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规律与特点有哪些?
1、不重要和未经复习的舆容易遗忘。
2、机械识记粗陪比意义识记、无意识记比有意识记易遗忘。
3、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4、消退说认为不经复习强化的内容,逐渐完全遗忘;干扰说认为主要由前摄抑制、倒摄抑制引起遗忘。
5、遗忘还受动机和情绪的影响。
扩展资料:
记忆时,先摄入大脑的内容会对后来的信息产生干扰,使大脑对后接触的信息印象不深,容易遗忘,毁前 叫前摄抑制(先报入的抑制后摄入的);后摄抑制(后摄入的干扰、抑制先前摄入的)正好与前摄抑制相反,由于接受了新内容而把前面看过的忘了,使新信息干扰旧信息。
睡觉前和醒来后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根据艾滨浩斯遗忘规律可知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更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影响,
识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另外根据研究,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刚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真的是很宝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纤凳清——遗忘规律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 他以无意义音节为材料,依据保持效果,绘制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心理学认为:识记过历好的内容在一定条件下不能或错误地恢复和提取都叫遗忘。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遗忘是信息提取不出或错误提取。
扩展资料: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隐老。 有意义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遗忘得慢;形象、直观的材料比抽象的材料遗忘得慢;比较长的、难度较大的材料遗忘快;材料的系列位置不同,
保持效果也有差异;凡是能引起主体兴趣,符肢携铅合主体需要、动机,激起主体强烈情绪,在主体的工作、学习、生活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材料,一般不易遗忘;反之,则遗忘得快。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材料越多,越容易遗忘。 学习程度太小或太大,都不利于对知识的记忆。 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 50%,记忆效果最好。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唤谨猜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晌早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
遗忘特点:
1、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直接容易遗忘 。
2、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
3、对有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内容不易遗忘。
4、一次记忆和型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
5、中间材料容易遗忘,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
6、用脑过度,脑机能下降时,记忆效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