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小脑萎缩症(Spinocerebellar Atrophy),又称脊髓小脑萎缩症或脊髓小脑失调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简写为SCA),是一类遗传病,涉及不同基因,目前没有任何治疗方法。
编辑本段病因病理
西医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不明,但大多有家族遗传倾向,20岁以前起病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20岁以后起病者则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国内外众多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将Friedreich共济失调缺陷基因定位于9q13~q21,将OPCA遗传基因定位于6p24~p23之间。同时发现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生化酶缺乏及。DNA修复功能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其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病理方面,其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神经细胞的萎缩、变性,髓鞘的脱失,胶质细胞轻度增生,从而出现小脑半球及蚓部、小脑中下脚广泛变性,浦肯野细胞消失;脊髓后柱及克拉克柱的神经细胞萎缩或消失,继发胶质细胞增生,后根与脊神经节变性、髓鞘脱失,尤其在腰、骶段脊髓更为明显。亦可见到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桥脑基底核等脑干部分核团的变性。
这种疾病有可能是因为染色体上核苷酸CAG异常大量重复,且由于CAG重复序列多存在於表现序列(exon)上,因此在其基因表现的蛋白质中便存在长链的麸胺酸(Glutamine),此种异状的蛋白质会导致细胞衰亡。依CAG重复所位的染色体又可细分为不同型的小脑萎缩症。SCA3占在台湾人中所有显性脊髓小脑萎缩症的45%
在台湾主要针对小脑萎缩症第一型、第二型、第三型、第六型、第七型和DEPLA型,利用PCR的分子生物技术进行作筛检。(以下数据为华人族群的统计数据)
SCA1:第6对染色体6p23,正常人CAG重复6-36,患者39-83
SCA2:第12对染色体(12q24.1);正常人CAG重复16-30,患者34-49
SCA3(MJD):第14对染色体14q21;正常人CAG重复13-44,患者63-85
SCA6:第19对染色体 19p13.1-13.2,正常人CAG重复4-16,患者21-27
SCA7:第3对染色体 3p21.1-p12,正常人CAG重复7-35,患者37-130
DEPLA:第12对染色体(12p13),正常人CAG重复6-35,患者49-88
如家族中有这类病史,家族成员怀孕时,应做胎儿绒毛(12-16周)或羊水(16周以上)检查,可分析SCA基因之CAG重复次数。
中医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组证候属于先天禀赋不足,肾元亏虚或疾病迁延日久,气血不足,脑髓不充,筋脉失养所致;或因情志失调,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致使五脏功能失调使然。其中以肾元亏虚为本。因为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且生髓并上注于脑,使髓海充养,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即肾精亏虚可出现头晕耳鸣眼花,四肢乏力,精神疲惫,走路不稳,甚则卧床不起。此外,本病与肝、脾二脏功能失调,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肝肾两亏,骨无所主,筋脉无所荣养,则足痿脉挛。肾元不足,肾阳虚损,封藏失职,亦可致脾气虚弱,故见腰膝酸软,阳痿遗精,月经量少或闭经,耳鸣耳聋,精神委靡,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益甚,面色苍白,便溏纳呆,小便频数,余沥不尽,脉虚沉迟。亦可见阴虚火旺,虚阳外越之候。《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只有肾脏作强功能正常,人体动作方能协调自如。虽然本组证候殃及肝、脾、肾诸脏,但以肾虚为其根本。肾元虚衰,不能上充髓海,作强无权,伎巧不出,故而动作笨拙,步履蹒跚;肾虚而精血不足,不能制约亢阳,阴亏于下,阳浮于上,虚风内生,而致肢体颤振,躯体摇晃;脑失所养,故思维迟钝,表情呆板,智能低下,精神委靡。
