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预习资料
5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女,美籍华裔作家。 世界著名华人作家。生於武汉,湖北应山人。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著有《一朵小白花》、《千山外、水长流》等短篇、长篇小说集。
生平经历
聂华苓
聂华苓,当代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1925年1月11日生。湖北省武汉人。1939年在湖北联合中学读书,后考入四川长寿国立第十二中学。毕业后考入迁到四川的中央大学外文系,1948年毕业,这时曾用“思远”笔名发表文章。1949年随母亲、弟弟、妹妹去台湾。曾为《自由中国》编辑委员和文艺主编。1960年,该杂志被封闭,主持人雷震被捕,她失去台湾法商学院教书工作,同外界隔离。1962年至1964年,应台静农和徐复观教授的邀请,分别在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任中国现代文学副教授,同时进行创作。1964年被迫离开台湾,旅居美国,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同时从事写作和翻译,并与丈夫——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PaulEngle)于1967年在爱行华大学创办“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国作家到爱荷华,在安静的环境里写作,并进行讨论、旅行,一起生活四个月,作文化交流。因为她和安格尔的这个创举,在1977年曾被三百多名世界各国作家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金候选人。1978年夏,与丈夫及女儿一同回国探亲。她现为“国际写作计划”主持人,并教爱荷华大学的“翻译工作坛”。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聂华苓创作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散文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其他作品《爱荷华札记》、《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新著有回忆录《三生三世》。 其《亲爱的爸爸妈妈》被选入中学课本。
所获荣誉
聂华苓的小说求真求新,力求融合各种中外文学表现手法,感情深沉,笔触细腻。 获美国三个大学荣誉博士学位:University of Colorado, University of Dubuque,Coe College。 1982获美国五十州州长所颁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翻译顾问委员会委员,1980年代。 美国纽斯塔(Neustadt International Literary Prize)国际文学奖评判委员(1981 ~1982)。 美国飞马国际文学奖(Pegasus International Literary Prize)顾问(1987~1988)。 北京广播学院荣誉教授(1986)。 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1988)。 匈牙利政府所颁文化贡献奖(1989)。 波兰文化部所颁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1992)。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难点:了解描写、议论的作用。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杀戮(lù) 荒谬(miù) 健忘 2、听课文录音;齐读。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精读研讨 1、为什么萨特会说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 ① 沉重—— 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其中300个孩子遇害; 中国:南京大屠杀。 ② 美丽—— 整个民族的英勇: a、一位老师宁死不屈,大义凛然; b、无辜平民(包括孩子们)的遗言,怀着强烈的爱、仇恨,没人乞怜。 2、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预设: ①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不仅写天气,而且一词一顿,极力渲染无限悲哀的气氛。 ②“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③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历史的印迹(包括两位生还者),在这凄风苦雨中,与现实融为一体。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但不忘历史、纪念死者,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民族,是何等的荒谬。 四、探究反思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日本人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2、大家如何评价这两位作家的行为? (学生自由发言,不拘一格)
教学讲解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小城一个叫鲁比沙的六年级学生,在法西斯即将把他处死前几分钟写给他父母的遗言中的一句话。这是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对法西斯强盗的控诉,对和平的呼唤。课文以此为题,让人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引起读者深刻的思考。萨特的话是很警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作者一行来到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纪念活动, 第一部分自然从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写起。借莫马·迪密其之口,诉说当年大屠杀的惨状,写亲眼所见,写南斯拉夫人民盛大的纪念活动。 第二部分开头说“历史,现实”, 第三部分开头一段中说“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这些地方提示我们,第二部分是回顾历史的,第三部分则是从历史的回顾中看现实的走向。文章始终不离这次纪念活动,从活动项目上说,第二部分是记述朗诵、合唱、歌剧等等演出活动,第三部分是记述作家的座谈。 作为华裔作家,一颗“中国心”使她联想起南京大屠杀,二、三两个部分都有这个话题,把西方与东方联系起来,就扩大到世界和平这个主题。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 (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人、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4.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5.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百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1.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开头让读者一上来就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4.作者想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5.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
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女,美籍华裔作家。 世界著名华人作家。生於武汉,湖北应山人。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著有《一朵小白花》、《千山外、水长流》等短篇、长篇小说集。
生平经历
聂华苓
聂华苓,当代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1925年1月11日生。湖北省武汉人。1939年在湖北联合中学读书,后考入四川长寿国立第十二中学。毕业后考入迁到四川的中央大学外文系,1948年毕业,这时曾用“思远”笔名发表文章。1949年随母亲、弟弟、妹妹去台湾。曾为《自由中国》编辑委员和文艺主编。1960年,该杂志被封闭,主持人雷震被捕,她失去台湾法商学院教书工作,同外界隔离。1962年至1964年,应台静农和徐复观教授的邀请,分别在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任中国现代文学副教授,同时进行创作。1964年被迫离开台湾,旅居美国,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同时从事写作和翻译,并与丈夫——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PaulEngle)于1967年在爱行华大学创办“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国作家到爱荷华,在安静的环境里写作,并进行讨论、旅行,一起生活四个月,作文化交流。因为她和安格尔的这个创举,在1977年曾被三百多名世界各国作家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金候选人。1978年夏,与丈夫及女儿一同回国探亲。她现为“国际写作计划”主持人,并教爱荷华大学的“翻译工作坛”。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聂华苓创作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散文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其他作品《爱荷华札记》、《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新著有回忆录《三生三世》。 其《亲爱的爸爸妈妈》被选入中学课本。
所获荣誉
