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都不会考虑家长的感受?

 我来答
星座家17
2022-06-20 · TA获得超过6645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522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15万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提的好,应该引起广泛关注。现在的孩子们不考虑家长感受的大有人在,我也谈两点。

第一,与家长的教育有关。孩子们在家被宠着惯着护着,久而久之,认为父母这样对自己是天经地异,渐渐滋生自私的念头,只想着自己了。家长也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好,其他的怎么都可以,也就放弃了对孩子优良品行的培养。最终,家长也是自食其果,从小养大,很辛苦,但得不到孩子的理解,更得不到爱的回报。

第二,与应试教育也有关。应试教育过分地追求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品德教育。很多孩子变成只懂学习的机器,感情变得越来越冷漠。本来应该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结果一味地只追求分数,内心的荒芜也越来越可怕。体谅父母的能有几人?!

现在孩子们多不懂得换位思考。假如孩子们能设身处地的为父母着想,那天下孝顺的孩子就多了很多。所以我们平时就该多关注孩子的品德教育,让孩子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其实,不要说孩子不会考虑家长的感受,就我们成年人,在没有为人父母之前,有多少人会考虑爸妈的感受的?怕没有几个吧。

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任何人,如果没有相似的人生经历,没有一起经历过一些事情,是不可能做到感同身受的。那些说很同情,或者理解别人的人,都是嘴上说说而已。针没有刺到你,你是不会感受到痛的。

孩子也一样,在他们那个本该无忧无虑的年龄,你却想他们有着跟父母一样的感受,那是不可能。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也只是生活比别人苦一点,提前承担多一点家务事而已。真正要他们能体会到为人父母的感受,恐怕也只能等到他们也为人父母的时候了。这也应了一句话——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理是一样的,你不在那个位置上,你是体会不了那种感觉的,当然,也做不了到了那个位置才能做的事情了。

我们现在很多的家庭教育就有揠苗助长的做法了,都恨不得孩子一夜长大,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我们要让孩子在合适的年龄段,做应该做的事情,我想,就是最好的教育了。

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家长的身上找答案。现在很多家长娇惯孩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还惟恐照顾不周。孩子就认为这些是大人天经地义应该的事,养成了孩子以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

另一个方面,孩子没有生活的体验,家长也没有这方面的教育要求,所以就不考虑家长的感受。如有的年轻人,当自已成家有子女后,才知父母养育子女之不易。

要使孩子体会家长的感受,懂得感恩,家长必须从家中的小事对孩子进行教育。如你对孩子的付出,则要求孩子有所回报,孩子在回报的过程中,就懂得感恩和感受。如家长累了,要孩子倒杯水拿个小物件,天热了摇摇扇,打打蚊子,也可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小事等。孩子做了,家长要及时顺事对孩子进行表扬称赞。久而久之,孩子就知道感恩和体会家长的感受。

身教重于言教。电视中不是放映了一个小宣传片吗,一位年轻的妈妈端一盆洗脚水送给老妈洗脚,她的孩子看见了,也端来一盆洗脚水,摇摇晃晃地送给他妈妈洗脚。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所以有人说,教儿教女先教已。这是活的教材,孩子当然就能学好。

平时,家长多向孩子讲一些古人为人至孝的故事,如二十四孝中,黄香为老父夏扇床,冬温被的故事等,也可以买一本《弟子规》的书,用其中的语言及行为准则和感恩父母的事例教育孩子等。

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这是有利条件,从小培养孩子的孝道精神,体会父母的感受,这是最关键最容易有成效的。在家里孩子知道感恩父母,体会父母的感受,在 社会 上才能做人做事,孩子有了知恩报恩的心后,他她才会把这份爱心扩展到周边的一切人。

俗语说,三岁观得老来形,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易经有一句重要的话,蒙以养正圣功也。其意是在孩子小时候,就给他她很好的良善教育,给他她培植道德理念,正确处人处事的态度,养他她的浩然之气,让他她奠定德行的根基,你把孩子教好了,这个功德最神圣。

