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科学家监测中的,有可能对地球造成威胁的小行星有多少?
在地球漫长的演化进程中,被小行星撞击的事件不在少数。相关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地球上已发现的天体撞击坑达100多个,地球也因层出不穷的天体撞击变得遍体鳞伤。
从远古时期至今发生的天体撞击事件还历历在目,如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公里的小行星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众多生物物种灭绝;2002年6月6日,一颗直径约10m的小行星在坠落到地中海之前在大气层中引爆燃烧释放出相当于2.6万吨黄色炸药的能量;2013年2月15日,一颗直径约20m的小行星冲入地球大气层,最终在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上空爆炸,冲击波震碎几千块玻璃,造成近3000座建筑受损、1200人受伤。
截止2017年10月份,人类已发现的近地小行星达16749颗,其中直径在1km以上的有881颗、潜在威胁小行星有1846颗。而近地小行星和潜在威胁小行星的辨别方式为近日心距小于1.3 AU的小行星为近地小行星;与地球轨道的最近距离在0.05AU之内,且直径大于140m的近地小行星称为潜在威胁小行星。
世界各国自1995年起,便纷纷加入监测小行星的研究队伍。如1985年,美国实施太空监测计划,使用位于亚里桑那州基特峰上的牛顿式反射望远镜搜寻近地天体;1995年,中国实施“施密特CCD小行星”计划,使用位于河北兴隆观测基地的施密特望远镜,先后发现2000多颗小行星,其中包括5颗近地小行星;1998年,美国航空航天局实施“太空卫士”计划,截至目前已发现约1000颗位于地球周边直径不小于1km小行星的运行轨道并且其中93%已被定位。
2006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近地天体望远镜投入运行,数年来发现小行星1500多个,其中300多个已精确定轨;2006年,日本发射“光”卫星获取小行星数据,组建数量超50万颗的世界上最大的太阳系小行星数据库;2009年,美国发射“广域红外探测器”空间望远镜,用于搜寻宇宙中尚未被发现的天体。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已可通过观测和计算,预测潜在威胁小行星的运行轨迹,并且及时制定防御策略和采取相关行动,将潜在威胁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性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