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里面有什么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Cenozoic Era)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 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
中文名
新生代
外文名
Cenozoic Era
宙
显生宙
纪
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时间
约6500万年前至今
地质特征

喜马拉雅山
新生代有地球历史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是继古生代、中生代之后最新的一个代。新生代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1760年,G.阿尔杜伊诺把岩石分成3个纪:第一纪为结晶岩;第二纪为含化石的成层岩石;第三纪是半胶结的层状岩石,常含海相贝壳。1829年,J.德努瓦耶研究巴黎盆地时,把地层之上的松散沉积层称为。第一纪、第二纪已废弃,第一纪大致相当,第二纪相当古生代和中生代。新生代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古近纪、又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又分为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纪又分为更新世、全新世。
新生代开始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比现代大,古欧亚大陆比现代小;古中国和古印度为古地中海所隔,古土耳其和古波斯为古地中海中的岛屿,这些陆块尚未与古欧亚大陆连接;红海尚未形成,古阿拉伯半岛是古非洲的一角;古南美洲和古北美洲相距遥远,而古北美洲与古欧亚大陆接近,有时相连。
新生代开始后,地表各个陆块此升彼降,不断分裂,缓慢漂移,相撞接合,逐渐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印度与亚洲大陆结合发生在距今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喜马拉雅山耸起则是200~300万年的事,与此同时或稍早,欧洲升起了阿尔卑斯山,美洲升起了落基山。
古近纪气候较此前的冷,晚始新世和渐新世南极大陆出现小型冰盖,中新世中期那里形成的冰盖已相当于现代的2/3,更新世初北半球出现格陵兰冰盖,其后200万年间曾有多次冰期,冰川曾见于几个大陆。
地质运动
构造阶段
新生代包括第三、第四纪。中生代侏罗纪至第四纪以前称阿尔卑斯构或扮造阶段,而第三纪这一阶段称为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
1.地壳发展由活动趋向稳定,两大地槽继续向地台发展
新生代地壳发展主要方面由活动趋向隐定,大地构造轮廓和古地貌逐步接近现代状况,从活动区发展来看具有明显的三个阶段。

地壳发展
(1)第三纪早期,中生代以来两个活动区还在继续活动。
从欧洲阿尔卑斯山部分地区,亚平宁山、喜山地区,地壳还处于活动状态,表现为横亘东西的大海槽——古地中海(特提斯)地槽。
环太平洋地槽,紧靠中生代褶皱带外侧(太平洋一侧),还在不断下陷,处于非常活跃的地槽阶段,以及相邻的大陆(西欧、俄罗斯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东部)等明显下沉引起全球性的海侵,因此早第三纪海侵是新生代以来最大的一次海侵。
(2)第三纪晚期和第三纪末,由于喜山运动的影响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古地中海强烈褶皱返回,横亘东西的山脉取代了昔日的海洋,从北非的阿特斯、欧洲的比利牛斯、阿尔卑斯、喀尔巴仟,东延至高加索、喜马拉雅,成为地球上最年轻的山系,第三纪末,喜马拉雅山就已高出海面5000米了。残存的地中海及东南亚一带仍为海槽。
(3)第三阶段,喜山运动后第四纪以来。喜马拉雅地区继续上升,成为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也因喜山上升而隆起,南带至今仍处于活动状态。
环太平洋地槽内带不断隆起,安第斯山继续隆起,东北也相继上升,活动区推移至如今的海沟,西太平洋群岛进一步发展,台湾脱水而出。[1]
2.地壳发展由稳定又重新趋向活动——进化到地洼发展新阶段
印支运动后地壳发展进入到腔茄地洼初动期阶段,燕山运动后进入到极烈期,喜山运动后活动性仍继续发展,因此新生代是地壳的回春期。
(1)大规模的断裂活动和断块活动伍团察。断裂活动有一些继承中生代的断裂,另一些是新生的。断块活动,是指几组断裂切割一个地区,使其隆起或下陷的一种断裂组合活动。如庐山经断块活动被抬升,华北平原、汾河、渭水流域断裂后则下陷,前者称断隆、断块山,后者称断陷盆地。这些断裂活动至中生代以后又比较活跃,表现强烈。
(2)规模较大的岩浆活动。伴随大规模的断裂活动,出现广泛的岩浆活动,以喷发为主。例如德干高原玄武岩、东北五大连池、台湾、海南、福建、浙江、云南等地,新生代以来都发生了强烈喷发。
(3)加里东及海西阶段的一些古老褶皱带在新生代以来也重新活动,表现强烈的上升及断陷下沉,形成巨大的山系和巨大的深坳盆地。
我国西部及中亚地区大型盆地和巨大山脉相间的自然地理景观都是因此形成。新疆的三山两盆、欧洲的莱茵地堑便是一例。
中文名
新生代
外文名
Cenozoic Era
宙
显生宙
纪
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
时间
约6500万年前至今
地质特征

