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拗汤简介
目录
- 1 拼音
- 2 概述
- 3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之三拗汤
- 3.1 处方
- 3.2 炮制
- 3.3 功能主治
- 3.4 三拗汤的用法用量
- 3.5 摘录
- 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续添诸局经验秘方)之三拗汤
- 4.1 方名
- 4.2 组成
- 4.3 功效
- 4.4 主治
- 4.5 三拗汤的用法用量
- 4.6 制备方法
- 4.7 三拗汤的临床应用
- 4.8 各家论述
- 5 《麻疹阐注》卷一方之三拗汤
- 5.1 方名
- 5.2 组成
- 5.3 主治
- 5.4 三拗汤的用法用量
- 6 《扶寿精方》之三拗汤
- 6.1 方名
- 6.2 组成
- 6.3 主治
- 6.4 三拗汤的用法用量
- 7 《一盘珠》卷九方之三拗汤
- 7.1 方名
- 7.2 组成
- 7.3 主治
- 7.4 三拗汤的用法用量
- 8 参考资料
- 附:
- 1 古籍中的三拗汤
1 拼音
sān niù tāng
2 概述
三拗汤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五首。
3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方之三拗汤
3.1 处方
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1]。
3.2 炮制
为粗末[1]。
3.3 功能主治
疏风宣肺,止咳平喘。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声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痰多,胸满气短[1]。
3.4 三拗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五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1]。
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姜钱五片,同煎至一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
3.5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4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续添诸局经验秘方)之三拗汤
4.1 方名
三拗汤
4.2 组成
甘草(不炙)、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各等分。
4.3 功效
发汗解表,止咳平喘。
4.4 主治
感冒风邪,鼻塞声重,咳嗽多痰,胸满气短,痰稠喘急。感冒风邪,鼻塞声重,语音不出;或伤风伤冷,头痛目眩,四肢拘倦,咳嗽多痰,胸满气短。寒燠不常,人多暴嗽,咽痛声嘎鼻塞,痰稠喘急。肺感风寒,喘急不已。
4.5 三拗汤的用法用量
每服5钱,水1盏半,姜钱5片,同煎至1盏,去滓,通口服。以衣被盖覆睡,取微汗为度。
4.6 制备方法
上为粗散。
4.7 三拗汤的临床应用
1.伤风咳嗽:任某,女,40岁,体温38℃,头身疼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喉痒,咽部微充血,咳嗽,吐白色泡沫痰,纳差神疲,经服四环素等未效。诊得脉浮,苔薄白。辨证属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治以三拗汤加味:麻黄6g、杏仁10g、桔梗6g、蝉衣6g、陈皮10g、甘草3g,煎服。嘱其服药后覆被而卧,进热粥,一服得微汗,热退,形寒解,头身疼痛减半,咳痰稀少。守方再剂,后痊愈。
2.哮喘:秦商张玉环感寒咳嗽,变成哮喘,口张不闭,语言不续,呀呷有声,外闻邻里。投以二陈枳、桔,毫不见减,延予救之。诊六脉,右手寸关俱见浮紧,重取带滑,断为新寒外束,旧痰内搏,闭结清道,鼓动肺金。当以三拗汤宣发外邪,涌吐痰涎为要。一剂而汗出津津,一日夜而吐痰斗许,哮喘遂平。
4.8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麻黄留节,发中有收;杏仁留尖,取其发,连皮取其涩;甘草生用,补中有发也。
2.《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麻黄辛温,辛则入肺,温则散寒,质地体轻中空,轻轻上浮,发散风寒,宣肺平喘;杏仁苦温,专入肺经,助麻黄温散肺寒,下气定喘;甘草合麻黄,辛甘发散而解表,合杏仁,止嗽化痰而利肺。合有发散风寒,止嗽平喘的作用。
5 《麻疹阐注》卷一方之三拗汤
5.1 方名
三拗汤
5.2 组成
麻黄、石膏、杏仁。
5.3 主治
风寒外袭,麻毒内攻。
5.4 三拗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6 《扶寿精方》之三拗汤
6.1 方名
三拗汤
6.2 组成
麻黄5钱,石膏1两,细茶5钱,甘草5钱(火炮,去皮)。
6.3 主治
痰涎咳嗽。
6.4 三拗汤的用法用量
水1碗煎,分3次温服。
7 《一盘珠》卷九方之三拗汤
7.1 方名
三拗汤
7.2 组成
麻黄茸8分,杏仁8分,桔梗8分,荆芥8分。
7.3 主治
麻疹初发之时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