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秋夜思的写作手法, 50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戴望舒的秋夜思,运用象征派的艺术手法生发、重构我国古典诗词的意象、意境,使古典的意象、意境表现新的诗情:或者是化用成句、典故、古语,以调动读者的联想,从而丰富和扩大诗歌的内涵,使读者领略到既体现现代性、又富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蕴。
解析《秋夜思》
全诗没有煞尾的韵脚,诗形并不十分整饬,但依旧有一种缓缓的情感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流动。这种情感使诗歌在没有外在的韵律“辅佐”之下,依旧产生了悠长的内在节奏。第一节用疑问起首,秋天的思量需要心灵的剪裁。紧接着第二节开始抒写秋的声音给予诗人的感受。“鲛人的召唤”、“木叶的呼息”、“心的枯裂之音”,都是秋天给予诗人的诗思。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秋夜独自感受秋天那份悲伤的音律。内心的苦楚通过景物的描摹生动的铺陈开来。第三节,诗人回想起古语,“心即是琴”,心灵的表露可以像琴一样,古旧的阳春白雪的曲调,可有谁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诗人的内在情绪随着诗思汩汩的涌现。心灵的琴声在树梢之上谛听飘逝的声音,来寄托天籁。秋声的魅力在诗人笔下产生无限的情感悸动。最后,断裂的梧桐,让诗人在拨弄心灵之琴之时,回忆年华。
全诗没有整饬的诗形,其优美的诗歌韵律,却依旧充满了难以企及的内在意蕴美。情感的流动,填充了诗歌的内在节奏。对秋声的感悟,让诗情随着想象富有优美的意蕴。即使没有外在的韵律,但依旧没有失去诗歌的内在情感节奏,诗歌在情感的流动下展开,并不凌乱,倒是诗情分外真挚。
解析《秋夜思》
全诗没有煞尾的韵脚,诗形并不十分整饬,但依旧有一种缓缓的情感在诗歌的字里行间流动。这种情感使诗歌在没有外在的韵律“辅佐”之下,依旧产生了悠长的内在节奏。第一节用疑问起首,秋天的思量需要心灵的剪裁。紧接着第二节开始抒写秋的声音给予诗人的感受。“鲛人的召唤”、“木叶的呼息”、“心的枯裂之音”,都是秋天给予诗人的诗思。寥寥几笔,就勾勒出秋夜独自感受秋天那份悲伤的音律。内心的苦楚通过景物的描摹生动的铺陈开来。第三节,诗人回想起古语,“心即是琴”,心灵的表露可以像琴一样,古旧的阳春白雪的曲调,可有谁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诗人的内在情绪随着诗思汩汩的涌现。心灵的琴声在树梢之上谛听飘逝的声音,来寄托天籁。秋声的魅力在诗人笔下产生无限的情感悸动。最后,断裂的梧桐,让诗人在拨弄心灵之琴之时,回忆年华。
全诗没有整饬的诗形,其优美的诗歌韵律,却依旧充满了难以企及的内在意蕴美。情感的流动,填充了诗歌的内在节奏。对秋声的感悟,让诗情随着想象富有优美的意蕴。即使没有外在的韵律,但依旧没有失去诗歌的内在情感节奏,诗歌在情感的流动下展开,并不凌乱,倒是诗情分外真挚。
展开全部
一、《秋夜思》 写于1935年7月6日,作者留学法国期间。
二、扩展知识:
1、原诗欣赏:《秋夜思》
谁家动刀尺?
心也需要秋衣。
听鲛人的召唤,
听木叶的呼息!
风从每一条脉络进来,
窃听心的枯裂之音。
诗人云:心即是琴。
谁听过那古旧的阳春白雪?
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
有人已将它悬在树梢,
为天籁之凭托——
但曾一度谛听的飘逝之音。
而断裂的吴丝蜀桐,
仅使人从弦柱间思忆华年。
2、作品简介:1935年春天,留学法国的戴望舒由巴黎返国,他失去了昔日的爱情与初恋情人——友人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在失恋的沉哀中他寻找新的温馨,不久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相恋并结为伴侣。在这首诗里,戴望舒以一个诗人的敏感,从秋夜感觉身体表面的冷想到心的冷。心就是琴,“断裂的吴丝蜀桐”就是一颗受伤的心,虽然心已受伤,但心却未死,它还抱有希望,“从弦柱间思忆华年”。这首诗是戴望舒从感情挫折中引发遐想,有感而作,属于他中期从象征诗向现实主义诗作转型的代表作。《秋夜思》收入1948年2月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的诗集《灾难的岁月》
3、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二、扩展知识:
1、原诗欣赏:《秋夜思》
谁家动刀尺?
心也需要秋衣。
听鲛人的召唤,
听木叶的呼息!
风从每一条脉络进来,
窃听心的枯裂之音。
诗人云:心即是琴。
谁听过那古旧的阳春白雪?
为真知的死者的慰藉,
有人已将它悬在树梢,
为天籁之凭托——
但曾一度谛听的飘逝之音。
而断裂的吴丝蜀桐,
仅使人从弦柱间思忆华年。
2、作品简介:1935年春天,留学法国的戴望舒由巴黎返国,他失去了昔日的爱情与初恋情人——友人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在失恋的沉哀中他寻找新的温馨,不久与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相恋并结为伴侣。在这首诗里,戴望舒以一个诗人的敏感,从秋夜感觉身体表面的冷想到心的冷。心就是琴,“断裂的吴丝蜀桐”就是一颗受伤的心,虽然心已受伤,但心却未死,它还抱有希望,“从弦柱间思忆华年”。这首诗是戴望舒从感情挫折中引发遐想,有感而作,属于他中期从象征诗向现实主义诗作转型的代表作。《秋夜思》收入1948年2月上海星群出版社出版的诗集《灾难的岁月》
3、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名承,字朝安,小名海山,浙江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他先后在鸳鸯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债》,《卖艺童子》和《母爱》,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追问
要的是写作手法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