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菌落形态特征描述
青霉的营养体为无色或淡色的菌丝体,菌丝各细胞之间有横隔膜,细胞内通常为多核,整个菌丝体分为伸入营养基质中吸取营养的基质菌丝和伸向空气中的气生菌丝,在气生菌丝上产生简单的长而直立的分生孢子梗。
顶端以特殊的对称或不对称的扫帚状的方式分支,称为帚状枝,分支为多极的分生孢子梗最后产生许多瓶梗,在瓶梗上着生分生孢子链,分生孢子为球形至卵形,呈绿色,蓝色或黄色,即通常看到的各种青霉菌落特有的颜色。
其分类:
青霉属于曲霉科,青霉和曲霉都为常见属,二者的主要鉴别特征是孢子梗的排列不同,曲霉的孢子梗是辐射状排列,呈头状,青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少数种类能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许多种青霉能造成柑桔,苹果,梨等水果的腐烂;
对工业产品,食品,衣物也造成危害;在生物实验室中,它也是一种常见的污染菌,加强通风,降低温度,减少空气相对湿度,可以大大减轻青霉的危害。
但在另一方面,青霉对人类非常重要,在工业上,它可用于生产柠檬酸,延胡索酸,葡萄糖酸等有机酸和酶制剂;非常名贵的娄克馥干酪,丹麦青干酪都是用青霉酿制而成的;
最著名的抗生素——青霉素就是从青霉的某些品系中提取而来,它是最早发现,最先提纯,临床上应用最早的抗生素;当前发现的另一重要抗生素——灰黄霉素,是由灰黄青霉产生的,是抑制诸如脚癣之类的真菌性皮肤病的最好抗生素。
中文名
青霉菌
拉丁学名
形态结构代谢类型青霉菌的发现
简介
青霉菌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真菌,它们大批生长时多呈现出蓝绿色,形状像一把把大扫帚。青霉菌的孢子呈椭圆形或者圆柱形,有的光滑,有的粗糙。青霉菌的耐热性很强,菌体繁殖温度较低,苹果酸、柠檬酸等饮料中常用的酸味剂是它们非常喜欢的,因此它们常常能让这些饮料发生霉变。[1]
形态结构
青霉菌属多细胞,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亦有横隔,光滑或粗糙。基部无足细胞,顶端不形成膨大的顶囊,其分生孢子梗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形如扫帚,称为帚状体。分生孢子球形、椭圆形或短柱形,光滑或粗糙,大部分生长时呈蓝绿色。有少数种产生闭囊壳,内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亦有少数菌种产生菌核。
代谢类型
异养需氧型
青霉菌属于丛梗孢科。菌丝体由多数具有横隔的菌丝所组成,通常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繁殖,产生孢子时,菌丝体顶端产生多细胞的分生孢子梗,梗的顶端分枝2—3次,每枝的末端细胞分裂成串的分生孢子,形成扫帚状。分生孢子一般呈蓝绿色,成熟后随风飞散,遇适宜环境,萌发成菌丝。青霉菌的种类很多,通常生于柑桔类水果上。蔬菜、粮食、肉类、皮革和食物上也常有分布。如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Thom、特异青霉 P. notatum Westling均能产生青霉素。黄绿青霉 P. citreo-viride Biourge、桔青霉P.citrinum Thom和岛青霉P.islandicum Sopp能引起大米霉变,产生“黄变米”,它们产生的毒素如黄绿青霉素对动物神经系统有损害,桔青霉素(citrinin)能损害肾,岛青霉产生的黄天精、环氯素和岛青霉素均为肝脏毒。
青霉菌属于丛梗孢科。菌丝体由多数具有横隔的菌丝所组成,通常以产生分生孢子进行繁殖,产生孢子时,菌丝体顶端产生多细胞的分生孢子梗,梗的顶端分枝2—3次,每枝的末端细胞分裂成串的分生孢子,形成扫帚状。分生孢子一般呈蓝绿色,成熟后随风飞散,遇适宜环境,萌发成菌丝。青霉菌的种类很多,通常生于柑桔类水果上。蔬菜、粮食、肉类、皮革和食物上也常有分布。如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 Thom、特异青霉 P. notatum Westling均能产生青霉素。黄绿青霉 P. citreo-viride Biourge、桔青霉P.citrinum Thom和岛青霉P.islandicum Sopp能引起大米霉变,产生“黄变米”,它们产生的毒素如黄绿青霉素(citre—oViridin)对动物神经系统有损害,桔青霉素(citrinin)能损害肾,岛青霉产生的黄天精、环氯素和岛青霉素均为肝脏毒。
引发病症
人类疾病
几乎所有的青霉菌对于健康的人类来说都是不会引发感染的非病原性霉菌。但是在青霉菌的同类之中,显示出二型性(兼有菌丝和酵母态细胞两种形态)的则有比较强的毒性。曾有报告显示爱滋病(AIDS)患者出现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症的案例(由马尔尼菲青霉菌 P. marneffei引发)。另外,在指甲、耳道、肺部、尿道也会发生被称作青霉菌病的感染症。
大部分的青霉菌都不会产生毒枝菌素(mycotoxin),所以它们与严重的食物中毒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但是必须考虑到在生长着青霉菌的食物上,其它有害霉菌也在大量增殖的问题。
植物疾病
青霉菌
青霉菌
青霉菌造成的植物疾病大都被冠以“青霉病”的名字。常见的主要疾病有扩展青霉(P. expansum)引发的柑橘青霉病。以及同样由扩展青霉(P. expansum)引发的苹果青霉病、甘薯青霉病等。
稻的病变米之中也有许多是青霉菌引发的,报告显示病原菌包括P. cyclopium, P. islandicum, P. commune, P. citro-viride, P. rugulosum, 桔青霉(P. citrinum), P. italicum等。
我们在实验室检测中常见的霉菌有曲霉、青霉、木霉、毛霉、根霉等几大类,这几类霉菌在分类学上是不同的属,因此在外观形态上是有一定差别的,下面我们就分别介绍这几类霉菌的典型特征。
曲霉属
曲霉属包含的种类比较多,主要有黄曲霉、寄生曲霉、杂色曲霉、构巢曲霉等等,是一类可以产生生物毒素的菌属,其中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更是臭名昭著。这类曲霉属的颜色多样,一般比较稳定,曲霉菌的菌丝是有隔菌丝,它的无性孢子是分生孢子,它的分生孢子很有特点,分生孢子梗末端膨大呈囊状称为顶囊,在顶囊上生出的放射状的瓶状结构,这叫做分生孢子小梗,小梗顶部就长了成串成串的小分生孢子,曲霉的孢子颜色各异,是区分曲霉种类的主要依据。
黄曲霉:在察氏培养基上菌落生长很快,直径可达3-4cm,一般初期为黄色,然后变为黄绿色,老后颜色变淡,平坦或有放射性沟纹,反面无色或带褐色。典型的黄曲霉如下图:


