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老师都是男的?
老师是中国最久远的职业之一,也是相当受人尊敬的身份。老师被称为“灵魂工程师”,是教人知识更是教人做人的人。所以,就要求老师必须比别人有更高的品德和更大的才学。
所以,老师需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也正是师范生毕业就是做老师的原因。
德才兼备谈何容易。要专、要进、要寡欲、要淡薄。
并不是谁都可以做老师,老师最基本的要求是教给别人自己擅长的知识或技术。所以,老师必须在某一领域比学生强。至少在一个阶段是要强的。也即使韩愈说的“术业有专攻”。
当然,“弟子不必不如师”,把每个学生教的都比自己厉害,是每个老师的梦想。
有“专”能还不够,老师最关键的是“会教”。
老师要进知识是活的,而学生每年也不一样。一个老师如果要能保持“专”,便需要不断地进。进,就是不断地学习,保持领先,要让自己保持住“学高”。不然,便有被轰下讲台的危险。
要学习,就需要保持心静,要有专注度,着也就是社会人看老师有时候“呆呆”的原因。
当然,到了一定阶段,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会保持着“进”的状态。而那些被称为好老师的老师肯定都是一直在进的。
老师要寡欲“专”和“进”保证了老师的“才”。那么寡欲才能让老师有“德”。
这很难,但是很多老师都做到了。
看着社会上的物欲横流,也要面对生活的吃喝拉撒,但自己还必须淡然处之,不能去过度要求物质。因为做老师,就意味着不会有过多的物质享受。
即便是孔子、王阳明,他们在世时的物质也相当贫乏。“寡欲”开始是自愿的,后来是被逼的。
老师要淡薄“桃李满天下”是对老师最大的赞扬,也是最后的褒奖。历史上很多厉害的人物都是老师,或者是学官。
所以,老师看的是未来,看的是精神上的享受。
一个个大老板,一个个大官,见到自己,依然会满脸含笑,会害羞,会恭恭敬敬地喊一句“老师好”。这样的感受一般人是体会不到的,也成了老师最大的人生慰藉。
有了更高,更远,更大的精神追求,对待现实便会不那么计较,在教学生的时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欲念和杂心,便会更能穷其所有,因材施教。
德才兼备是对老师的要求,也是老师的追求,但手段和方法却只能靠老师自己摸索因为有期许,便会有要求。一个好老师是可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所以大家都想要有一个“德才兼备”的好老师。选择了老师职业的人大都把成为“德才兼备”的好老师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学生是不同的,教学生就需要因材施教,老师也是一样,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和学生的相处之道,都有自己的教法和方式,专、进、寡欲、淡薄,应该是最基本,也是比较有用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