要谈论、主要讲述、核心意思、主要表达、主要告诉我们”这些表达一般都是要求你领悟这段文字的主旨句。可以根据“主要”两个字来做判断,如果看到“主要”二字,基本上就是要求找出段落主旨。
1) 段落主旨题要重视段落的首末句。有时主旨句出现在中间,比较少见,起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遇到段落中前后段意思转折式,应该提高警惕,这往往是哦主旨所在。
2) 没有明确的主题句,要进行归纳,重视首末句。
3) 段落的主题句要看第二、第三句话,如果是对第一句话进行阐述,那么第一句就是主题句,如此类推。如果最后一句是对全段总结,那么该句就是主题句。如果段中转折,那么该句可能是主题句。
4) 作者反复强调的是主题。
5) 首段出现疑问句,那么这个问题就是全文探讨的内容,对该问题的解答就是文章主旨。当有转折词出现时,那么段、句的中心往往在这些词的后面。(篇章阅读)
3. 从选项中选择一个与四句话共同指向对象意思最接近的。
4. 找不到共同指向的论点,应该求助于排除法。
1) 一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没有讲到,尽管文章其他部分竟到了,依旧属于无关选项,不是正确答案。
2) 一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虽然讲到了,但与整个原文意思不符,也不对。
3) 有二个选项首末段、首末句都讲到了,而且意思也符合,应该选择那个与原文意思最接近的,意义比较宽阔的,比较富含深意的,比较抽象的。
5. 选项干扰特点:一般是以偏概全,只是文章的细枝末节,不能覆盖全文。出现细节性的名词信息。过于笼统,范围太大,远远超过文章范围。过分肯定或否定。
目的题解题方法: (我把作者目的题并入主旨了)
1. 判断目的的主体和对象。
2. 找相应的得分句。
3. 答案一定在得分句、辅助句中产生。
上面还有一些表述,是要注意的。比如“我们可以知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理解不正确的是”“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是”。
根据这两年的真题,有时候要求在题肢中找出主旨句。如:
4 .中国古人将阴历月的大月定为30 天,小月定为29 天,一年有12 个月,即354 天,比阳历年少了11 天多。怎么办呢?在19 个阴历年里加7 个闰月,就和19 个阳历年的长度几乎相等。这个周期的发明巧妙地解决了阴阳历调和的难题,比希腊人梅冬的发明早了160 年。(2008 第四题)
这段文字主要阐明的是:
A 古代阴历中闰月设置的规律与作用 B中国古代历法在当时有先进水平
C 阴阳历调和问题在古代是个世界性问题 D中国古代如何解决阴阳历差异问题
答案选d。
1 .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08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
答案在所以之后。选b
6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文化标准化以及环境条件的变化,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08 aq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有新思路
B .要重视现代化建设带来的新问题
C .新形势下亟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D .诸多因素威胁着文化遗产的生存状态
主旨在但是之后,选d
8 .商业设计也许越来越被赋予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价值,但它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永远是把产品的特质用艺术的方式展现给顾客。如果一项商业设计不能让人联想到产品并对之产生好感,即使它再精美、再具创意,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设计。说到底,广告在创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关联性,我们不想被一个美轮美奂的作品吸引,结果却看不出它与所代言的商品之间存在任何联系。08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 .独特的创意并非成就商业设计的绝对要素
B .对于设计来说,吸引顾客应该是第一位的
C .成功的设计必须能够艺术地展现产品特质
D .商业设计应尽量强调广告与产品的关联性
主旨在但之后,选 c。
1 8 .几次拿起《 十字路口的顽童》 这本书,几次又放下,因为不时会有画面打断我的思路,那是在我18 年的教书生涯中遇到的一个个顽童的画面。有意思的是,其他学生凝固在我记忆中的是“图片”—— 形象;而他们却是”视频”——故事,他们所占据的老师“内存”实在是比其他孩子要大得多。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08
