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顶商人胡雪岩如何靠“捐”走上首富之路
展开全部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曾经说过:“死在富人中间是一种耻辱。”因此,他把几乎所有的个人财富都捐给了社会福利事业。近年来,许多美国亿万富翁选择裸捐财产。
在感叹美国“裸捐”文化的同时,也不禁反思中国富人的“募捐文化”。胡雪岩是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无疑是“华捐”的代表人物。在中国的政商文化和晚清的复杂局势之间,他是如何通过捐款成为首富的?
胡雪岩“不要盛气凌人”[br/]
当地商人不信任政府,不得不向国外借钱。
奉左朝廷之命,出兵西征,但花费甚少,令他十分担忧。他的军费,除去财政拨款,面临着巨大的缺口。幸运的是,当时对外贸易的发展给了左派一种新的规划军费的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用关税作为抵押贷款,这无疑帮助了左派的西征,但对中国的官方借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是随着对外贸易的深入,金融业发展迅速,一批经验丰富、资金雄厚的外商和金融机构进入中国,使军队通过贷款寻求资金成为可能。
问题是,左为什么要举更麻烦的外债?事实上,国内民间集资活动一直在进行,比如借钱、捐钱,但这不足以弥补留下的军费缺口。1878年,左第五次向西方借款,胡雪岩介入,试图模仿外债形式,以每股5000两向华商集资350万两。但最后只筹到一半额度,剩下的一半只能由汇丰银行解决。
胡雪岩书法
从1881年英国驻上海领事托马斯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地商人被动的原因:“一个显然拥有大量资源的国家被迫向外国人借100万英镑这样的小额贷款,这似乎很奇怪。如果利率这么高,其他大国几乎都拒绝贷款,连这点微不足道的数额都借不到。但是人们必须记住,中国人民对统治阶级非常不信任。所以,钱庄的老板、商人、绅士们虽然不缺钱,但宁愿把钱闲置起来,或者投资在土地、房子上,也只能拿到外债利息的一半多一点。他们也不愿意借钱给政府,因为每当政府只涉及自己的国民时,总是可以心平气和地拒绝还债。”
简而言之,尽管政府努力向当地商人借钱,但从1866年到1883年的贷款总额达到了1165万英镑。但由于政府信用的下降,仍然无法完全弥补军费的不足,所以向利润很高的外商借钱是必然的。
胡雪岩
在这种情况下,一向与外商合作的胡雪岩成了左唐宗不可或缺的融资人才。胡雪岩确实有他的本事。与当时中国政府的低信用不同,胡雪岩是一个在市场上自由活动的企业家,他能赢得外商的信任。官员们似乎看好胡雪岩。
当然,胡雪岩是商人,胡雪岩作为中介,肯定能拿到高息贷款。比如1877年,外商原来约定的利率是10%,但据传胡雪岩那里的利率高达15%,导致总理衙门调查,最后被查了。从目前来看,一个商人赚取代理费或者利差是很正常的。但在内忧外患的晚清,这样的军事行动不可避免地背上了“暴利、害民、利国”的恶名。
从某种意义上说,胡雪岩是在筹款和武装之间徘徊。有一段时间,他甚至是一个影响时局的企业家。他是一个真正能直接帮助左的伟人。于是,左在朝鲜极力扶植胡雪岩,认为“他的功绩与朝鲜人无异
首先是权力的回归。无论是控制官币的海关,还是银行的数量,胡雪岩都是特权商人。晚清时期,关税由海关银行号具体管理和上缴。胡雪岩至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宁波、温州、厦门、汉口等地海关银行号的管理。
其次,政治地位的回归。比如左帮助拿下了人人羡慕的黄衫军的位置。光绪四年,针对左最后的表现,朝廷向胡雪岩颁发了特使、二等帽、黄大褂。这是中国企业家在重农抑商的帝国时代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第三,当然是经济回报,让胡雪岩成为当时中国最富有的人之一。胡雪岩与左、左合作时,以借贷牟利,开设阜康银行,遍布长江沿岸贸易圈。他广泛涉足典当、生丝贸易、医药等行业,事业达到顶峰。
胡雪岩故居俯视图
巨额开支
胡雪岩的巨额支出可能有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首先是他的奢侈生活。第二,慈善有历史事实。这可能是许多善于将政治与商业相结合的中国企业家采取的策略,今天仍然如此。这是中国现代企业家的一个共同特点:有市场精神,善于整合政府关系,乐于助人。和以前一样,胡雪岩一直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而胡雪岩则投身于当时的社会慈善事业,这显然有很好的政治效果。
除了慈善和公益事业,胡雪岩的直接捐赠,尤其是对左派军队的捐赠,也十分惊人。左在他的最后一个剧本里说,“胡永光报了各种捐,有钱,有米价,有棉衣,有水陆交通,估计在二十万左右,对陕甘捐得特别多。”多年来,指陕甘军营使用药膏、药丸、道地药材。西北找不到的人,随时都有可能来,成为巨款。"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