聂华苓的小说求真求新,力求融合各种中外文学表现手法,感情深沉,笔触细腻。 获美国三个大学荣誉博士学位:University of Colorado, University of Dubuque,Coe College。 1982获美国五十州州长所颁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翻译顾问委员会委员,1980年代。 美国纽斯塔(Neustadt International Literary Prize)国际文学奖评判委员(1981 ~1982)。 美国飞马国际文学奖(Pegasus International Literary Prize)顾问(1987~1988)。 北京广播学院荣誉教授(1986)。 上海复旦大学顾问教授(1988)。 匈牙利政府所颁文化贡献奖(1989)。 波兰文化部所颁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1992)。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全文,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难点:了解描写、议论的作用。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疏通字词。 2、查找有关二战期间纳粹暴行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谁知道“六一儿童节”的由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6月,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140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好端端的一个村庄就这样被德国法西斯给毁了。 为了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贩子虐杀和毒害儿童,保障儿童权利,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 同样,在二次大战中,在南斯拉夫,在克拉库耶伐次,一天之内,7000多个无辜生命遭到杀戮,其中包括300多个孩子。这是怎样一个血淋淋的事实啊。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美国华裔女作家聂华苓写的《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罪恶,懂得和平的珍贵。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杀戮(lù) 荒谬(miù) 健忘 2、听课文录音;齐读。 3、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表达什么主旨呢? 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精读研讨 1、为什么萨特会说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 (学生小组讨论解决) ① 沉重—— 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大屠杀,其中300个孩子遇害; 中国:南京大屠杀。 ② 美丽—— 整个民族的英勇: a、一位老师宁死不屈,大义凛然; b、无辜平民(包括孩子们)的遗言,怀着强烈的爱、仇恨,没人乞怜。 2、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语句,说说你的理解。 (允许学生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预设: ①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不仅写天气,而且一词一顿,极力渲染无限悲哀的气氛。 ②“他们杀孩子、老师、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③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历史的印迹(包括两位生还者),在这凄风苦雨中,与现实融为一体。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但不忘历史、纪念死者,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民族,是何等的荒谬。 四、探究反思 1、对于当年法西斯犯下的滔天罪行,西德作家、日本人的态度和表现有何不同? 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充满犯罪感; 日本人:自私的狡辩,企图开脱罪责。 2、大家如何评价这两位作家的行为? (学生自由发言,不拘一格)
教学讲解
“亲爱的爸爸妈妈”是南斯拉夫克拉库耶伐次小城一个叫鲁比沙的六年级学生,在法西斯即将把他处死前几分钟写给他父母的遗言中的一句话。这是对生命的渴望,对生活的向往,对法西斯强盗的控诉,对和平的呼唤。课文以此为题,让人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引起读者深刻的思考。萨特的话是很警辟的,特别是说他的记忆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很可以作为全文作者一行来到克拉库.耶伐次参加纪念活动, 第一部分自然从来到坟地的所见所闻写起。借莫马·迪密其之口,诉说当年大屠杀的惨状,写亲眼所见,写南斯拉夫人民盛大的纪念活动。 第二部分开头说“历史,现实”, 第三部分开头一段中说“历史是沉重的。现实呢?”这些地方提示我们,第二部分是回顾历史的,第三部分则是从历史的回顾中看现实的走向。文章始终不离这次纪念活动,从活动项目上说,第二部分是记述朗诵、合唱、歌剧等等演出活动,第三部分是记述作家的座谈。 作为华裔作家,一颗“中国心”使她联想起南京大屠杀,二、三两个部分都有这个话题,把西方与东方联系起来,就扩大到世界和平这个主题。 1.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 (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2."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人、工人、工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4.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5.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百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1.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开头让读者一上来就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4.作者想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5.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展开全部
一、在正文前的引文中,萨特说他的“记忆”既是“沉重”的,又是“美丽”的,试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萨特这样说的原因。
本题抓住引文中两个关键词,作为把握课文内容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萨特说到,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一段残酷的历史,一天之内,纳粹杀死7000人,其中包括300名孩子,鲜血染红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被残杀者临死前的哀号仿佛就在我们耳畔回响。大屠杀惨绝人寰,历史是沉重的,记忆是沉重的。
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课文中写到一位不愿苟且偷生,宁死不屈的老师,就是一个例子。这一方面的记忆又是美丽的。
二、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请仔细体味其中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② “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③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④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⑤ 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本题培养学生精读的习惯,注意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1、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开头让读者一上来就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4、作者想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5、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
三、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
教师可以用安格尔的话启发学生思考。关键是区别侵略与被侵略。要抓住关键,探究这个日本人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言论的实质是什么,危害是什么。
本题抓住引文中两个关键词,作为把握课文内容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萨特说到,克拉库耶伐次这座小城成了一座巨大的坟墓,埋葬了7000个被残杀的人。课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那一段残酷的历史,一天之内,纳粹杀死7000人,其中包括300名孩子,鲜血染红三百五十多英亩土地,被残杀者临死前的哀号仿佛就在我们耳畔回响。大屠杀惨绝人寰,历史是沉重的,记忆是沉重的。
面对屠杀,塞尔维亚人表现了“整个民族的英勇”。课文中写到一位不愿苟且偷生,宁死不屈的老师,就是一个例子。这一方面的记忆又是美丽的。
二、课文中有不少意味深长的描写和议论,请仔细体味其中的含义,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这里连用四个句号,起到了什么表达效果?这里仅仅是在描写天气吗?)
