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体
武术的健体作用不言而喻。其动作的各种踢腿、手臂的上格、下截、拉伸等运动,可使幼儿的肌肉和力量得到增强,肌腱、韧带、肌肉的弹性得以提高,从而增强幼儿的体力和柔韧性。
2、启智
武术可给大脑许多良好刺激。练习过程不单是骨骼肌肉的收缩,而是空间感知、经验、类型识别等右脑功能的综合发挥,因此非常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空间转换、形体感知等右脑功能,提高了形象思维和创造力。
3、育心
武术需要通过做变换方向的动作来明确方位,从而发展了青少年儿童的空间知觉;此外,孩子们还要主动想办法克服困难,这锻炼了意志,培养了勇敢精神,学会了对人、事、物的正确态度。
扩展资料
中国武术,伴随中华文明4000多年流传至今,是捍卫我族文明迄今屹立不倒的、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不可割裂。它将引导我族携中国文化带领世界人民走向精神与物质并存的高度文明,是我国以文化崛起、文明治国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之一。
表演与竞技、体育等,是近代对武术的曲解。当我们以表演、竞技、体育等来衡量我们的武术,其实,是以我们非常有限的几十年、上百年的“知识认知”,来定义我们沉淀进化亿万年而得的身体的使用价值,是非常局限、甚至是自我贬损的、摧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武术
2024-12-03 广告
长期练习武术可以提高锻炼者的骨密度与骨硬度,对预防骨质疏松具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同时,练习武术也能提高心脑血管的工作能力,有效提高血液中的含氧量,提高血管活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武术健身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很重要的作用,通常来说,传统武术健身是一种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以使人体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消耗脂肪,并增大肺活量、降低血黏稠、防止动脉硬化,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为人体健康提供有力保证。
扩展资料
1982-1986年,原国家体委进行了一轮大范围拳种挖掘工作,认定了129种拳种。其中,太极拳认定了陈、杨、吴、武、孙五派。虽然中国武术种类如此之多,但其实并非繁杂无序,就总体而论,可以有内外家、南北拳之分。
清代以后,民间将以太极、形意(心意、六合、意拳)、八卦、通背(内外兼修)等为代表的武术流派称为内家拳,此外的拳种统称为外家拳。
而外家拳又分南北两大流派,北派以长拳为代表,像六合、通臂、太祖、地蹚等均属此派系。南派主流在福建、广东两省,福建有龙、虎、豹、蛇、鹤以及五祖拳等,广东有刘、洪、蔡、李、莫以及咏春拳等。
此外,长江以南各地(如浙江、江西、湖南、四川)所流传的武术门派,也都归入南派(也称南拳)的范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习武健身 快乐运动
求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