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可能会给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故事?
2020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姜子牙》公映,这部屡上热搜的动画电影终于与观众见面。
首映日突破3亿票房,创造国产动画单日票房纪录,上映36小时,票房成绩5亿,位列国庆档票房榜榜首,票房成绩持续升高。
从假期表现趋势不难看出,《姜子牙》又将成为爆款;这也预示着“封神宇宙”真的可能成为国产动画的票房标杆。
那么《姜子牙》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故事梗概非常简单,姜子牙奉师尊之命诛杀九尾,九尾体内还有一个无辜的孩子,为了救孩子姜子牙选择被放逐,每日用直钩(其实是把钥匙)钓着鱼平息执念。再次见到女孩后,姜子牙与她一同踏上旅程,找寻答案,最终大彻大悟,斩断锁链。嗯,就这么简单一个故事。
电影借九尾之口,问出了一个问题:你确定要为拯救苍生,而杀一个孩子吗?这个问题其实是老套套了。《姜子牙》电影的开篇便是封神大战的尾声。姜子牙手持打神鞭面对九尾妖狐,此战之胜已无悬念,“杀了她!”众人在催促姜子牙的最后一击,此时,姜子牙却在九尾妖狐的幻术中看到了她怀中包裹着一个姑娘,缓缓睁开双眼……
妖狐说姜子牙不明真相,而迟疑的姜子牙在众人的劝说下还是用打神鞭斩掉了狐妖王的肉身,封神大战自此终结。因为在斩杀九尾妖狐的过程中优柔寡断,姜子牙被贬到北海反思修行,一同跟随的还有两个萌物——申公豹和四不像。在修行的途中,一次偶然,姜子牙遇到了换取去往幽都山地图的小妖狐小九,看到小九,姜子牙便意识到这是当时斩杀九尾妖狐时看到的那张脸。
可以说,小九和哪吒一样背负着命运的枷锁,但却活得天真,相信“战死沙场思念亲人不能回家便冤魂不散”的传说,想见到自己的亲人,甚至寄希望于来世。为了寻求真相,姜子牙和四不像陪小九一同前往幽都山,一路经过许多山川险阻,还看见了不少亡灵风骨……,而一路之上,姜子牙也渐渐得知了封神之战的真相:而师尊利用狐妖王族想封神的贪念,诱骗她们和人界大战,使得人间历经战火的洗礼,生灵涂炭、赤地千里,狐妖一族也惨被灭族。
小九本是一个被送嫁纣王的普通的女孩子,因为被九尾妖狐附身,便成了祸国殃民的苏妲己。而小九被师尊套上命运锁,和九尾狐妖同生共死,可怜小九,本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却因为师尊的野心和狐妖的贪心而成为牺牲品。
为了更大的利益是否要牺牲小九这样无辜的生命?
姜子牙不惜一切代价,斩断小九的“命运锁”,最后斩断天梯,喊出和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一样的豪言壮语:“愿这天再无不公!”不得不说,《姜子牙》的立意比《哪吒之魔童降世》还是要高的,但不同于哪吒满是诙谐和幽默,《姜子牙》显得更加严肃,救天下苍生的命题相比哪吒对自我命运的救赎要大得多。影片中申公豹为了报答姜子牙的恩情,私自下凡守护。这也是难得一见的申公豹正面的描写。
可以说,神打着“保护苍生、维护平衡”的旗号导演了一场人妖大战,最终两败俱伤,神却坐收渔利。
为了更好了解该剧,有必要了解一下这部电影里的冷知识吧。
1、姜子牙和申公豹
这俩在原著里,表面上是师兄弟,实际上是对手,而且之前的影视作品也一直都是这样的人设。没想到在这部电影里颠覆了,俩人成了一对好基友。最后申童鞋还被姜童鞋的坚持感动,不惜以身卫道,为姜童鞋争取时间被九尾狐杀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2、九尾狐
原著里只是一只在轩辕坟里修行的妖怪,听女娲娘娘的号令。论级别和顶级妖怪差得远,没想到在这里被升级了好多,作为反派终极Boss出现。仔细想想,也没办法。封神演义本身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反派对,原著只是一场天庭公务员的招聘大会。把九尾狐升级,也是可以理解的。
漫威的电影不也是这样的?比如雷神本身是很强的,没想到在电影里戏份还不如钢铁侠、美国队的多。一切为了剧情需要。
3、玉虚宫
相比九尾狐,玉虚宫似乎更像是一个隐藏在幕后的大反派,这个设定挺大胆。要知道原著里玉虚宫绝对是正派的代表,在这里却被包装成阴谋大佬。。。九尾狐只是他的一个棋子。
总之, 《姜子牙》给我们讲了一个新故事,我们对新的故事,当然是要用新的眼光和视角去看待了,不然不如再回去看看《封神榜》好了。在笔者看来,《姜子牙》剧情有想法、有高度,命题宏大,但情节设定也不乏俗套,但故事情节感觉没有大胆设置与突破。
我觉得《姜子牙》可能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民间小故事。姜子牙是齐国的创始人,周文王时期的人,周武王的首席军事家和最高军事指挥官,西周的开国元勋。他也是齐文化的创始人。他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和政治家。
姜子牙(约1156-1017年前),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期。他的祖先是四岳,他非常积极地在水土方面帮助大禹。夏王朝执政时,他被封地为吕。出生地传说在东海或河内。姜子牙辅佐西周国王后,被称为“太公望”,俗称太公。西周初年,周文王称他为“太师”(武官),并被尊为“师尚父”。古籍和记录都承认了他的历史地位。儒家思想、法家、兵家和许多其他流派把他作为一个流派创始人来追求,并被尊为“百家宗师”。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成语典故。在商纣王统治时期,有一个叫姜尚的人,他饱读了诗歌和书籍,他有充足知识,精通战争策略的艺术,并且充满了野心。他曾去殷商都城求官,但失败了。当姜子牙听说周王姬昌招募人才,实行仁政时,他70多岁就远道来到西岐。到达西岐后,他没有去自荐,而是搬到渭水北岸住了下来。从那以后,他每天都在渭水钓鱼,等待吉昌的到来。
姜子牙的捕鱼方法很奇怪:鱼竿短,鱼线长,使用直钩,也不怕鱼不上钩,鱼竿不放入水中,离水面三英尺高。他边钓鱼边对自己说:"愿者上钩。"一个叫无极的樵夫来到河边,看见姜子牙用没有诱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他对他说:“如果你像这样钓鱼,再等一百年,你也抓不到鱼。”姜子牙说:“你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是在捕鱼,而是钓王与侯。”后来,他成功等到了周文王姬昌。所以我觉得《姜子牙》可能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民间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