为父母者把孩童教育好了,有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学习,在以后教育子女的事上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到这个问题时,我想从小抓起很关键,后期来补也没关系。

如今的孩子很多都是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旧时代这种属于极少现象,但当代孩子大多以学业为准。更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了,其他都不重要了,所以当起了 “包办掌柜”。 但事实常与愿违,不懂劳作就不懂劳作的艰辛。

很多家长在外工作了一天,回家辛辛苦苦准备一顿饭,还要被熊孩子嫌弃难吃。

中暑的一天告诉你正确打开方式:

就在昨天早上中暑的我洗完衣服,肚子突然疼得厉害。我坐在阳台的板凳上,看到老大过来,原本是来阳台找东西的她被我叫住了。

【一 、告诉孩子你的艰辛、难处和苦恼,你需要他的帮助。让孩子在体谅中学会感恩渐渐长大】

“鱼,妈妈现在肚子很痛,晒不了衣服,你能 帮帮我 吗?”很多时候其实不是小孩子不愿意做,而是家长嫌弃他们做得不好。】

刚开始的她并不多么愿意,因为她没找到她想要的东西,可是看着我捂着肚子貌似着实难受,便去叫来两个弟弟一起帮忙。

二、让孩子体验生活,体验艰辛,学会适当的坚持 】孩子也是家庭成员之一,所以也需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我家的晾衣杆是那种可升降式的,老二4周的身高还够不大着杆眼。当他用衣架撑好衣服后,挂到晾衣杆时衣架勾却迟迟瞄不准杆眼,过了一分钟后,终于挂上了。挂了几件后跟我说,好累干不了。

“妈妈刚刚肚子也很痛,可是我也坚持把衣服洗完了呀。这里的衣服也有你的份,你是不是也能坚持把它们晾完呢?而且才剩几件,还有姐姐和弟弟一起帮忙,坚持一下下就能完成任务了哦。”

三、适度地赏识孩子,鼓励孩子去关心别人

午饭时当先生看到疼得直不起腰的我,一边推我去躺床上休息,一边准备着午饭。躺床上后,老大突然倒了一碗水过来让我喝。虽然那水是凉的,但肚子痛的我却含着泪光一口气喝光了。我开心地摸了摸她的头说,“ 鱼真贴心,懂得关心和照顾妈妈了,谢谢宝贝 。”

四、不要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五不给孩子吃独食

有人说两岁的孩子要另外煮些补点的给他吃,可我家老三从一周后除了每天必须的奶粉,三餐都跟着我们大人一起吃。

午饭恰巧煮了两个大的爱吃的猪脚,当先生说:“ 妈妈还没吃饭,要留一点带皮的给妈妈吃,妈妈也喜欢吃。

除了以上五点,我们还需要做到:

【六、不要轻易给孩子想要的东西,太轻易得到便不懂珍惜】

比如孩子想吃糖,你可以偶尔设置一些小 游戏 ,让孩子费点劲才得到它。可以将糖放入一个密封袋,然后再放入一个箱子藏起来(年龄稍大的可以增加难度)。通过家长提示先让孩子找到箱子,然后就是动手取得糖的过程。既动脑有锻炼到手部精细动作,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七、家长以身作则,最好的言传身教】

教育更多的是言传身教,你懂得感恩,孩子也定会从你的一言一行中,耳染目睹地学会什么是感恩。

妻子要感恩丈夫在外面打拼赚钱,如果他还会帮忙分担家务,那就更不要说了,一句下班后的“老公你辛苦了”会给对方带来无限能量。丈夫要感恩妻子在家带娃、做家务的艰辛,一个拥抱,或者一句关心的话语“今天累吗,你去休息我来煮饭”会让妻子感觉自己浑身貌似电力十足。

当孩子帮你倒水,分碗筷或擦桌子时,来点生活仪式感,对孩子说声“谢谢你,辛苦了”。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都不会考虑家长的感受?

