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在文治武功方面的过人之处有哪些呢?
唐太宗李世民出身贵族世家,“世民”的含义有“济世安民”之意。他志向远大、聪明英武,凭一股生生不息的锐气化家为国,开创大唐盛世,令四夷宾服,是旷古少有的真正英雄。
他当初以秦王身份与其父李渊共同起兵反抗暴隋的统治,立下了赫赫战功,足可以标炳史册。年轻时的他就十分注重联络各方面人才,为自己日后夺取天下储备力量,这在后来的“玄武门事变”中可见一斑,成为他打天下,坐天下的可靠保障。他重视与各种英雄人物的交往和沟通,与瓦岗寨“草寇”更是成为好朋友,和那些人论哥们,没有一点距离,这些人最终成为了大唐兴盛的中坚力量,保证了大唐的长治久安。
唐太宗在使用人才上更有独到之处,著名的谏官魏征,宰相房玄龄和杜如诲都对大唐的历史性发展贡献过力量,是他重点依靠的人才。人称两位宰相为“房谋杜断”,可见二人对于唐太宗有多么重要!魏征更如同一面镜子,让李世民经常比较自己的言行,时刻提醒李世民记住大隋灭亡的深刻历史教训。唐太宗十分重视民族问题,让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结婚,实现了汉藏民族历史性的大团结。后又平定突厥,与西域各部交好,形成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并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盛世”。
唐太宗提出了“民为邦本”的思想,制定了许多发展经济的措施,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庸调法,轻徭薄赋;增殖人口,发展生产;兴修水利,疏浚河渠等。有人担心利民会使国家财税不足,于是上谏说:“现在国家正是用钱之时,若只虑安民,很多国家大事无以为办。”唐太宗据此又告诫群臣说:“立国,先须存民;国家富庶,先须百姓衣食有余。民怨不除,乃国之大患,其它俱不足道。”
他还主持制定了《贞观律》,明确了赏罚制度,加强了法制建设。太平盛世很快到来,粮食连年丰收,粮价持续下跌。百姓开始安居乐业,国家昌盛。唐太宗在提倡节俭方面也为群臣做出了表率,他最初住的宫殿还是隋朝时修建的,都很破旧。他明令禁止官吏们奢侈浪费。所以,在大臣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节俭风气,出现了许多廉俭大臣。如户部尚书戴胄,由于生前生活简朴出了名,死后家里连个祭祀的地方都找不到。至于魏征更是如此,一生也没有个像样的正屋。
在唐太宗的努力下,汉族和各少数民族和睦共处。他任用少数民族人做官。准许少数民族内迁,定居长安,当时的突厥族就有万家之多。公元六百三十年,西北各族首领共同请求为唐太宗上尊号“天可汗”,得到唐太宗同意,后来就用“天可汗”的印玺向西北各族下诏书。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在政治上加强对西域等地区的管辖,在外交上加强与亚洲各国的友好往来,在军事上积极平定四夷,在民族关系上很好地对待少数民族。贞观年间,唐代版图空前辽阔,当时的领土东临于海、西逾葱岭、北逾漠北、南至南海,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李世民在战争年代,总是把天下武功最高强的英雄豪杰,集中于自己的骑兵队伍中;和平时期则把四海最优秀的学人智者,收罗于秦王府中;主掌天下之时,带领群杰殷殷打造出锦绣山河、繁华社会、灿烂文化。人们无比怀念和向往记忆中永远清晰的一代天朝,无限景仰太宗皇帝的正义、仁爱、谦逊的气质和宽广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