② “他们杀孩子、老师,也杀牧师、工人、木匠、小店老板、鞋匠……全是纯朴勤劳的普通市民。”
(“全是”一词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③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你怎样理解这看似矛盾的议论?)
④ 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几句话的内涵。)
⑤ 明赫白仍然双手撑着头流泪。我和安格尔走过去和他握手。许多人走过去和他握手。
(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明赫白能得到众人的宽恕和尊重。)
本题培养学生精读的习惯,注意领会语言的深层含义,增强语感,提高理解力。
1、这里不仅是描写天气,而且在渲染气氛,“天地亦与人同哀”。连用四个句号,成为四个短句,使每个字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表意功能。读者的阅读速度自然放慢,读两个字,停顿一下,想像一个画面。这样开头让读者一上来就感受到无限悲哀的氛围。
2、“全是”一词包含了作者对被残杀者的深切同情,对屠杀无辜平民的法西斯强盗的愤怒控诉。
3、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成千上万的人来纪念当年被残杀的人,特别是两位生还者来到这里,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呈现在人们眼前,在凄风苦雨的悲哀气氛中,历史和现实融合了。残酷的历史令人悲哀;南斯拉夫人民没有忘记历史,成千上万人来到这里纪念死者,这又是美丽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47年前纳粹竟然认为种族有优劣,要消灭劣等种族,这又是何等荒谬。
4、作者想强调不能忘记历史,只有记住历史,吸取历史教训,才能保证世间永远不再有战争和屠杀。
5、明赫白反省本国的侵略罪行,认识非常深刻,感情非常真挚,态度非常诚恳。半个世纪前的罪行是纳粹强盗犯下的,明赫白是没有责任的,他却代上一代人受过,所以人们宽恕他,尊重他。
三、你对那位日本作家的言论有什么看法?写一则感想或评论,200字左右。
教师可以用安格尔的话启发学生思考。关键是区别侵略与被侵略。要抓住关键,探究这个日本人的思想根源是什么,言论的实质是什么,危害是什么。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1、作者简介: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
2、写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纳粹在欧洲很多国家实行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1941年10月21日,纳粹在南斯拉夫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7000多人,其中包括300个孩子。二战结束后,每年的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聂华苓于1988年10月21日来到这里参加了悼念活动,并写下了她的所见所感。
本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着重再现了被残杀者的心灵,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作者突出孩子们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引用诗句,再现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抄录了被残杀者留下的片纸只字。文章还联系到南京大屠杀,那更震惊世界,被害者达30万人。日本法西斯匪徒的疯狂,更是灭绝人性,惨绝人寰。所有这些,让我们想到当年的屠杀的情景,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像萨特一样,我们也感受到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
聂华苓,女,美国华裔女作家。1921年生,湖北武汉人,著有《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流长》《台湾轶事》等小说集。
2、写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纳粹在欧洲很多国家实行惨无人道的种族灭绝。1941年10月21日,纳粹在南斯拉夫小城克拉库耶伐次大肆屠杀,一天之间,杀死7000多人,其中包括300个孩子。二战结束后,每年的10月21日,成千上万的人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举行悼念活动。聂华苓于1988年10月21日来到这里参加了悼念活动,并写下了她的所见所感。
本文再现了半个世纪前残酷的历史,着重再现了被残杀者的心灵,让我们强烈感受到屠杀的野蛮残酷。作者突出孩子们撕心裂肺的最后一声呼喊,引用诗句,再现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抄录了被残杀者留下的片纸只字。文章还联系到南京大屠杀,那更震惊世界,被害者达30万人。日本法西斯匪徒的疯狂,更是灭绝人性,惨绝人寰。所有这些,让我们想到当年的屠杀的情景,对残杀者的凶残感受得更为深切。像萨特一样,我们也感受到南斯拉夫“整个民族的英勇”。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