因为现在的家长也都不懂如何考虑孩子的感受。


我们说,孩子通过交流想要实现的最主要意图,和每一个成年人在与人交流中想要满足的需要完全一致,就是找到一个愿意听我说话,并且可以懂我内心感受的陪伴者,而不是整天急着指导我该怎么办的好老师。


几乎在每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都有一个不可避免的矛盾存在于孩子与家长之间——孩子眼中的自己,常常比他们实际的状态要大得多,成熟得多,他们经常相信自己可以处理好超越他们实际能力的很多问题。


而家长眼中的孩子,又常常比孩子的实际状态小得多,幼稚得多,他们经常认为自己的孩子还不能面对很多他们实际上可以很好完成的任务。这一大一小之间的冲突,也在孩子与家长之间“说不说话”这个问题上得到了深刻体现。

孩子渴望家长把他们当做成年人来对待,而做父母的,却明知有些话“说了孩子就会烦”,也要坚持整天唠叨那些老生常谈的话题。


这其中隐藏了很多家长不愿意面对的事实:所有的父母内心都有一个自私的愿望,都希望孩子永远不要长大。虽然这话听起来会让人多少有点不舒服,但如果家长愿意试着去理解,就不难回想起曾经的自己,在被孩子用充满崇拜的眼光注视的时刻,自我曾经得到过怎样丰盈的滋养和满足。正是我们的这种自我满足和沟通模式,让我们的孩子也学会了不考虑我们家长的感受。


更多 育儿 问题,欢迎关注“果姨妈 育儿 ”,润芝老师会在每晚直播间一一为您解答。




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都不会考虑家长的感受?这个问题的核心是家长在孩子的面前,早己放弃了自己的感受,一味的忘我精神,一味的骄惯孩子。所以在孩子的心目中,只有自己,没有那自忘的父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父母忘我教育的结果。

中国的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合一,那么在子女教育中我们也应主张,父子,母女合一,关心子女不是毁掉自己,接受上恩不能忘本,只有做到天人合一,长幼结合,新老联手,生命才有力量,时代才能前进。

所以那些忘我式的传递教育,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作为国家对那些精英学子也不能一味“忘我”地纵容骄惯,如此会让孩子个性膨胀,自私,无情,会使人性的传递练条产生断点,让未来的世界,人将不人,国将不国。

妈妈不让女儿玩手机,女孩直接从家14楼跳下去,与生她养她的父母永别了。

孩子从来不考虑家长的感受,自己随心所欲,这些都要归罪于家长本身。

现在的家长太疼爱孩子,娇惯、溺爱,倾其所有一切为了孩子,家长原本想着是为孩子好,实者是害了孩子。

如果不给孩子特殊化,教育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有耕耘才有收获,相信孩子会懂得感恩。

从小培养孩子“天上不会掉馅饼”,现在的孩子获得任何东西都是太简单了,想要什么,父母一切都满足,没有经过任何“折扣”。“ 得来全不费功夫”孩子就觉得理所当然。

不要从孩子一出生,就以孩子为中心 ,这一点很重要。

整个家庭以孩子为中心,可以说,这个家庭不会和谐幸福。孩子会形成理所当然的心里, 会形成任性、自私的性格,这样就不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培养孩子换位思考,同理心去理解他人 。培养p孩子从小就参与家庭劳动,懂得一切生活所得都是要通过自己劳动才能获得,这样孩子才会珍惜生活,才会懂得感恩。

小时候受过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加珍惜生活。 从小培养孩子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

家长的言行举止很重要,要用好的行为言语影响孩子。家长在家要注意情绪管理,不要动不动就在孩子面前发脾气这样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你把孩子捧为“皇上”,他久而久之形成习惯,理所当然了就不会感恩,不会考虑家长的感受了

孩子变成这样,这都是家长自身造成的。

经常听到家长向我诉苦:“老师啊,你快帮我教训教训我家那个倒霉孩子吧!成天就知道跟我顶嘴,我说东,他偏要向西;我说西吧,他又偏要向东。反正是我们怎么反对的他就怎么来,一点都不考虑我们的感受,真是气死我了!”

