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三篇《谋攻》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作战,以能使敌人举国降服为上策,而击破敌国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击溃敌人的军队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打垮敌人之旅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部士卒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打垮他们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伍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击溃他们就略逊一筹。所以百战百胜,并不就是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这才算是最高明的。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取胜;再次,就是直接与敌人交战,击败敌人的军队取胜,下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选择攻城的做法应该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制造攻城的大盾和四轮大车,准备攻城的器械,需要数个月才能完成,而构筑用于攻城的土山,又要花费几个月才能完工。如果主将难以克制愤怒与焦躁的情绪,像驱使蚂蚁一样驱使士卒一个接一个地爬梯攻城,结果导致士卒损失了三分之一,而城池却未能攻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啊!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依靠交战;攻占敌人的城池而不依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依靠和敌人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所以,自己的军队没有疲惫受挫,而又可以取得圆满而全面的胜利,这就是以谋略胜敌的方法。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拥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拥有两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使敌人分散;兵力与敌人相等就要努力抗击敌人;兵力少于敌人就要撤退;兵力弱于敌人就要避免正面决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一直坚守硬拼,就势必为强大的敌人所俘虏。
将帅是国君的助手,如果辅助周密,国家就一定强盛,辅助有疏漏,国家就一定衰弱。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能前进而强迫军队前进,不了解军队不能后退而强迫军队后退,这就是所说的束缚军队的行为;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去干预军队的行政,就会使将士产生迷惑;不懂得作战的灵活与权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产生疑虑。军队既迷惑又心存疑虑,那么,诸侯列国乘机进犯的灾难也就随之降临了。这叫作自乱其军,自取灭亡。
所以,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够胜利;了解兵多和兵少的不同作战方法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同心同德的,能够胜利;对敌来犯早有准备的,能够胜利;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加掣肘的,能够胜利。上面这五种,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每次作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的情况,只了解自己的情况,那么,会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人的情况,又不了解自己的情况,那么,每次用兵都必定失败。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作战,以能使敌人举国降服为上策,而击破敌国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军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击溃敌人的军队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旅完整地降服为上策,而打垮敌人之旅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部士卒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打垮他们就略逊一筹;以能使敌人全伍降服为上策,而用武力击溃他们就略逊一筹。所以百战百胜,并不就是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这才算是最高明的。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用谋略战胜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取胜;再次,就是直接与敌人交战,击败敌人的军队取胜,下下策就是攻打敌人的城池。选择攻城的做法应该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制造攻城的大盾和四轮大车,准备攻城的器械,需要数个月才能完成,而构筑用于攻城的土山,又要花费几个月才能完工。如果主将难以克制愤怒与焦躁的情绪,像驱使蚂蚁一样驱使士卒一个接一个地爬梯攻城,结果导致士卒损失了三分之一,而城池却未能攻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啊!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依靠交战;攻占敌人的城池而不依靠强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依靠和敌人久战。一定要用全胜的战略争胜于天下,所以,自己的军队没有疲惫受挫,而又可以取得圆满而全面的胜利,这就是以谋略胜敌的方法。因此,用兵的原则是,拥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敌人;拥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进攻敌人;拥有两倍于敌人的兵力就设法使敌人分散;兵力与敌人相等就要努力抗击敌人;兵力少于敌人就要撤退;兵力弱于敌人就要避免正面决战。所以,弱小的军队如果一直坚守硬拼,就势必为强大的敌人所俘虏。
将帅是国君的助手,如果辅助周密,国家就一定强盛,辅助有疏漏,国家就一定衰弱。国君危害军事行动的情况有三种:不了解军队不能前进而强迫军队前进,不了解军队不能后退而强迫军队后退,这就是所说的束缚军队的行为;不了解军队的内部事务,而去干预军队的行政,就会使将士产生迷惑;不懂得作战的灵活与权变,而去干涉军队的指挥,就会使将士产生疑虑。军队既迷惑又心存疑虑,那么,诸侯列国乘机进犯的灾难也就随之降临了。这叫作自乱其军,自取灭亡。
所以,预知胜利的情况有五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或不可以打的,能够胜利;了解兵多和兵少的不同作战方法的,能够胜利;全军上下同心同德的,能够胜利;对敌来犯早有准备的,能够胜利;将帅有才能而国君不加掣肘的,能够胜利。上面这五种,就是预知胜利的方法。
所以说,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每次作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的情况,只了解自己的情况,那么,会胜负各半;既不了解敌人的情况,又不了解自己的情况,那么,每次用兵都必定失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