A .漫长的教学生涯给“我”留下很多回忆
B ,顽童让“我”想起曾经发生的许多故事
C .顽皮学生留给“我”的印象更为生动深刻
D .这本书触动“我”对教学生涯的许多联想
主旨在最后。选c
19 .汽车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商品,汽车厂商支持环保事业、进行环保宣传,似乎是理所应当的。环保应当是汽车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认真考虑的因素,但要求汽车企业没有利润甚至亏损来做环保,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也不会持久。汽车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采取新的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符合社会发展大趋势,才是长久之策。08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A .环保与实现企业利润存在矛盾
B .发展环保事业应该注重从实际出发
C .技术革新是解决汽车影响环境问题的关键
D .汽车企业应在发展的同时充分重视环境保护
主旨为最后一句。选c
20 . 20 世纪60 年代以前,世界各国普遍注重防洪的工程措施,即通过修建大堤、水库等水利设施对洪水进行控制。但在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在防洪规划中越来越重视非工程措施的运用,即通过洪水预警、灾情评估、洪灾保险等多种手段,结合各种工程措施.从而尽可能减少洪灾对人类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08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A . 世界各国防洪理念的转交 B .世界各国控制洪水的新途径
C .单纯重视防洪工程不能有效控制洪水 D .非工程措施逐渐成为防洪规划的主导
主旨在但之后,选a
但“我们可以知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这种表述本身并不意味着一定是选出主旨句,所以,还是要注意。而另一类表述,“理解不正确的是”“下面不符合这段话所要表达的意思的是”,在2006年中就不是要求概括主旨,而是判断正误。
这类题目选用的一段话一般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或讲背景或是一种观点,在这之后则用一个转折的关联词分开,有一句话或半句话说明另一种观点。与这转折关联词后的内容相关的选项中提到的内容就是下文要讲的内容。
“填入 最恰当的是:”的要求比前两者更我简单。因为有前文、也有后文,需要补充中间的内容。就可以看前后文。这里要求不能只看前文,不看后文。比如:
19.每个人都有命运不公平和身处逆境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相信: 。许多事情刚开始时,丝毫看不见结果,更谈不上被社会所承认。要想成功就应付诸努力,既不要烦恼,也不要焦急,踏踏实实地工作就会得到快乐。而一味盯着成功的果实,肯定忍受不了若干的寂寞,到头来只会半途而废,甚至一无所获。
填人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A.好事多磨 B.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C.冬天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 D.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答案选B。这段话其实是找主旨句。看完整段话就能看出,要填入的话就是后三句话的概括。
可以说,片段阅读中绝大部分的题目是要求考生把主旨句抽出来。这是分量最大的一部分。所以,要努力锻炼这个方面的能力。
二、推理题 题干是这样:“作者接下来可能主要介绍的是:”“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填入 最恰当的是:”。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前两种表述要求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前文来推后文。后两者要求推出言外之意。(个人认为这种题目会在以后的真题中大量出现。它反映了趋势) 推理题不会是原文的明确表述,一定要避免就事论事。
推理题:
1. 把握推理范围,大致全段,小至词语或句子。
2. 严格遵循逻辑规律,保持严密的逻辑和正确的思维过程
3. 可以利用相关部分提供的事实、背景和常识去推理。
正确:不是文中明确说明的内容。含义深刻是解!
干扰:
1. 只是原文简单复述。
2. 看似推理,但是答非所问。。
3. 看似推理,其实张冠李戴,如把原因说成结果,把结果说成原因,把手段说成目的等。
4. 不要掺杂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选项往往是错误的!