孩子不会考虑家长的感受,这应该是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的表现。这个时期的家长,一定要注意研究孩子的心理,切莫盲目摆家长的权威,多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多陪伴孩子,注重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尊重孩子的意见。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都不会考虑家长的感受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这一代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6个人就围着这一个宝贝孩子转。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不太注重教育的家长难免会出现溺爱孩子的现象。对孩子的要求言听计从,能满足的,肯定满足;不能满足的,创造条件也要满足。孩子说向东,绝不会去西边;孩子要说向西,那就绝不会去东边。于是,一个个“巨婴”、“小皇帝”就这么成长起来了。

在家长们的宠溺下,孩子们的要求总会得到满足,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难免会形成不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

当孩子满地打滚的哭闹:“我就要那个玩具,我就要,我就要!”时,当家长无奈的摇头叹息:“这孩子怎么一点都不考虑我的感受?”时,家长可明白:这苦果,就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呀!



2.孩子处于青春叛逆期,家长不懂得教育引导的方式方法,双方“惹毛了”。

当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他会出现强烈的自我意识,想要自由,想要脱离父母的束缚。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像是一只长满刺的刺猬,父母一些不经意的言论和举动,都有可能引来孩子的强烈反对。

面对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长一定要讲究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懂得尊重孩子,懂得如何和孩子交朋友。 如果家长忽略了这些,依然想和以前一样,用父母的权威去压制孩子,就很有可能和孩子爆发冲突,造成孩子被“惹毛了”的后果。

孩子一旦被“惹毛”,就容易变得很偏激,叛逆心理会更加严重,自然也就不会考虑家长的感受了。



3.很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阶段:在外面非常重视照顾别人的感受,情商很高,到了家里却一点也不在乎父母的感受。

有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一个孩子,在老师眼里,是个大方得体的好少年;在同学眼里,是个乐于分享、懂得照顾别人感受的好同学;在邻居眼里,是个品学兼优的“别人家孩子”。但是一到家里,面对父母,这个别人眼中的好少年,突然就变得蛮横骄纵、无理取闹起来,说话做事经常不考虑父母的感受。

其实这种矛盾的现象,在成年人中也存在,说到底还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之所以敢不考虑父母的感受,是因为孩子的心底清楚: 这个世界上,不会因为自己没有考虑他的感受而生气、而舍弃自己的,只有父母!

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不必过分担心,随着孩子逐渐成熟,他就会懂得照顾父母的感受的。



【结束语】: 教育孩子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一以贯之。千万不能等问题出现了才想着去弥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想法不可取。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的感受,也许原因早在孩子幼年时就已经种下,等他形成这种德性后再想去纠正就晚了。所以提醒我们的家长: 一定要从小就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教育,没有回头路可走!

现在很多孩子都不会考虑家长的感受,原因是: 教育缺失导致孩子自私而且情商低

家庭教育缺失

我们的家长从小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常常溺爱孩子娇宠孩子,情商教育这块完全缺失。

学校教育缺失

我们的学校目前只教孩子知识和技能,情商教育这块几乎完全缺失。

社会 教育缺失

孩子比较小,主要活动场所是家庭与学校,很少接触 社会 ,自然也无法在 社会 中历练与提高情商。

我们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 社会 教育我们无法改变,只能从家庭教育入手:

1.培养孩子服务他人的意识

在家里让孩子义务承担一定的家务。

2.培养孩子等价交换的意识

孩子找大人要钱买非必须品时,可以与孩子订立口头约定,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取这些钱。

3.培养孩子受挫折的能力

不要对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事事替他铺平道路,常常让孩子遇到问题,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4.培养孩子体谅他人的意识

有意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艰辛,甚至可以让孩子偶尔受些小委屈。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