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卑的表现及调节方法
大学生自卑的表现及调节方法如下: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所处的环境不同,在当今各种严峻的局势面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因而更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据王建香教授研究数据显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大学生中有23.25%的人存在心理障碍,九十年代上升到 25%,今年以来已达到 30%。
目前,由于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导致休学、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占患病总人数的30%左右,远远高于其他疾病。而在这些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中,因强烈的自卑而导致的心理障碍的现象比较突出。
高校的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的家庭条件、成长环境、阅历等方面不一样,因此自卑都有其各自特点。综合学者专家的研究结论,得出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有如下特点:敏感性自卑,掩蔽性自卑。
大学生学生应正确认识自卑心理,由于大学生接触社会较少,其思想不成熟,对待问题也难免存在偏激、片面观念,很容易由于自卑心理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
以下是以下调控自卑的方法:
认知法:
通过全面、辩证地了解自己的情况和外部评价,能够客观积极的看待自己,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每一个人不可能十全十美,人有优点也有缺点,有长处也有短处这样一种现实人生。
转移法:
把自己的注意力用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比如运动、写字、帮助他人、创作、学习等,这样较有意义价值活动既能够让自己开心,也能够体现处自己的价值,通过活动取得的结果来减少自卑阴影,是自己变得快乐自信起来。
作业法:
自卑感一旦形成,其自信心会逐步减少。此时可以运用作业法来调整。其方法是开始先做自己感兴趣的、简单的、容易见效果、自己能够胜任的事情和任务来做,完成后自己的信心会不断得到提升。在简单的事或任务没完成期间,不建议做一些难度较大或者风险高的事,随着成功的积累,自己逐渐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后,再挑战更大的难事。
补偿法:
在某一方面存在缺失或是短板,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发展,在其他方面做出卓越的成绩,以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得到补偿,心理学把它叫做“代偿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不断前进。
当面临的压力大,而紧靠内部资源又无法有效解决时,应积极地、主动地向外界求助,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积极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逐步从自卑心理的阴影中走出来。
大学生自卑的表现可以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自我负面评价:对自己的能力、外貌、价值感等持有负面评价,觉得自己不够好或不值得被认可。
社交困难:害怕与他人交流、参与社交活动或表达自己的意见,容易感到紧张和不自在。
自我放弃和回避:因为害怕失败或被评价,选择回避挑战或放弃追求自己的目标。
比较和嫉妒:经常与他人比较自己的成就和外貌,感到自卑和嫉妒。
自我接纳和积极肯定:学会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独特之处。给自己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培养自信心。
建立支持系统:寻求支持和理解的人际关系,与亲朋好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扰。与积极乐观的人交往,受到他们的积极影响。
树立实际目标和挑战自己:设定实际可行的目标,逐步挑战自己并取得成就感。尝试新的事物,克服自己的舒适区,不断学习和成长。
培养兴趣爱好: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爱好,通过实践和享受过程来增强自信心和满足感。
学习有效沟通和人际交往技巧:通过学习沟通技巧和人际交往技巧,提高自己与他人的互动能力,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自卑情绪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们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调节自卑情绪的方法:
重要的是要记住,自卑情绪是可以改变和调节的,但需要时间和努力。与自卑情绪的抗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自我反思、自我成长和积极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