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冠》上映后,票房情况如何?有达到预期吗?
《夺冠》上映应该也有两个礼拜了吧,票房差不多5亿左右,目前从票房的角度来看,它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但了解电影的资深影迷都知道,电影的票房增长最迅猛的阶段其实就是在放映之后的前两周。这样的成绩自然值得骄傲,但应该也不会创造出太大的奇迹吧。
作为一个体育题材的电影来说,《夺冠》可能无法创造出《八佰》那样的票房神话,毕竟如今女排这项体育运动的影响力可能无法与同类型的足球、篮球等项目相抗衡。
对于这个题材和这项运动来说,许多年轻观众们想要彻底进入到剧情当中也是需一定门槛的,但在上个世纪80年代可能中国的观众太熟悉女排这项运动了,可以说当时中国女排的每一名选手都是球迷们心目当之无愧的女神。它在那个传媒传播还不太广泛,娱乐项目还不是特别发达的年代里承载着无数人的心灵寄托,也实现了中国人对于世界冠军最美好的向往。
可能没什么比看一群青春靓丽的长腿姑娘们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更加激动人心的事情了。所以时隔35年之后,当女排姑娘们亭亭玉立的年轻身影再次出现在世界的最高领奖台上,这一刻就更加值得铭记,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我相信所有对于那些票房与口碑的评论都显得苍白。
另外,首先我们得说,票房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影片的质量,对票房造成影响的会有许多方面,包括题材啊,导演的号召力啊,演员啊,档期啊,拍片量啊,甚至一些宣发效果,话题度,运气等等诸多方面。
可以说口碑在人,票房在天,许多电影虽然票房一路飘红,创造了许多记录,但在口碑方面确实节节败退,首先我们要对票房有一个清楚的认识,票房高在于看这个电影人多,但并不能代表看过这部电影的人就都喜欢,要知道,许多电影就是在一票难求的情况下让观众们抱怨着走出影院的。
但陈可辛这部《夺冠》我相信肯定不是这样一个局面,我们都知道《夺冠》电影是反映中国女排在2016年英勇夺冠,展现了几代女排人几度浮沉却始终不折不挠、最终通过不断拼搏重返荣耀的传奇经历。
所有的演员都知道这部电影的重量,其中饰演“铁榔头”的巩俐为了能够捕捉到郎平的特点,她曾亲自到现场进行观摩,站在距离她不远处观看郎平的一举一动。而影帝黄渤的加盟更是让《夺冠》的演出阵容有了十足的保障。
这部电影对于我们来说其实它的价值绝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方面,它是记录了我们女排不断进取,不断进步,不断探索,不断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这些价值都不是票房所能与之比拟的。
《夺冠》票房已突破5.7亿元,有达到预期
由陈可辛执导的电影《夺冠》,目前票房累计已突破5.7亿元,并成为国庆档口碑最高的影片之一。日前,导演陈可辛接受媒体记者采访,聊起了他拍摄这部电影的初衷、如何选择演员以及对影片公映后的各种评价。
聊“女排精神”超越体育本身
出生于1962年的陈可辛只比郎平小两岁。1978年,16岁的陈可辛在曼谷亚运会上第一次看中国女排的比赛,当时18岁的郎平首次亮相国际大赛,陈可辛被女排姑娘们奋勇拼搏的精神深深震撼了。这段经历冥冥中开启了陈可辛和中国女排之间的一次约会,只不过这场约会等了四十多年。
中国女排在1981年首次获得世界杯冠军后,“女排精神”由此开启。陈可辛观看了中国女排的各种电视转播,看到观众跟球员之间的互动,见证了中国人对中国女排近似疯狂的崇拜,以及赢球之后的全民振奋,“那个远远超出了排球,甚至是超出了体育本身。”当时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拥抱世界,也被世界拥抱,“中国女排就是世界看中国的一个典型,它不是一个体育运动那么简单,而是一种中国的精神。”
《夺冠》从1979年写到2016年,跨度长达三十多年,陈可辛希望通过四场典型比赛的展现,找到和观众的情感联结,由此找到片中人物与这片土地的内在联系。
“《夺冠》的核心就是女排精神。”陈可辛说,“20世纪80年代的女排为什么会赢,现在又如何再去战胜对手,这些年来中国的最大变化在哪里,这是影片重要的主题之一。”而不同年龄的观众,都能够从这部影片中找到自己观看过的女排比赛。
“巩俐是饰演郎平的不二人选。”陈可辛说,“巩俐在电影圈跟郎平在体育圈有着同等地位,她们都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职业生涯,都是第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国女性,并且最终都做到了国际影响力的顶级水平,除了她我真的想不到还能找谁演这个角色。”而巩俐在表演上的深厚功力,让陈可辛完全放心,“她站在那儿就行了,她强大的气场、倔强的眼神,就是郎平了。”
至于让郎平的女儿白浪来饰演年轻时的郎平,是因为剧组一直找不到适合的人,后来陈可辛看到郎平女儿白浪的照片,发现她也是打排球的。纠结了快半年,决定试一试。剧组找了一个中戏的表演老师飞到美国,辅导白浪的表演,两周后发了视频回来,镜头里白浪一个人对着镜头表演,竟然真哭出来,陈可辛惊呆了,因此就定了白浪来演青年郎平。
