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当代学前教育有何启示

热点那些事儿
高粉答主

2021-06-24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866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06万
展开全部

王守仁的教育方法对现代教育的启示王守仁很重视儿童教育,他批评了当时盛行的“督”、“责”、“罚”的教育方法,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他对此是非常痛恨的。

所以他主张采取使儿童“趋向鼓舞”和“中心喜悦”的顺应儿童性情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教育中使儿童的学习日有长进,达到教育的目的。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其中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对儿童的教育影响深远,王守仁精通儒家思想,他的“诱、导、讽”的教育方法就是孔子教育方法的借鉴、总结和完善,利用“诱、导、讽”的教育方法开展了歌诗、习礼、读书的教学内容,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还能使儿童在接受知识时不感到乏味,乐于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思想

王守仁反对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戒律,反对盲目地服从封建的伦理道德,而强调个人的能动性,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哲学命题和“知行合一”的方法论,具有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禁锢、呼吁思想和个性解放的意义。

王阳明广收门徒,宣传他的思想主张,史称“阳明学派”(又称“姚江学派”)。他的著作有《王成文公全书》三十八卷行世,被学术界评价为中国封建中世纪社会后期出现的最早的启蒙哲学。

刀锋传说之降临
推荐于2017-09-22 · TA获得超过5348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66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671万
展开全部
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管凤艳
摘 要:王守仁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的儿童教育思想独树一帜,具有其无可比拟的特殊性,尤其是对于儿童特点的把握及多种教育方式的提出,,因此,研究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对我们现代的学前教育具有极大地启示,能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给予借鉴。
关键词: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现代教育

