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成语商业
1. 关于商业的四字成语
去本就末 指弃农经商。
去本趋末 指弃农经商。同“去本就末”。
士农工商 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
出处:《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研桑心计 研:计研,一名计然,春秋时越国范蠡的老师,善经商;桑:桑弘羊,汉武帝时的御史大夫,长于理财。形容善于经商致富。
出处:汉·班固《答宾戏》:“研桑心计于无垠。”
2. 关于商务四字成语
明争暗斗
míng zhēng àn dòu
[释义] 表面上和暗地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内部钩心斗争;互相争斗的情况。
[语出] 冯玉祥《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正音] 斗;不能读作“dǒu”。
[辨形] 争;不能写作“挣”。
[近义] 明枪暗箭
[反义] 肝胆相照
[用法] 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见“钩心斗角”(346页)。
[例句] 明明是一家人;可总是~。
[英译] fight overtly and covertly
3. 以“商”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商彝周鼎[shāng yí zhōu dǐng]
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礼器。 商周的青铜礼器。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出处:明·沈榜《宛署杂记·古墨斋》:“得其片言只字,自令旷心怡神,非必商彝周鼎之为宝也。”
造句:
1. 满架图书,却堆得七横八竖,桌上列着无数的商彝周鼎,古色斑斓。
2. 古朴典雅的商彝周鼎、情态各异的彩绘陶俑、色彩斑斓的三彩马驼、纯洁温润的玉制饰品等遗物,再现当时生活场景。
2、商彝夏鼎[shāng yí xià dǐng]
夏商的青铜礼器。 泛称极其珍贵的古董。
出处:清·沈起凤《谐铎·吕仙宝筏》:“君文气息逼似《两京》,次者亦韩潮苏海,若以此猎取功名,譬犹执商彝夏鼎鬻诸五都之肆,非弗宝贵,而无如识者希也。”
造句:
1. 德涵玉润知美珠圆礼耕义种必有丰年商彝夏鼎古意盎然。
2. 他一笔一画地写下了十个篆字,笔笔中锋运笔,力透纸背,通篇如秦松汉柏、商彝夏鼎,古意盎然。
3、商山四翁[shāng shān sì wēng]
秦 末 东园公 、绮里季 、夏黄公 、甪里先生 ,避 秦 乱,隐 商山 ,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时称 商山 四皓。高祖 召,不应。后 高祖 欲废太子, 吕后 用 留侯 计,迎四皓,辅太子,遂使 高祖 辍废太子之议。
4、商鉴不远[shāng jiàn bù yuǎn]
可以作为商朝的借鉴。
出处:《诗经》
5、商贾云集[shāng gǔ yún jí]
形容商人从四面八方迅速集合在一起。
造句:
1. 当年水陆交通的便利,使道口成为商贾云集、人烟辐辏、远近知名的水旱码头,被当地人称作“小天津卫”,这些中西合璧的建筑见证了道口昔日的繁华景象。
2. 宝山旧名大凑山,原以“烹丁辐凑、商贾云集”而得名,汉初时在桂阳设郡县,最早的矿业亦始自汉代。
3. 镇 *** 驻地青树坪,自古为驿站要塞,距县城永丰镇公里,早在清咸丰年间,这里已商贾云集商业贸易十分活跃。年建镇,历史悠久,后虽几经行政区域和机构变更,但青树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