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读音:zhī zhī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ī ,shì zhì yě。
zhī:声母:zh,韵母:i,声调:第一声。
wéi:声母:w,韵母:ei,声调:第二声。
bù:声母:b,韵母:u,声调:第四声。
shì:声母:sh,韵母:i,声调:第四声。
zhì:声母:zh,韵母:i,声调:第四声。
yě:声母:y,韵母:e,声调:第三声。
释义: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通“智”。
出处: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十则》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译文: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笔顺
读解:
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
宋代的大臣吕端,宋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就是弃“小慧”而就“大智”的一个好例子。《汉书》中张释之为上林尉的辩护,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来立论,从而得到汉文帝理解的。
以子路的率直性格而言推断,孔子要他记住的不太可能是一种治学态度,孔子可能说的是另一个意思:“子路啊,你可记住了,该知道的就知道,不该知道就算知道也要装作不知道,这才真正的智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