编辑本段病徵
一连串的遗传病病徵,以渐进性的步伐不协调为主,伴随手部动作、言语、眼部活动等失调。小脑通常会萎缩。这类患者发病后,行走的动作摇摇晃晃,有如企鹅,因此被称为企鹅家族。
与其他运动失调症一样,本症亦是因为无法精细协调肌肉运动,而导致身体运动困难和其他连带症状。
本症可分为几类,每类的症状略有不同,各病患之间亦有不同。一般而言,患者的心智能力不受影响,但身体渐失控制。
运动失调的症状(小脑失调障碍)
步行障碍:步行时出现摇晃。到后期会变成步行困难。
四肢失调:四肢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思活动。不能好好地使用筷子。写的字会变得混乱。
语言障碍:说话时发音变得不清楚。声音的韵律和大小变得混乱,说话的意思变得不明了。
眼球振动:在身体姿态及视线方向不变的情况下,眼球出现轻微摇曳。
姿势反射失调:不能很好地保持姿势,身体会左右倾斜。
※上述是由於小脑的神经细胞被破坏而发生的症状。
运动失调的症状(脊髓机能障碍)
颤动:不受自己本身意识控制,双手出现不随意的震动。
筋固缩:筋肌及关节出现僵硬现象。
巴宾斯反射(Babinski Reflex):双足的大拇指出现向脚背方向弯曲现象。
※上述是由於脊髓的神经细胞被破坏而发生的症状。
自律神经的症状(自律神经障碍)
起立性低血压:急速起立会出现晕眩。
睡眠时无呼吸:睡觉的时候呼吸停止。
出汗障碍
尿失禁
※上述是由於自律神经的神经细胞被破坏而发生的症状。
不随意运动障碍
Myoclonus:急速的肌肉痉挛。
舞蹈运动:身体出现像在跳舞一样的动作。
Dystonia:由于身体的肌肉不随意地持续收缩,造成肌肉产生变形,而无法依照自身的意思活动。
编辑本段治疗及预后
现代医学对本疾病仍无有效治疗方法,只能舒缓症状及减缓恶化的进行,症状是不能逆转的,患者会由不能好好地使用筷子、容易跌倒、无法拿取物品等症状开始,随著病情恶化,逐渐变得不能行走和不能执笔书写,最终进展至不能说话及需要卧床,日常生活都必须由他人照顾,最恶劣的情况下患者更会以死亡告终。然而即使小脑、脑干、脊髓萎缩,大脑正常的机能与及智力均完全不受影响。换言之,患者能清楚认知到身体逐渐变得不能活动的事实。就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疾病。
病发和持续的时间变化范围相当大。若是由染色体上三核苷酸CAG异常大量重复产生长链谷胺酰胺而致病的类型,越长的CAG重复会导致越早发病、病情转坏得越快、死亡亦越早。
编辑本段诊断
容易误诊为其他神经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
确诊方法之一,是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扫瞄脑部,可以见到病变进行中的小脑萎缩。 最精确的诊断法,就是DNA分析,可以分辨本症的不同类型。不是所有类型的脊髓小脑萎缩症都会遗传,所以患者的子女可以接受DNA检查,以便得悉他们会否有发病的危险。
本症与「橄榄核桥脑小脑萎缩症」(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y, OPCA)有关,SCA第1, 2, 7型同时属於OPCA。不过并非所有OPCA都属於脊髓小脑萎缩症,反之亦然。这点很容易令人混淆。
编辑本段遗传
本症的遗传可依据遗传的形式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分。本症可属於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或X连锁遗传(X-linked)
编辑本段罹病名人
木藤亚也,日本人。著有《一升的眼泪》,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
编辑本段小脑萎缩患者的注意事项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情绪激动。
2、积极治疗身体疾病,特别是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慢性疾病。在使用脑萎缩丸时,原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的药物应继续服用。
3、坚持看书、看报学习,增加兴趣、爱好,有利于对脑力的锻炼,促进和改善大脑神经细胞的供血、供氧。
4、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
5、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家庭融洽。
6、禁食辛、辣、腌、熏类食物,平时应适当多吃些新鲜、含优质蛋白的食品、如乳类、肉类、蛋、鱼虾、疏菜、水果、大豆及豆类制品等。