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明朝中叶的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他生活的年代是明王朝由稳定开始进入衰败的转变时期,也是程朱理学日趋僵化和空虚的时期,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哲学、教育思想,形成了与程朱理学相径庭的“心学”体系,对封建社会后期以至近代的教育思潮发生了重要的影响。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在其教育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当时的儿童教育观念及方式方法的改变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仍对现代的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能够产生一定的启示。
一、王守仁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王守仁的教育理念在当时科举至上,学校重知识记诵,轻全面发展的情形下提出和实施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也是他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他的教育理念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内容:
(一)注重儿童全面发展
他除了重视开设传统的“读书”课程来发展儿童的智能外,还倡议开设“歌诗”、“习礼”和“考德”等内容[1]。他强调“诱之歌诗”是让儿童在美妙动听的音律中学到知识,还能起到调节儿童情感的作用,对儿童审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导之习礼”不但可以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培养了德育,同时还有礼仪动作的练习,锻炼身体,强健体魄;“考德”就是在每日清晨检查儿童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是否礼貌得体。这些课程的开展说明教育不能只注重儿童的智育发展,还要注重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的协调发展,这样才能使儿童全面发展。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家庭、学校、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依据儿童特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现代心理学认为,儿童的有意注意稳定性较差,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分散、转移,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对新鲜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只是一味的读书学习对幼儿来说简直是太枯燥乏味;儿童同时又是好动的这是儿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所以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断变化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做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协调。早在数百年前的王守仁在当时的教学内容的开展上就非常注重依据儿童的特点。在今天的儿童教育中是值得肯定和效仿的。
王守仁从他的“致良知”说出发,认为“乐嬉游”是心中本体,教育必须引起儿童的兴趣,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情趣、鼓舞儿童情趣,以达到“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的效果。[2]当今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而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又切,孩子过早的背负了重任,假期被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所占据,孩子对所学的东西未必真正的感兴趣,往往这些兴趣班的学习参杂着父母的意愿,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玩是孩子的天性,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剥夺孩子玩的权利,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注重培养他们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些往往比获取知识本身更加重要。
(三)注重儿童个体差异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所以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适当的引导。“圣人教人,不是个束缚他通做一般,只是狂者便从狂处成就他,狷者便从狷处成就他,人之才气如何同得?” 在儿童教育中,王守仁非常注重儿童的个体差异,他认为资质不同,教学要因人而异。[3]一个好的老师应懂得观察,观察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特征,根据儿童的资质、才能、智力发展水平等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每个孩子在各方面的领悟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有的孩子可能在美术方面领悟性比较好,有的孩子可能对数学接受的比较快,要根据热同在某方面的不同理解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普遍教育中又有个别教育,根据其不同的能力提高或降低要求,这样能使教育目标更好的实现。
二、王守仁的教育内容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王守仁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中提到“大抵儿童,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4]”他认为儿童喜欢游戏是他们的天性,在教育他们时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不能将其天性禁锢与扼杀,就像草木刚刚发芽,应该顺应它们的发展,摧残他们就会适得其反。所以他根据儿童的性情和发展特点提出了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内容,来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一)“歌诗”
他认为“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滞于音节。”,以唱歌吟诗的方式来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志向,而且还能消除他们的顽皮,使其多余的精力有发泄的机会。还可消除儿童内心的忧闷,使他们开朗活泼,并能适度表达情感。王守仁创造的“歌诗”,是一种有严格要求的教育活动。“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这里从仪容到精神都提出了要求,一方面要“审其节调”,一方面要“心气和平”,在不急躁、不放荡、不胆怯中认真学习歌诗,领会其内容,依照其韵律,体会其感情,“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歌诗有旋律和节奏,儿童喜欢学,愿意参与,还能有美的享受[5]。
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论语》中将这种思想升华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乐”的完成,成为了教育完成的最后阶段,这个时候受教者不仅在内心修养、情感意象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在行为修养、人际交流等方面得到培养和陶冶,更是达到了外在的与内在的两方面修养的锻炼,从而形成了完美的人格。王守仁精通儒家思想,这也是儒家思想给王守仁开展教学内容的启发。
(二)“读书”
他认为“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通过读书,可以开发儿童的智力,增加儿童的知识,还可以“存心宣志”,是儿童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理想。读书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儿童阅读教学,但古人侧重于“讽诵”(背诵),穿插以讲解,在讲解课文中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批评,目的在于“导其志意”,“调理性情”,发挥“讽诵”。 [6]儿童的早期阅读不可忽视,幼儿可以从阅读中发现很多新知。
(三)“习礼”
他认为“导之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以学习礼仪来教育儿童,是他们养成一定的礼仪习惯,还能在学习礼仪动作的同时“动荡血脉”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习礼”同样是很有组织的活动,也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凡习礼须要澄心肃虑,审其仪节,度其容止,毋忽而惰,毋沮而怍,毋径而野,从容而不失之迂缓,修谨而不失之拘局,久则礼貌习熟,德性坚实矣[7]” 。礼是发于人性之自然,合于人生之需的行为规范。王守仁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又从明朝的封建礼节出发,从小就培养儿童的礼貌和礼节,发展其社会性,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在当代高度发展的社会,懂得礼貌和礼节是为人处事的的原则。礼貌的养成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要注重儿童礼貌礼节的养成,这就要端正态度,讲究仪节,培养从容儒雅的礼貌习惯,为今后步入社会打好基础。
(四)“考德”
王守仁认为还应有考德这门课程,并在《教约》中作了明确规定“每日清晨,诸生参揖毕,教读以次,遍询诸生在家所以爱亲敬长之心得无懈忽,未能真切否;温定省之仪得无亏缺,未能实践否;往来街衢、步趋礼节得无放荡,未能谨饰否;一应言行心术得无欺妄非僻,未能忠信笃敬否[8]”这四大方面的问题,大致就是“考德”的内容,从“爱亲敬长”的实践,到在“街街步趋”的表现,直至“一应言行心术”,都在考核内容之列。可见得阳明先生是非常重视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德育实践给我们提供了生动性、趣味性、实效性的范例。他关于儿童德育的实践经验具有普遍意义,对于我们克服当今德育重说教、重灌输、成人化、千篇一律的弊端是很好的启示。
三、王守仁的教育方法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王守仁很重视儿童教育,他批评了当时盛行的“督”、“责”、“罚”的教育方法,认为这种教育方法扼杀了儿童的天性,他对此是非常痛恨的。所以他主张采取使儿童“趋向鼓舞”和“中心喜悦”的顺应儿童性情的教学方法,才能在教育中使儿童的学习日有长进,达到教育的目的。
(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1.诱导讽教学方法
古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他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其前后有弟子三千余人,培养了不少博学多才的学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其中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对儿童的教育影响深远,王守仁精通儒家思想,他的“诱、导、讽”的教育方法就是孔子教育方法的借鉴、总结和完善,利用“诱、导、讽”的教育方法开展了歌诗、习礼、读书的教学内容,不仅丰富了教学方法,还能使儿童在接受知识时不感到乏味,乐于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集体教学和比赛的形式
“每年量童生多寡,分为四班。每日轮流一班歌诗,其余皆就席敛容肃听。每五日则总四班递歌于本学。每朔望集各学会歌于书院。”可以说书院里天天有“歌诗”,半个月里,人人要参加,带有表演性质的集体歌诗活动,集体活动孩子最愿意参加,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童生班次,皆如歌诗,每间一日,则轮一班习礼,其余皆就席敛容肃观。习礼之日,免其课仿。每十日则总四班递习于本学,每朔望则集各学会习于书院[9]”,通过集体表演,互相观摩,互相竞赛,在兴高采烈的活动中修身养性。
(二)授课“贵精熟”
在今天的幼儿园教育中,存在幼儿园小学化的现象,幼儿园儿童就开始做家庭作业,过多的课业负担,使孩子产生厌恶心理,太多的学习内容使之不容易掌握,导致部分自信的丧失,从而导致厌学。而王守仁早在四百多年钱就提出“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在儿童之力能达到的范围内施教,他以种树比喻“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再加水,白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浇水,便浸坏它了”。教导儿童如种树,水就好比知识,只能随儿童接受知识的能力给予适量的“水”,否则,给儿童带来过多的压力,会把学习兴趣抹杀。因此他在指导儿童读书时指出“凡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量其资禀,能二百字者只可授以一百字,常使精神力量有余,则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这就是说授书要量力而教,教授的内容要在儿童能接受的范围之内,[10]还要给儿童的大脑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这样他们就会将学习当城市中快乐的事,在得到指示后会有成就感,能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使学习的兴趣更浓。
(三)注重课程的安排顺序
王守仁在《教约》中规定“每日功夫,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作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11]”。课程共五节,上午习礼放在诵书背书之后,可使学生在疲乏后动荡血脉,舒展筋骨。下午,在诵书讲书后,又在悠扬的歌声中结束一天的课业,可是学生乐习不倦。从这种教学内容顺顺的安排来看,王守仁力求学生兴趣与学业负担之间的平衡,并且做到学习的动静搭配、体脑交叉,具有科学性。在当代的幼儿园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要注重这一点,做到合理、科学的安排幼儿课程,这种教学方法值得现代教育者借鉴。
王守仁提出符合儿童特点的教育思想是非常有进步意义的,从儿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开展多种教育教学内容对今天的教实践活动仍有其指导及借鉴价值,值得我们推敲、学习。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儿童教育思想为我们现代学前教育所用。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