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的故事有哪些?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俞樾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学者、诗人。俞樾在经学方面很有建树,和著名经学家孙诒让、黄以周合称为“清末三先生”。下面是我蒐集整理的俞樾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俞樾的故事
俞樾在道光三十年的科举考试中的表现。俞氏是德清的望族,他的父亲俞鸿渐,因考中进士,得以入翰林,最后在京任职。所以,俞樾从小就受这样一种思想影响,袭承父业,也一样的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成了俞樾进阶政事的唯一途径,也成了他读书学习的目的。十年寒窗,苦读经书,俞樾最终在道光三十年的科举考试中中进士第十九名。在接下来的复试中,俞樾的表现更为出色。
当年复试题目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在看到题目后,立即潇洒作诗一首。其首句为“花落春仍在”,此诗一出,尤其得到当年的主考官——曾国藩的赏识。他称赞此诗此句和宋祁的“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俞樾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昂扬向上的精神以及坚守家园的决心也深得曾国藩的赏识。也因此,曾国藩将俞樾的名次移列在了第一名。俞樾虽然得到了曾国藩的如此赏识和提拔,但是不懂官场来往的俞樾最终并没有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只做了河南学政,后被弹劾而归于田园。
俞樾的个人资料
清代俞樾是当时非常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学者。据记载,他的祖先多务农,直至其祖父俞廷镳一代开始成为德清望族,并有谱牒。他的曾孙俞平伯是著名的文学家,是研究红学的专家,开创了“新红学”。他还有诸多有名的弟子,如章太炎、吴昌硕等,都是后期比较有影响的人物。
提起清代俞樾,不得不提他的“废除中医”这一主张,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此论调的人,在当时引起了轩然 *** 。当然,他的这一说法并不是信口胡说,而是在研究《皇帝内经》及其他经典医书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他认为“废医存药”才是正途,其中的一系列举例论证,可以在他在《废医论》和《医药说》中找到详尽的论述。不过,很多人认为,清代俞樾之所以提出“废医存药”,与他晚年病弱有很大的关系。
清代俞樾在文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将《三侠五义》改为《七侠五义》,在研习了诸多经典后,他将不合理的情节进行删改,增加了这部小说的广泛流行性。另外,他提倡经学致用,他一方面尊崇孟子的性善说,又认同“性恶论”提出者——荀子的道德教化说,可见,他以一种更加包容的视角来看待中国传统的人性观。除了文学方面的造诣,他还是一位非常有自己风格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稳重大气,挥洒自如,石碑的拓本流传至今。
俞樾的作品欣赏
俞樾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学术研究包括经学,文学,古文字学和书法。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近现代的很多著名学者曾向他拜师学艺。俞樾一生专于研究,留下的作品非常多,可谓博大精深。流传至今的作品有五百多卷,合称为《春在堂全书》。
俞樾作品之一是由他修改的《三侠五义》,他使得这部书得以广泛流传。他对小说的研究很是透彻,有自己的观点,也注重细节的描绘,如果说近代史上的小说评论大家,俞樾一定是其中之一。他本人有着独特的思维观点,能够指出书中的不足,并且加以订正,经过他润色的作品更为精彩动人。俞樾的作品之二是在经学上的研究,留下了丰富的作品。他认为经学要“通经致用”,赞成孔子和孟子的学说,主张把两大名家的思想融合起来,积极吸收古代名家思想,只要不和道德教化相冲突,他都乐于去学习使用。博大的学识范围造就了他活跃的思维,在他的著作当中,会出现很多的观点,有时甚至会自我否定,这些都是来源于他“以疑存疑”的立场。