喜马拉雅山
新生代有地球历史6500万年的地质时代。是继古生代、中生代之后最新的一个代。新生代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1760年,G.阿尔杜伊诺把岩石分成3个纪:第一纪为结晶岩;第二纪为含化石的成层岩石;第三纪是半胶结的层状岩石,常含海相贝壳。1829年,J.德努瓦耶研究巴黎盆地时,把地层之上的松散沉积层称为。第一纪、第二纪已废弃,第一纪大致相当,第二纪相当古生代和中生代。新生代包括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古近纪、又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新近纪又分为中新世、上新世;第四纪又分为更新世、全新世。
新生代开始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比现代大,古欧亚大陆比现代小;古中国和古印度为古地中海所隔,古土耳其和古波斯为古地中海中的岛屿,这些陆块尚未与古欧亚大陆连接;红海尚未形成,古阿拉伯半岛是古非洲的一角;古南美洲和古北美洲相距遥远,而古北美洲与古欧亚大陆接近,有时相连。
新生代开始后,地表各个陆块此升彼降,不断分裂,缓慢漂移,相撞接合,逐渐形成今天的海陆分布。印度与亚洲大陆结合发生在距今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喜马拉雅山耸起则是200~300万年的事,与此同时或稍早,欧洲升起了阿尔卑斯山,美洲升起了落基山。
古近纪气候较此前的冷,晚始新世和渐新世南极大陆出现小型冰盖,中新世中期那里形成的冰盖已相当于现代的2/3,更新世初北半球出现格陵兰冰盖,其后200万年间曾有多次冰期,冰川曾见于几个大陆。
地质运动
构造阶段
新生代包括第三、第四纪。中生代侏罗纪至第四纪以前称阿尔卑斯构或扮造阶段,而第三纪这一阶段称为新阿尔卑斯构造阶段。
1.地壳发展由活动趋向稳定,两大地槽继续向地台发展
新生代地壳发展主要方面由活动趋向隐定,大地构造轮廓和古地貌逐步接近现代状况,从活动区发展来看具有明显的三个阶段。

地壳发展
(1)第三纪早期,中生代以来两个活动区还在继续活动。
从欧洲阿尔卑斯山部分地区,亚平宁山、喜山地区,地壳还处于活动状态,表现为横亘东西的大海槽——古地中海(特提斯)地槽。
环太平洋地槽,紧靠中生代褶皱带外侧(太平洋一侧),还在不断下陷,处于非常活跃的地槽阶段,以及相邻的大陆(西欧、俄罗斯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东部)等明显下沉引起全球性的海侵,因此早第三纪海侵是新生代以来最大的一次海侵。
(2)第三纪晚期和第三纪末,由于喜山运动的影响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古地中海强烈褶皱返回,横亘东西的山脉取代了昔日的海洋,从北非的阿特斯、欧洲的比利牛斯、阿尔卑斯、喀尔巴仟,东延至高加索、喜马拉雅,成为地球上最年轻的山系,第三纪末,喜马拉雅山就已高出海面5000米了。残存的地中海及东南亚一带仍为海槽。
(3)第三阶段,喜山运动后第四纪以来。喜马拉雅地区继续上升,成为世界最高峰,青藏高原也因喜山上升而隆起,南带至今仍处于活动状态。
环太平洋地槽内带不断隆起,安第斯山继续隆起,东北也相继上升,活动区推移至如今的海沟,西太平洋群岛进一步发展,台湾脱水而出。[1]
2.地壳发展由稳定又重新趋向活动——进化到地洼发展新阶段
印支运动后地壳发展进入到腔茄地洼初动期阶段,燕山运动后进入到极烈期,喜山运动后活动性仍继续发展,因此新生代是地壳的回春期。
(1)大规模的断裂活动和断块活动伍团察。断裂活动有一些继承中生代的断裂,另一些是新生的。断块活动,是指几组断裂切割一个地区,使其隆起或下陷的一种断裂组合活动。如庐山经断块活动被抬升,华北平原、汾河、渭水流域断裂后则下陷,前者称断隆、断块山,后者称断陷盆地。这些断裂活动至中生代以后又比较活跃,表现强烈。
(2)规模较大的岩浆活动。伴随大规模的断裂活动,出现广泛的岩浆活动,以喷发为主。例如德干高原玄武岩、东北五大连池、台湾、海南、福建、浙江、云南等地,新生代以来都发生了强烈喷发。
(3)加里东及海西阶段的一些古老褶皱带在新生代以来也重新活动,表现强烈的上升及断陷下沉,形成巨大的山系和巨大的深坳盆地。
我国西部及中亚地区大型盆地和巨大山脉相间的自然地理景观都是因此形成。新疆的三山两盆、欧洲的莱茵地堑便是一例。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