7、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8、如瘫痪卧床患者,家属应加强护理,注意卫生、定期翻身、避免褥疮发生。
9、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遵医嘱、按疗程、按时间坚持用药。
10、特别是小儿脑发育不良患者的家长,应耐心、细心地从多方面教导、启蒙小孩才有利于康复。
编辑本段病因病理
西医病因病理
本病病因不明,但大多有家族遗传倾向,20岁以前起病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而20岁以后起病者则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国内外众多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将Friedreich共济失调缺陷基因定位于9q13~q21,将OPCA遗传基因定位于6p24~p23之间。同时发现与病毒感染、免疫缺陷、生化酶缺乏及。DNA修复功能异常等诸多因素有关,但其确切病因尚不十分清楚。 病理方面,其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神经细胞的萎缩、变性,髓鞘的脱失,胶质细胞轻度增生,从而出现小脑半球及蚓部、小脑中下脚广泛变性,浦肯野细胞消失;脊髓后柱及克拉克柱的神经细胞萎缩或消失,继发胶质细胞增生,后根与脊神经节变性、髓鞘脱失,尤其在腰、骶段脊髓更为明显。亦可见到大脑皮质、基底核、丘脑、桥脑基底核等脑干部分核团的变性。
这种疾病有可能是因为染色体上核苷酸CAG异常大量重复,且由于CAG重复序列多存在於表现序列(exon)上,因此在其基因表现的蛋白质中便存在长链的麸胺酸(Glutamine),此种异状的蛋白质会导致细胞衰亡。依CAG重复所位的染色体又可细分为不同型的小脑萎缩症。SCA3占在台湾人中所有显性脊髓小脑萎缩症的45%
在台湾主要针对小脑萎缩症第一型、第二型、第三型、第六型、第七型和DEPLA型,利用PCR的分子生物技术进行作筛检。(以下数据为华人族群的统计数据)
SCA1:第6对染色体6p23,正常人CAG重复6-36,患者39-83
SCA2:第12对染色体(12q24.1);正常人CAG重复16-30,患者34-49
SCA3(MJD):第14对染色体14q21;正常人CAG重复13-44,患者63-85
SCA6:第19对染色体 19p13.1-13.2,正常人CAG重复4-16,患者21-27
SCA7:第3对染色体 3p21.1-p12,正常人CAG重复7-35,患者37-130
DEPLA:第12对染色体(12p13),正常人CAG重复6-35,患者49-88
如家族中有这类病史,家族成员怀孕时,应做胎儿绒毛(12-16周)或羊水(16周以上)检查,可分析SCA基因之CAG重复次数。
中医病因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组证候属于先天禀赋不足,肾元亏虚或疾病迁延日久,气血不足,脑髓不充,筋脉失养所致;或因情志失调,气机不畅,气滞血瘀致使五脏功能失调使然。其中以肾元亏虚为本。因为肾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且生髓并上注于脑,使髓海充养,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即肾精亏虚可出现头晕耳鸣眼花,四肢乏力,精神疲惫,走路不稳,甚则卧床不起。此外,本病与肝、脾二脏功能失调,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肝肾两亏,骨无所主,筋脉无所荣养,则足痿脉挛。肾元不足,肾阳虚损,封藏失职,亦可致脾气虚弱,故见腰膝酸软,阳痿遗精,月经量少或闭经,耳鸣耳聋,精神委靡,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动则益甚,面色苍白,便溏纳呆,小便频数,余沥不尽,脉虚沉迟。亦可见阴虚火旺,虚阳外越之候。《内经》云:“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只有肾脏作强功能正常,人体动作方能协调自如。虽然本组证候殃及肝、脾、肾诸脏,但以肾虚为其根本。肾元虚衰,不能上充髓海,作强无权,伎巧不出,故而动作笨拙,步履蹒跚;肾虚而精血不足,不能制约亢阳,阴亏于下,阳浮于上,虚风内生,而致肢体颤振,躯体摇晃;脑失所养,故思维迟钝,表情呆板,智能低下,精神委靡。
编辑本段病徵
一连串的遗传病病徵,以渐进性的步伐不协调为主,伴随手部动作、言语、眼部活动等失调。小脑通常会萎缩。这类患者发病后,行走的动作摇摇晃晃,有如企鹅,因此被称为企鹅家族。
与其他运动失调症一样,本症亦是因为无法精细协调肌肉运动,而导致身体运动困难和其他连带症状。
