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晚年有多凄惨?
作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她的一生也充满了传奇色彩,前半生幸福美满,后半生却是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那么她的晚年生活到底有多凄惨呢?让我们来纵观她的一生来了解一下。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和母亲都热爱文学,才华了得。在这样的文墨家庭熏陶下,使得李清照从小就接触文学,在其他女孩子学习女红时,她却将家里的藏书阅览个遍,使得肚中装满了墨水。她的家庭在当时也算名门望族,生活十分优裕,父母对她疼爱有加,寄予厚望,而李清照也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年纪轻轻便才华横溢,成为了当时著名的才女。
18岁时,她与门当户对的太学生赵明诚成婚,婚后二人感情深厚,经常一起吟诗作对。有时赵明诚出差在外,李清照总是以诗寄予自己对丈夫的想念。赵明诚虽也是文人,但名气却没有李清照大,所以赵明诚多次将自己的诗和李清照的混合在一起,拿去让朋友分个高低,但总是李清照的诗更胜一筹,赵明诚从此便更爱惜自己妻子的才华。
和赵明诚一起生活的二十多年,李清照无疑是幸福的。二人兴趣相投,经常一起收藏书画金石,并且二人都才华了得,惺惺相惜,但幸福始终是短暂的,她的人生的转折点也来了。 公元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大宋山河摇摇欲坠,李清照和丈夫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初时丈夫在身边,虽东奔西走,也尚可安心,有所依靠。
但两年之后,丈夫在途中病死,独留李清照一人在这世间飘摇。 在那乱世间,连身强力壮的男子都难以生存,更何况将近五旬的李清照,李清照的才华在乱世间显得一文不值,生活困苦潦倒。但即便如此,她依旧带着沉重的书籍文物到处追随国君,希望能够将这些宝物进献给朝堂,奈何她始终追随不上国君的步伐,并且在路途中,因为战乱,多次遭到哄抢,文物书籍也所剩无几。
生活的窘迫与艰难,使得李清照更加孤单,她渴望有个依靠,可以让她暂时安定,这时张汝舟出现了。原本以为,他的出现对她来说是一种解脱,没想到却是将她推入绝境。 张汝舟并不像表面一样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他与李清照成婚只是另有企图,他想要得到李清照随身携带的文物书籍。婚后原形毕露之后,一直对李清照不好,轻则言语侮辱,重则拳脚相加。
李清照一直想要离婚,终于,她等到了一个好时机,原来张汝舟娶到李清照之后便十分得意,不轻易间泄露自己科举考试舞弊的事情。李清照知晓后,为了脱离苦海,她选择了去官府告发,张汝舟治罪之后,李清照也顺利与他离婚,但也因为告发自己的夫君,李清照入狱两年。狱中的生活可想而知,但李清照却并不后悔,因为她终于又是自由身了。
出狱之后,李清照便找了一间小屋,谢绝访客,在这里孤独生活。她老了,已经经不起颠沛流离的折腾了,并且经历那段失败的婚姻之后,她更向往一个人自由自在的生活。起码,她可以写诗表达自己对亡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可以通过写诗表达自己对祖国安危的担心。
李清照晚年一直是凄惨孤独的,不仅没有经济来源,并且无人陪伴。心理上的孤独是难以抹灭的,丈夫死后,便没有可以懂她理解她的人,纵使她才华横溢,却无人可读懂她写的诗。并且她太爱自己的国家,这也使她担心国家的未来会走向何方,而世人只顾生存,又有谁会理解她那颗为国而忧的心呢?
2019-09-03
沉醉不知归路
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堪称最有成就的女性,也是人生际遇最为坎坷的女性。从名门闺秀到漂泊无依,从琴瑟相和到孤独终老,她的前半生与后半生可谓“天上人间”。提及李清照的晚年生活,便不得不从她的身世说起。
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李清照出生于济南府章丘(今山东章丘)明水镇。她的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在朝中任礼部员外郎,平日爱好文学,曾拜于大文学家苏东坡门下。母亲王氏能诗善文,是远近闻名的才女。成长在这样一个书香门第,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诗书文化的熏陶,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教育。她博览群书,尤其喜爱诗词书画。少年时代,李清照便能吟诗作词,且常有惊人之句。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流传甚广的《如梦令》真实描绘了李清照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少女年华。“沉醉不知归路”、“惊起一滩鸥鹭”,既写出了少女轻松活泼的心情,也映衬出李清照“学诗漫有惊人句”的才情。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的李清照嫁给了同样出身士大夫家庭的赵明诚。两人志同道合,情趣相投,婚后生活非常甜蜜。赵明诚当时21岁,正在太学读书,因此与新婚妻子聚少离多。
独守家中的李清照不免心生闲愁,常常写词寄给赵明诚,诉说相思之情。《一剪梅》、《醉花阴》等婉约柔美的佳作,就是在这段时间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