他所著的《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议举例》等,是乾嘉学派后期的代表著作,《春在堂随笔》等收罗了很多的文学知识和历史,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俞樾作品之三是书法的作品,《枫桥夜泊》石碑是俞樾去世前最后一份书法作品,此时的他虽然已经是高龄老人了,但是他的作品依旧气势磅礴,浑然天成,被后人称为绝笔。总的来说,俞樾的作品是毕生思想的精髓,值得学习和品鉴。
俞樾的故事
俞樾在道光三十年的科举考试中的表现。俞氏是德清的望族,他的父亲俞鸿渐,因考中进士,得以入翰林,最后在京任职。所以,俞樾从小就受这样一种思想影响,袭承父业,也一样的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成了俞樾进阶政事的唯一途径,也成了他读书学习的目的。十年寒窗,苦读经书,俞樾最终在道光三十年的科举考试中中进士第十九名。在接下来的复试中,俞樾的表现更为出色。
当年复试题目为“淡烟疏雨落花天”,俞樾在看到题目后,立即潇洒作诗一首。其首句为“花落春仍在”,此诗一出,尤其得到当年的主考官——曾国藩的赏识。他称赞此诗此句和宋祁的“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俞樾在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昂扬向上的精神以及坚守家园的决心也深得曾国藩的赏识。也因此,曾国藩将俞樾的名次移列在了第一名。俞樾虽然得到了曾国藩的如此赏识和提拔,但是不懂官场来往的俞樾最终并没有在官场上有所作为,只做了河南学政,后被弹劾而归于田园。
俞樾的个人资料
清代俞樾是当时非常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学者。据记载,他的祖先多务农,直至其祖父俞廷镳一代开始成为德清望族,并有谱牒。他的曾孙俞平伯是著名的文学家,是研究红学的专家,开创了“新红学”。他还有诸多有名的弟子,如章太炎、吴昌硕等,都是后期比较有影响的人物。
提起清代俞樾,不得不提他的“废除中医”这一主张,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提出此论调的人,在当时引起了轩然 *** 。当然,他的这一说法并不是信口胡说,而是在研究《皇帝内经》及其他经典医书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他认为“废医存药”才是正途,其中的一系列举例论证,可以在他在《废医论》和《医药说》中找到详尽的论述。不过,很多人认为,清代俞樾之所以提出“废医存药”,与他晚年病弱有很大的关系。
清代俞樾在文学方面最大的贡献是将《三侠五义》改为《七侠五义》,在研习了诸多经典后,他将不合理的情节进行删改,增加了这部小说的广泛流行性。另外,他提倡经学致用,他一方面尊崇孟子的性善说,又认同“性恶论”提出者——荀子的道德教化说,可见,他以一种更加包容的视角来看待中国传统的人性观。除了文学方面的造诣,他还是一位非常有自己风格的书法家,他的书法稳重大气,挥洒自如,石碑的拓本流传至今。
俞樾的作品欣赏
俞樾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学者,学术研究包括经学,文学,古文字学和书法。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近现代的很多著名学者曾向他拜师学艺。俞樾一生专于研究,留下的作品非常多,可谓博大精深。流传至今的作品有五百多卷,合称为《春在堂全书》。
俞樾作品之一是由他修改的《三侠五义》,他使得这部书得以广泛流传。他对小说的研究很是透彻,有自己的观点,也注重细节的描绘,如果说近代史上的小说评论大家,俞樾一定是其中之一。他本人有着独特的思维观点,能够指出书中的不足,并且加以订正,经过他润色的作品更为精彩动人。俞樾的作品之二是在经学上的研究,留下了丰富的作品。他认为经学要“通经致用”,赞成孔子和孟子的学说,主张把两大名家的思想融合起来,积极吸收古代名家思想,只要不和道德教化相冲突,他都乐于去学习使用。博大的学识范围造就了他活跃的思维,在他的著作当中,会出现很多的观点,有时甚至会自我否定,这些都是来源于他“以疑存疑”的立场。
他所著的《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议举例》等,是乾嘉学派后期的代表著作,《春在堂随笔》等收罗了很多的文学知识和历史,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俞樾作品之三是书法的作品,《枫桥夜泊》石碑是俞樾去世前最后一份书法作品,此时的他虽然已经是高龄老人了,但是他的作品依旧气势磅礴,浑然天成,被后人称为绝笔。总的来说,俞樾的作品是毕生思想的精髓,值得学习和品鉴。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