能够请到朱婷、惠若琪、张常宁等2016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的主力阵容来还原与巴西队的关键之战,是最令陈可辛喜出望外的地方,“那个时候她们刚刚拿了世界杯冠军,每个人的气势都处在最鼎盛的状态,每个人的身上都发着光。她们不是在演戏,而是把真实的感觉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就能用镜头抓到她们最好的表演瞬间。”
聊拍摄
如何把巩俐拍出郎平的感觉
如何把身高1米69的巩俐,拍出1米84的郎平的感觉,剧组也是下了一番功夫。在拍摄中,巩俐单人的画面可以借助镜头的机位和特效,让观众从视觉上感受到巩俐的高大。但是,巩俐跟女排姑娘们站在一起时,落差就很明显了。为此,剧组讨论出了一套方案,包括有些时候把巩俐垫高一点,或者是借位拍摄,这样拍出的画面就能让巩俐的气势压住边上的女排姑娘们。巩俐进入郎平角色一段时间后,女排队员默认她是郎指导,再加上巩俐在表演上也能指导这些年轻队员,是她们表演上的教练,不知不觉中,巩俐的气场已经完全压住了女排姑娘们的气场。
片中第一场中国女排跟江苏男排的比赛,用了6天时间来拍摄;第二场中日大战,动用了6台摄影机拍摄,几乎是根据当年的录像画面逐格拍摄,再加上宋世雄老师的经典解说,仿佛带领观众重回当年现场;第四场2016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对战巴西队的大赛,请来了朱婷、惠若琪等队员扮演自己,其中不少队员是现役国家队队员,由于要备战东京奥运会,她们只有2天半的时间可以用来拍戏。摄制组动用了12台摄影机同时开机,队员们每天拍摄18个小时,最后陈可辛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将这些海量的素材剪辑出来。
创作过程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从筹备到拍摄完成,回望过去的三年,陈可辛在微博上发文,“从来没有轻而易举的胜利。我们的剧组拍摄也一样。三年的难,难,难。”
最初剪辑版本长达3个多小时,后来精剪到2小时15分钟,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把中国女排故事讲完,陈可辛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每次听到有观众跟自己说“我看你电影又哭了”,陈可辛的心情都有点复杂,“都不知道这个是褒还是贬,喜欢哭的人就会觉得好,也可能会有些观众觉得是不是太煽情了。”
陈可辛知道拍摄一部像《夺冠》这样的电影,很多时候需要协调平衡各种关系,不能由着自己性子来。“我们尽力拍了《夺冠》,我对创作和制作的过程都挺满意,我没有留下任何遗憾,但是市场反馈怎样,是市场主导的事情,我们也要接受。”
他透露,自己的新片《独自上场》(原名《李娜》)在《夺冠》开机前就已经杀青,目前正在终剪阶段。据悉,他的下一部电影由自己写剧本,是关于他在12岁时背井离乡移居泰国的故事,“这是一部故事性和戏剧性都不强的电影,也是一部最不像陈可辛电影的电影。”
自《夺冠》上映以来,引来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票房也达到了9部票房的第一名,并且还在不断上升。预计在最后下映之前完全可以达到预期,甚至超越预期。这是一部代表中国的一部励志影片,是中国第一部以体育冠军为题材的影片,相信《夺冠》这是先锋,以后会有越来越多关于体育运动员和体育队为题材的影片上映。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了解中国的体育事业,关注并支持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2020年必定是一个让人铭记的年份,今年我们度过了长达3,4个月的封闭,尤其是武汉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封城。高考延期一个月,给许多学子乃至家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以郎平为首的中国女排所引领的中国女排的精神真是我们所处这个时代最需要的力量。同甘共苦是女排精神之一,也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一个精神。《夺冠》是一部讲述中国女排的影片,讲述了中国女排这几十年里所经历的痛苦与磨难。正是这样才让更多不了解中国女排的中国人乃至外国友人更加清楚的认识中国女排。认识这几十年里在赛场上奋斗的女战士,也有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后勤部队。让外国认识到不一样的中国,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巾帼不让须眉。截至9月25号,《夺冠》这部影片引起了全国各地人民的纷纷响应。由于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电影界可谓是雪上加霜,急需一股潮流来带动市场。今年的十月也是迎来了9部影片的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