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甘地被印度人民尊为“圣雄”和“国父”?
他,矮小、瘦弱、肤色黝黑,脚穿简便的凉鞋,身着土布围裤,上身缠着一条粗糙的白布。你锋启可能不会相信,他就是出身仕宦之家,曾留学英国,在印度被尊为“国父”、“圣雄”的甘地。
甘地一生为印度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奔走,但是由于其阶级属性的限制,他不可能号召人民拿起武器为独立而战,相反,却以“非暴力”、“不合作”作为争取独立的斗争武器,即用合法的消极的方式抵抗英国的殖民统治。他徒步旅行全国,到处发表反对殖民统治的谈话,号召工人进行非暴力的罢工,号召印度人不上英国人的学校,不在英印政府中工作。在他的推动下,国银悔如大党曾多次在印度掀起群众性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憎恶西方的物质文明,主张回到印度古代的纺车和木犁时代去。他看到英国的纺织品在印度倾销,造成印度民族手工业衰落的现象极为痛心,于是号召人们自己动手纺纱前拆织布,不穿英国衣,不买英国布。他自己也身体力行,带头纺纱。一时间,上至贵族,下至娟妓,几乎整个印度都操起纺纱织布的旧业。
甘地提倡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合作,反对教派冲突,主张废除种姓制度,号召提高妇女的地位,并为此奔走呼号。甘地以绝食做为非暴力斗争的武器。他一生绝食15次,有几次濒临死亡。殖民政府对此忧心如焚,因为他们害怕甘地的死会引起群众的暴动。正如丘吉尔所说的,要是这个“煽动叛乱的印度教托钵僧”饿死了,整个印度会发生什么事就难说了。
甘地以自我牺牲的精神感召群众参加斗争,在印度享有很高的威望。他每次徒步游说独立运动,跟随者成千上万。他所到之处都受到信徒们的狂热崇拜。许多人争先恐后地触摸和吻他的衣襟,妇女们将自己的孩子抱到他的面前,让他抱一下,许多人趴在地上,反复地抚摸他踩过的地面。
1947年8月,印度宣告独立。但由于殖民主义者长期挑拨离间的结果,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间的教派冲突却愈演愈烈。甘地试图以绝食来平息这种兄弟相残的屠杀,并且亲往教派冲突最激烈的地区进行游说。甘地的做法引起印度教狂热分子的仇视,认为他是“偏袒穆斯林”,于是在1848年1月30日将甘地刺杀。甘地一生反对暴力,自己却死于暴力。甘地的死引起了印度广大群众的悲痛,200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在火葬场上,当火焰从柴堆升起时,许多人冲出人群,扑向火堆,要与之一同化为灰烬。甘地为争取印度独立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被尊为“国父”,他的生日被视为印度民族的节日,他的逝世日被宣布为“殉难者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