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系统应用中的问题
2023-04-03 · 百度认证: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ERP之所以得到许多企业的认可,是因为ERP的使用给企业带来了切实的利益。ERP带来的效益可分为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就定量的效益而言,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学会(APICS)统计数据显示,使用一个ERP系统,平均可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有:库存下降30%~50%,延期交货减少80%,采购提前期缩短50%,停工待料减少60%,制造成本降低12%,管理人员减少10%、生产能力提高10%~15%等[2]。就定性的效益而言,主要有:企业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可随时掌握市场销售、生产和财务等方面的运行情况,不断改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和竞争地位;企业员工素质和精神面貌明显变化,团队精神得到发扬;管理人员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致力于实质性的管理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所形成的规范化管理,对产品质量起到了一定的保证作用,等等。
然而,我国企业实施ERP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国企业首先实施ERP的是沈阳第一机床厂,该厂自1981年从德国引进了我国第一套MRPⅡ软件开始,我国企业实施ERP的20多年历程中,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引入阶段、90年代中前期的发展阶段,以及90年代后期开始的高峰阶段,虽然在这期间有不少企业获得了可喜的收益,如北京第一机床厂的管理系统于1995年11月获得了美国制造工程学会授予的“工业领先奖”等,但众多企业在实施ERP时存在着大量的问题,致使系统实施仅是用计算机简单地代替手工操作,难以全面实现企业信息化的预期目标。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所有ERP系统实施项目中,只有10%~20%能按期、按照预算成功运行,实现系统集成;约有30%~40%没有实现系统集成或只实现部分集成;约50%的实施项目遭到失败,而在实施成功的10%~20%中,大多是三资企业[3]。也有学者认为这是过于量化效益、衡量成功标准差异等造成的数据失真现象,但CCID(赛迪顾问)公布的2002年调查数据显示[4],用户满意率仅为7.8%,而不满意者竟达到4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些学者认为业务重组不仅可以快速提高我国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也为ERP的顺利实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然而即使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美国,其企业实行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Process,BPR)的成功率也仅仅是30%[5]。
CCWResearch(计世资讯)的调查显示,70%用户把ERP看作是一个自己“不可控”产品,这种不可控的非技术因素主要包括领导因素、业务流程重组、项目管理、变革管理和外部支持等[6]。随着ERP产品、BPR方法不断完善与发展,可以通过重组业务流程和二次开发软件确保技术与流程的合理匹配,而对于人为因素却始终难以找到一个有效解决途径。美国PMNetwork的调查表明,应用软件失败的原因有:不完整的产品要求(13.1%),缺乏用户的参与(12.4%),缺乏人力、财力资源(10.6%),不现实的期望(9.9%),高层领导支持不足(9.3%),产品要求和指标改变(8.7%),没有定计划(8.1%),不再需要这个正在开发的系统(7.5%),其他(20.4%)[7]。
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企业意识到信息化已经不再是什么效益项目,而是一个企业能否适应现代化生产的生存工程,使得ERP市场在经历了2002~2003年的低谷后,已在大中型企业中开始迅速普及,并快速蔓延至中小企业。CCW预计到2008年中国ERP市场总量将达到5.5亿美元,即2003~2008年复合增长率为28.9%;而CCID的《2003~2004年中国信息产业与市场研究报告》预计中国ERP软件市场销售额,在2003年18.83亿(人民币)基础上,2005年增到32.19亿、2008年将达到54.18亿。e-works在《2004~2005年中国制造业ERP产业技术研究报告》中认为,未来五年中国制造业ERP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3%,2009年中国制造业ERP营业额将达到约67亿元,在全球ERP市场份额将超过2%。
由于在企业实施ERP系统的过程中,人员的行为直接关系到技术的实现、项目的管理,以及上线后的测评和维护工作,因此如何有效控制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不仅直接影响到企业ERP系统实施的成功率,也关系到我国以信息化促进企业现代化战略的执行。笔者在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与具体企业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我国企业信息化实施过程中人员行为的因素,并利用博弈论及其委托-代理理论设计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为企业ERP系统实施中有效控制人为因素提供理论依据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