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期古人用的火折子是什么做的?
从很多影视剧我们都可以看到,每当到了一个黑暗的地方,就会有人拿出一个像口红状的东西,只要把盖帽揭开,然后轻轻一吹,就有火了,这个东西就是火折子,相当于古代的“打火机”。
较好的火折子的纸制作方法是以红薯的藤蔓再再在水中浸泡,然后再取出捶扁,再泡上棉花和芦苇缨子然后继续再捶,进行晒干。然后再加上硝、硫磺、松香,樟脑等易燃物质和多种香料而制成的。最后折成长扁筒或拧为绳,晚间燃烧放在竹筒里,需要用的时候取出一晃即可以燃,非常易燃,特别适合那个时代的故人用。
但是一般的火折子的纸只是普通的草纸。制作时把纸裁成比竹筒还长的长度来剪下来,再卷起来,松紧度适中,卷成于竹筒内般大小就可以了,最后插进竹筒里。然后点燃,并盖住通风的盖子。到需要用的时候,把盖子拔出来,然后对着火折子轻轻一吹,当然要吹风得要有一定技巧才行。
火折子的工作原理,就是硬物高速相撞、摩擦产生高温、超高温,相撞、摩擦掉的细小颗粒变成“火星子”,”火星子”将高温、超高温带至易燃、易着物,使易燃、易着物燃烧着火的一种方法。
当然火折子的缺点也很明显,一则缺氧条件下捂着烧虽然缓慢,其实还是在烧,在烧就有损耗,时不时的就得换芯;二则这东西是贴身携带的,要是不小心自己复燃了,直接把衣服点了也不是没可能的;三则吹的时候很讲技巧,你要是微微吹气,那就等着灭吧。
其实古人出远门一般会携带火石这种生火工具,因为火折子虽好,但是寿命远远没有火石长,所以也不要被电视剧误导,在野外的会是火石居多,而在城内的则是火折子,因为火折子用来点烟的效果还是蛮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