本症可分为几类,每类的症状略有不同,各病患之间亦有不同。一般而言,患者的心智能力不受影响,但身体渐失控制。
运动失调的症状(小脑失调障碍)
步行障碍:步行时出现摇晃。到后期会变成步行困难。
四肢失调:四肢不能依照自己的意思活动。不能好好地使用筷子。写的字会变得混乱。
语言障碍:说话时发音变得不清楚。声音的韵律和大小变得混乱,说话的意思变得不明了。
眼球振动:在身体姿态及视线方向不变的情况下,眼球出现轻微摇曳。
姿势反射失调:不能很好地保持姿势,身体会左右倾斜。
※上述是由於小脑的神经细胞被破坏而发生的症状。
运动失调的症状(脊髓机能障碍)
颤动:不受自己本身意识控制,双手出现不随意的震动。
筋固缩:筋肌及关节出现僵硬现象。
巴宾斯反射(Babinski Reflex):双足的大拇指出现向脚背方向弯曲现象。
※上述是由於脊髓的神经细胞被破坏而发生的症状。
自律神经的症状(自律神经障碍)
起立性低血压:急速起立会出现晕眩。
睡眠时无呼吸:睡觉的时候呼吸停止。
出汗障碍
尿失禁
※上述是由於自律神经的神经细胞被破坏而发生的症状。
不随意运动障碍
Myoclonus:急速的肌肉痉挛。
舞蹈运动:身体出现像在跳舞一样的动作。
Dystonia:由于身体的肌肉不随意地持续收缩,造成肌肉产生变形,而无法依照自身的意思活动。
编辑本段治疗及预后
现代医学对本疾病仍无有效治疗方法,只能舒缓症状及减缓恶化的进行,症状是不能逆转的,患者会由不能好好地使用筷子、容易跌倒、无法拿取物品等症状开始,随著病情恶化,逐渐变得不能行走和不能执笔书写,最终进展至不能说话及需要卧床,日常生活都必须由他人照顾,最恶劣的情况下患者更会以死亡告终。然而即使小脑、脑干、脊髓萎缩,大脑正常的机能与及智力均完全不受影响。换言之,患者能清楚认知到身体逐渐变得不能活动的事实。就意义上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疾病。
病发和持续的时间变化范围相当大。若是由染色体上三核苷酸CAG异常大量重复产生长链谷胺酰胺而致病的类型,越长的CAG重复会导致越早发病、病情转坏得越快、死亡亦越早。
编辑本段诊断
容易误诊为其他神经疾病,例如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
确诊方法之一,是利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扫瞄脑部,可以见到病变进行中的小脑萎缩。 最精确的诊断法,就是DNA分析,可以分辨本症的不同类型。不是所有类型的脊髓小脑萎缩症都会遗传,所以患者的子女可以接受DNA检查,以便得悉他们会否有发病的危险。
本症与「橄榄核桥脑小脑萎缩症」(olivopontocerebellar atrophy, OPCA)有关,SCA第1, 2, 7型同时属於OPCA。不过并非所有OPCA都属於脊髓小脑萎缩症,反之亦然。这点很容易令人混淆。
编辑本段遗传
本症的遗传可依据遗传的形式和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分。本症可属於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 dominant)、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 recessive)、或X连锁遗传(X-linked)
编辑本段罹病名人
木藤亚也,日本人。著有《一升的眼泪》,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
编辑本段小脑萎缩患者的注意事项
1、保持心情舒畅、乐观、避免情绪激动。
2、积极治疗身体疾病,特别是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等慢性疾病。在使用脑萎缩丸时,原用于治疗高血压、糖尿病、肺心病的药物应继续服用。
3、坚持看书、看报学习,增加兴趣、爱好,有利于对脑力的锻炼,促进和改善大脑神经细胞的供血、供氧。
4、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新陈代谢。
5、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家庭融洽。
6、禁食辛、辣、腌、熏类食物,平时应适当多吃些新鲜、含优质蛋白的食品、如乳类、肉类、蛋、鱼虾、疏菜、水果、大豆及豆类制品等。
7、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
8、如瘫痪卧床患者,家属应加强护理,注意卫生、定期翻身、避免褥疮发生。
9、患者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遵医嘱、按疗程、按时间坚持用药。
10、特别是小儿脑发育不良患者的家长,应耐心、细心地从多方面教导、启蒙小孩才有利于康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