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有哪些著名历史人物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孟嘉
孟嘉,字万年。
江夏郡鄳县人。
东晋时期名士、官员、三国时期东吴司空孟宗曾孙 ,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外祖父。
早年便名扬京师,后历任庐陵从事、江州别驾、征西参军等职,在任上受到了庾亮、褚裒、桓温等人的器重和欣赏,甚至得到了晋穆帝的亲自接见。
晚年长期在桓温幕府任职,担任桓温的从事中郎、长史,于五十三岁(一作五十一)时去世。
留有“孟嘉落帽”的典故。
其生平主要见载《晋书·桓温传》附传及陶渊明所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2、吴中复
吴中复(1011~1079),字仲庶,兴国军永兴(今湖北阳新)人。
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
皇祐五年(1053)为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五)。
嘉祐二年(1057)迁殿中侍御史充言事御史(同上书卷一八五)。
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户部副使。
出为河东都转运使,移知江宁府、成德军。
神宗熙宁三年(1070)知成都府(同上书卷二一六)。
迁给事中,知永兴军(《东都事略》卷七五)。
六年,知河阳(《续资治通鉴编》卷二四六)。
元丰元年(1078)十二月卒(同上书卷二九辩携稿五),年六十八。
3、王质
王质(?-570年)梁朝时因是梁武帝萧衍的外甥被封为甲口亭侯,初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
后任太子洗马、东宫领直。
多次迁任中舍人、庶子。
曾跟随贞阳侯萧渊明北伐。
侯景之乱时跟随众军抵御侯景。
梁元帝萧绎时任右长史,兼河东太守。
很快迁任侍中。
不久出任持节、都督吴州诸军事、宁远将军、吴州刺史,兼鄱阳内史。
陈武帝陈霸先时任散骑常侍、晋陵太守。
陈文帝陈蒨时任五兵尚书。
后辅佐陈顼,任仁威将军、骠骑府长史、晋安太守。
陈顼辅政时任司徒左长史,将军之职不变。
因为公事免职。
不久任通隐则直散骑常侍,迁任太府卿、都官尚书。
太建二年(570)去世,时年六十岁。
4、携孝吴玠
吴玠(1093年-1139年7月18日 ),字晋卿。
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省静宁)人。
南宋名将。
吴玠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
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与其弟吴璘都以勇略知名,先后归属于曲端、张浚麾下。
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玠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
屡败金军,史称“微(吴)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
吴玠汰冗员、节浮费,广设屯田、修复废堰,与胡世将创转般折运法,使粮储充足。
官至四川宣抚使。
绍兴九年(1139年),吴玠病逝,年四十七。
追赠少师,谥号“武安”。
淳熙三年(1176年),追封涪王,位列七王之一。
5、吴璘
吴璘(1102年-1167年6月6日 ),字唐卿,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静宁)人。
南宋名将,四川宣抚使吴玠之弟。
吴璘早年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自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二人都以勇略知名。
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璘、吴玠兄弟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
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
晚年带病奋起,对抗入侵的金军。
官至奉国军节度使,封新安郡王。
乾道三年(1167年),吴璘病逝,年六十六。
追赠太师、信王,谥号“武顺”,位列七王之一。
著有兵法两篇,已佚。
孟嘉,字万年。
江夏郡鄳县人。
东晋时期名士、官员、三国时期东吴司空孟宗曾孙 ,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外祖父。
早年便名扬京师,后历任庐陵从事、江州别驾、征西参军等职,在任上受到了庾亮、褚裒、桓温等人的器重和欣赏,甚至得到了晋穆帝的亲自接见。
晚年长期在桓温幕府任职,担任桓温的从事中郎、长史,于五十三岁(一作五十一)时去世。
留有“孟嘉落帽”的典故。
其生平主要见载《晋书·桓温传》附传及陶渊明所著《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2、吴中复
吴中复(1011~1079),字仲庶,兴国军永兴(今湖北阳新)人。
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
皇祐五年(1053)为监察御史里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五)。
嘉祐二年(1057)迁殿中侍御史充言事御史(同上书卷一八五)。
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户部副使。
出为河东都转运使,移知江宁府、成德军。
神宗熙宁三年(1070)知成都府(同上书卷二一六)。
迁给事中,知永兴军(《东都事略》卷七五)。
六年,知河阳(《续资治通鉴编》卷二四六)。
元丰元年(1078)十二月卒(同上书卷二九辩携稿五),年六十八。
3、王质
王质(?-570年)梁朝时因是梁武帝萧衍的外甥被封为甲口亭侯,初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
后任太子洗马、东宫领直。
多次迁任中舍人、庶子。
曾跟随贞阳侯萧渊明北伐。
侯景之乱时跟随众军抵御侯景。
梁元帝萧绎时任右长史,兼河东太守。
很快迁任侍中。
不久出任持节、都督吴州诸军事、宁远将军、吴州刺史,兼鄱阳内史。
陈武帝陈霸先时任散骑常侍、晋陵太守。
陈文帝陈蒨时任五兵尚书。
后辅佐陈顼,任仁威将军、骠骑府长史、晋安太守。
陈顼辅政时任司徒左长史,将军之职不变。
因为公事免职。
不久任通隐则直散骑常侍,迁任太府卿、都官尚书。
太建二年(570)去世,时年六十岁。
4、携孝吴玠
吴玠(1093年-1139年7月18日 ),字晋卿。
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省静宁)人。
南宋名将。
吴玠早年从军御边,抗击西夏。
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与其弟吴璘都以勇略知名,先后归属于曲端、张浚麾下。
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玠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
屡败金军,史称“微(吴)玠身当其冲,无蜀久矣”。
吴玠汰冗员、节浮费,广设屯田、修复废堰,与胡世将创转般折运法,使粮储充足。
官至四川宣抚使。
绍兴九年(1139年),吴玠病逝,年四十七。
追赠少师,谥号“武安”。
淳熙三年(1176年),追封涪王,位列七王之一。
5、吴璘
吴璘(1102年-1167年6月6日 ),字唐卿,德顺军陇干县(今甘肃静宁)人。
南宋名将,四川宣抚使吴玠之弟。
吴璘早年随兄长吴玠抵御西夏,自建炎二年(1128年)起领兵抗金,二人都以勇略知名。
富平之战失败后,吴璘、吴玠兄弟扼守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
为保卫秦陇、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
晚年带病奋起,对抗入侵的金军。
官至奉国军节度使,封新安郡王。
乾道三年(1167年),吴璘病逝,年六十六。
追赠太师、信王,谥号“武顺”,位列七王之一。
著有兵法两篇,已佚。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