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庙是什么?古代大臣死后配享太庙有什么样的好处?
太庙,是历代皇帝供奉列祖列宗和举行祭祖典礼的重地。古代大臣死后配享太庙,对大臣而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特殊荣耀,必须是为国家立下不世之功和与皇帝关系特别亲密的功臣,才能获此殊荣。配享太庙是古代皇帝给予大臣的最高荣誉性奖励,但对功臣家族并无什么额外的或者其他实质性的好处。
太庙的历史沿革
古人非常重视家族血脉传承,对祖先非常崇敬。为了表示对祖先的缅怀与崇敬之情,有实力的大家族都会采用编修家谱、修建祠堂。皇帝作为天下之主,自然更会率先垂范,“敬天法祖”,把祭拜祖先提高到与礼敬天地同等的高度上来。
从夏商周时代开始,帝王们就开始大规模建造太庙,当时称为“世室”或者“重屋”“明堂”。秦汉时期开始,正式更名为“太庙”,并一直沿袭两千余年。
京城现存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实际上就是明清两朝太庙,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占地二百余亩,主体大殿两侧有东西配殿各15间,东配殿供奉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大殿之后依次是中殿和后殿,中殿称寝殿,后殿称祧庙。太庙高大巍峨,金碧辉煌,气象庄严,是明清两朝皇帝祭拜祖先的主要场所。
功臣配享太庙有哪些好处
能够配享太庙的古代功臣,入选条件极为苛刻。清朝大臣张廷玉,服侍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长期执掌中枢,劳苦功高,为清朝发展立下大功。他老年时曾想向乾隆申请死后配享太庙的资格,结果遭到乾隆怒斥与嘲讽。可见获取配享太庙资格难度之大。
功臣配享太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古代皇帝能够给予大臣的最高荣耀性奖励,对大臣而言堪称无上荣光。但也仅此而已,此外并无其他实质性好处。
配享太庙是对大臣的肯定,最高级的荣誉。很多朝代,几十年才能出一个大臣,享有这个荣幸。很多时候满朝文武,无一人能有此项特权。配享太庙,这可是让后世皇帝都跪拜你的至高荣誉。在整个清朝200多年的时间中,东配殿中只供14个人,西配殿有13个人。这个荣誉虽然没有什么实际的经济利益,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挤破了头,要去获得这个荣誉,在大清王朝276年的时间中,能够享受这个荣誉的才只有27个人,难度相当高,配享太庙对于外姓的臣子来说是巨大的荣誉,这些臣子获得了配享太庙的荣誉之后,皇帝反倒要给他们下跪,这对于他们来说是莫大的荣誉。
一、配享太庙的发展历程
太庙是中国古代皇帝的宗庙。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及历代皇帝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称为配享太庙。
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间),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东配殿供奉着历代的有功皇族神位,西配殿供奉异姓功臣神位。大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黄琉璃瓦庑殿顶的九间大殿,中殿称寝殿,后殿称祧庙。此外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筑。
由于太庙是皇帝一家直系的专门祭祀场所,所以一般只有皇帝的先辈可享此殊荣。一般的皇亲还不行,必须是近亲或有功于江山社稷的皇亲,还有有大功于社稷的臣子,经皇帝允许也可在死后享用太庙的待遇,这些臣子死后将是以郡王之礼厚葬。
二、配享太庙的实际好处
配享太庙是一种荣誉,不能世袭,但对后世子孙而言,也是有实际好处的。所谓根红苗正,只要自己不作,一生衣食无忧,锦绣华美是肯定的。配享太庙是人臣的最高荣誉,最实际的好处就是你的后代,如果有能力,可以更容易被提拔,委以大任。
其次,国家会把最好的资源给你,想读书有全国顶级的大儒教你,想看病,京城名医可以登门,甚至太医都有可能帮你“望闻问切”,
但这是个荣誉也不是铁板钉钉的,如果子孙犯错或是皇帝不高兴了,把你的牌位从太庙移出也是分分钟的事。就以名臣张廷玉为例,已经做到了一个汉族大臣的极致,张廷玉虽然获得了配享太庙的荣誉,却还是被新君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