寄生曲霉:寄生曲霉一般培养8-10天是直径约2.5-4cm,平坦或带有放射性沟纹,幼时带黄色,老后呈暗绿色,反面奶油色至淡褐色。典型的寄生曲霉如图:


杂色曲霉:杂色曲霉在察氏培养基上生长比较受限制,一般是绒状、絮状或两者同时存在,颜色变化也比较多样,局部淡绿、灰绿、浅黄甚至是粉红,反面一般无色至浅黄色或玫瑰色,有的菌落有无色至紫红色的液滴。典型的杂色曲霉如图:


构巢曲霉:菌落一般生长较快,两周能达到5-6cm,绒状、绿色,部分菌系由于产生较多的闭囊壳而显黄褐色,反面一般为紫红色。典型构巢曲霉如图:


青霉属
青霉属分类比较复杂,包含的种也较多,但其形态特征均比较相似,因此肉眼观察很难辨别具体是什么菌种。但青霉属的形态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青霉的营养菌丝体呈无色、单色或鲜明的颜色,具横隔,为埋伏型或部分埋伏型部分气生型,气生菌丝呈丝密毡状、松絮状或部分节省菌丝束。分生孢子梗由埋伏型或气生型菌丝生出,稍垂直于该菌丝,不像曲霉那样生有足细胞。典型的青霉属如下图:




上图从上至下依次为金灰青霉、黄暗青霉、纯绿青霉、岛青霉
木霉属
木霉菌落开始时为白色,致密,圆形,向四周扩展,后从菌落中央产生绿色孢子,中央变成绿色。菌落周围有白色菌丝的生长带。最后整个菌落全部变成绿色。绿色木霉菌丝白色,纤细,宽度为1.5~2.4微米。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垂直对称分歧,分生孢子单生或簇生,圆形,绿色。绿色木霉菌落外观深绿或蓝绿色;康氏木霉菌落外观浅绿、黄绿或绿色。典型的木霉属如下图:


毛霉属
毛霉的菌丝体发达,菌落质地疏松,呈棉絮状,由许多分枝的菌丝构成。菌丝无隔膜,有多个细胞核。毛霉生长迅速,菌丝一般是白色,没有假根,属于单细胞真菌。典型的毛霉属如下图:


根霉属
事实上根霉属和毛霉属同属于毛霉目,因此两者形态比较相似。根霉属菌落疏松或稠密,最初呈白色,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菌丝匍匐爬行,无色。假根发达,分枝呈指状或根状,呈褐色。孢子刚出现时为黄色,成熟后变成黑色。根霉和毛霉主要区别在于,根霉有假根和匍匐菌丝,匍匐菌丝呈弧状,在培养基表面水平生长,而没有假根也没有匍匐菌丝,这一点是从外观上区分根霉和毛霉最显著的特征。典型的根霉如图所示:


其实,在我们的实验室里还会还有多种多样的霉菌,例如镰刀霉属、头孢霉属、交链孢霉属等等,事实上霉菌也并不是一个分类学定义,而仅仅是“发霉的真菌”这样一个俗称,所以即使现在最权威的分类学专家也无法完全界定霉菌分类的界限,我们通过霉菌的菌落外观也只是可以把霉菌区分到其中某一大类里,而无法界定到种的层次。虽然如此,但是这项技能还是很值得学习的,除了实用性,也增加了我们日常单调的检测工作的趣味性。最后给大家分享一张国内某权威专家老师制作发布在食品论坛上的霉菌的高清图片,让大家感受一下霉菌的美。

声明:本文来源于食品实验室服务,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一定要趁早份重疾险,主险保障一辈子,社保不冲突,不在怕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