5. 推理过头,概括过度
6. 有的瞎编的
结论题:偏重于归纳,重要的是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注意过于概括,过于全面或过于细节化的往往是干扰项。
解题时要留意那些话中有话的句子。要留意那些含义深刻或结构复杂的句子。
特殊的题型:
针对作者思路的判断:要猜后面就看结尾,猜前面看开头。
5 .湿地指的是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和森林、海洋一起并称地球三大生态体系,在维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抵御洪水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998 年那次长江大洪水让人们终于意识到湿地(尤其是和长江相通的许许多多湖泊和沼泽地)能够对洪水起到缓冲的作用。可是,许多湖泊因为围湖造田的需要而被人为隔离了,只留下一个很少开启的水闸和长江相通。于是,这些自然形成的水网被拦腰斩断,遇到洪水便无能为力了。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围湖造田是一项弊大于利的错误举措
B .占用湿地是造成长江洪水的重要因素
C .人类应该反省自身行为对环境的破坏
D .应该充分发挥湿地对洪水的缓冲作用
答案选c,题眼在“可是”后。
8.中国很早就有鲛人的传说。魏晋时代,有关鲛人的记述渐多渐细,在曹植、左思、张华的诗文中都提到过鲛人。传说中的鲛人过着神秘的生活。干宝《搜神记》载:“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泣,则能出珠。”虽然不断有学者做出鲛人为海洋动物成人鱼之类的考证,我个人还是认为他们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人类,其生活习性对大陆人而言很陌生,为他们增添了神秘色彩。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主要介绍的是:
A.有关鲛人的考证 B.鲛人的什么传说
C.有关鲛人的诗文 D.鲛人的真正居处
答案选A。接下来谈能证实作者个人观点与判断的有关证据。
9.信息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与以往的信息形态不同,它是以声、光、电、磁、代码等形态存在。这使它具有“易转移性”,即容易被修改、窃取或非法传播和使用。加之信息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信息技术产品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效应也是人们始料未及的。例如信息技术产品对传统人际关系的冲击。在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间接的、非面对面的、非直接接触的新式交往。这种交往形式多样,信息相关人的行为难以用传统的伦理准则去约束。
作为一篇文章的引言,这段文字后面将要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A.信息存在形式的更新 B.信息社会与信息伦理
C.人际交往形式的多样化 D.信息技术产品与生活方式
答案选B。
三、指代题 指代题好做,搜索代人即可 还有一种表述“这段话中“××××”指的是:”这类题目是要求对句中的一个重要词汇和重要句子进行理解。这个词汇或句子一般是理解本段话的关键词。所以这类题目虽然不是要求找出本段话的主旨,但其难度也并不小。能够理解这个关键词和关键句,才能对这段话有正确的理解,所以它也是段落理解的难点。
9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的现状,使得对中国银行业投人巨资的西方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上仍是投资,没有盈利。不过,外资银行对中国信用卡市场并没有失掉信心。虽然中国的消费者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而这个“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居民的个人负债率很低,中国内地的个人消费信用市场才刚刚开始发展,这对外资银行是极具吸引力的。08
这段文字中的“硬币”指代的是:
A .中国银行业 B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
C .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D .中国居民的经济状况
向上搜索代人,选c
8.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词典的编纂者不对,他们对词汇的用法做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必 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推敲。不过,词典编纂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
这段话中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
A.词典编纂者不能对词汇的用法随意改动 B.词典编纂者应该熟悉词典编纂的具体过程
C.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D.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决定
答案选C。“基本要求”的内容就是后面一句话。所以选项一定是后面一句话的概括。那么语言文字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也就是C。
四.细节题
这种细节类的题目是每年必出,务必要研究题目看它是怎么出的,找出做题规律。
正确选项的特点一般有:
1)能找到答案,但是不可能与原文一模一样,而是不同的词语和不同的句子表达相同的意思。(改写一般是答案)
2)一切严格按照原文,不要按照自己的想象发挥。
3)细节是为了论证作者观点的,不管是例子还是引用的事实都体现着主旨。所以要每一处细节,作者不是用来支持自己的,就是批判的。它们和前后都是有联系的,比如因果、类比等。要跳出这个细节,明白这个细节是为什么主题服务的
错误选项的特点:词性替换、因果颠倒、概念缩小或扩大、偷换概念、未提到、绝对化、成语、谚语字面意思为错。
====================================================================== 第一,细细节题,你要首先知道这个题的考点在原文哪个位置上?要找到考点,这是第一个要做到的。
第二,要仔细的看原文是怎么说的,原文相关的几句话,要保证看明白,不能光看对应的一句话,我一般建议要把对应的前后两三句看看,保证你的理解不是太片面。
第三,要仔细推敲问题是怎么问的?大家做题,更多的是看文章是怎么说的,但是往往忽略是题目是怎么问的?提问方式,提问的重点就显得格外的重要,很多的时候都是原文看懂了,但是解错了,因为题目没有看,提问的重点没有看明白。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2017-10-25
展开全部
多读,尤其是一些官方的报纸,可以养成平时阅读的习惯
抓关键词和关键句
多进行试题练习,找到题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