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电影奖项
截止2019年中国电影奖项有: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等等。
其中,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并称中国大陆电影三大奖;中国电影金鸡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并称华语电影三大奖。
这五个电影奖项对华语电影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是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及电影人的摇篮。
扩展资料
二十年来,中国电影金鸡奖从诞生到学会走路进而开始成熟,逐步形成了自己比较鲜明的特点。这就是由各方专家评委通过聆听多方咨询意见,经学术讨论和争鸣,最后发扬民主、投票评选出各奖得主,从而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这一年电影创作的最高水平。
应当说,在全国诸多类似评奖中,中国电影金鸡奖开优良风气之先,是可以引为自豪的。当然,中国电影金鸡奖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她还存在着疏珍漏珠的遗憾甚至失误。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电影金鸡奖本身还需要不断改革完善,为中国民族电影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不懈地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语五大电影奖
2024-05-11 广告
中国电影奖项有: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中国电影华表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等等。
1.中国电影金鸡奖
中国电影金鸡奖于1981年创办,是中国大陆电影界权威、专业的电影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因当年属中国农历鸡年,故取名中国电影金鸡奖。
金鸡奖评奖委员会是由中国最具权威的导演艺术家、表演艺术家、电影剧作家、摄影家、音乐家、美术家,以及电影理论家、教育家、事业家共同组成,因此又被称为“专家奖”。
中国电影金鸡奖与中国电影华表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与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并称华语三大电影奖;与大众电影百花奖合称金鸡百花电影节。
2.大众电影百花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由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由周恩来总理发起的电影大奖。百花奖代表观众对电影的看法和评价,并由观众投票产生奖项,因此又被称为“观众奖”。
百花奖之所以用“百花”命名是为了体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奖杯为铜质镀金花神。百花奖也是中国历史最为悠久和最有群众基础的电影大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与中国电影华表奖、中国电影金鸡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自2005年起,金鸡奖与百花奖隔年评选一次,合称金鸡百花电影节。
3.中国电影华表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简称华表奖,全称:政府优秀影片奖,正式设立于1994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主办,是中国(内地)电影界的政府奖,体现党和国家对电影事业的热情鼓励和大力扶持。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
华表奖奖杯采用的是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造型,每年由国家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前两年度完成的各华语影片进行评选。
2009年起加设优秀境外华裔演员、导演奖,以鼓励港澳籍电影人。
4.香港电影金像奖
香港电影金像奖(Hong Kong Film Awards,HKFA)是香港及大中华电影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创立于1982年,每年由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组织与颁发,旨在鼓励优秀香港电影的创作与发展的奖项,是香港电影业界年度最重要的活动,一般于每年3月至4月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举行颁奖典礼,颁发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在内的21个奖项。
香港电影金像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台湾电影金马奖并称“华语三大电影奖”。
5.台湾电影金马奖
台湾电影金马奖(Golden Horse Awards),创办于1962年,是中国台湾地区举办的电影奖项。原由中国台湾新闻局主办,1990年起交由台北金马电影节执行委员会主办。金马奖是为了促进台湾地区电影制作事业和表扬对华语电影文化有杰出贡献的电影人而设立,是华语影坛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项。
金马奖评选条件中不设地域限制,评选对象面向所有华语电影和华语影人。台湾电影金马奖与中国电影金鸡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并称“华语三大电影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台湾电影金马奖
有请老梁:中国三大电影奖项,刘晓庆曾五获百花奖
中国电影金鸡奖创办于1981年,当年是中国农历鸡年,故名“中国电影金鸡奖”,简称“金鸡奖”。
中国电影金鸡奖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邀请中国国内最具权威的电影艺术家、电影评论家和电影事业家组成评奖委员会,通过充分讨论、民主协商,选出最佳故事片、科教片、美术片、记录片、以及最佳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录音、美术、音乐、导演处女作等二十余个奖项。由于金鸡奖评委会组成的权威性、评选程序的严密性和评奖标准的学术性,因而被称为“专家奖”。
金鸡奖以金鸡啼晓象征百家争鸣,同时也包涵着激励中国电影艺术家闻鸡起舞,努力创新,奋发向上的意义。金鸡奖的评选分初评和终评两个阶段进行,最终的获奖名单在中国电影金鸡百花电影颁奖典礼上当场揭晓。
金鸡奖以昂首啼晓之金鸡雕像作为自己的奖杯。
2、《大众电影》百花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创办于1962年,简称“百花奖”。
《大众电影》百花奖是由中国历史最长、发行量最大的电影杂志《大众电影》,根据当年中国国产电影发行放映情况,提出候选名单、刊发选票、组织读者、观众投票的评奖活动。《大众电影》百花奖设最佳故事片三名、最佳男女主角各一名、最佳男女配角各一名等五个奖项。近年来观众投票数量大约50-70万张左右,是中国大陆参与人数最多的电影评奖活动。百花奖主要反映了广大观众对电影的评价和喜好,因而被称为“群众奖”。
百花奖以盛开的百花取名,象征影坛百花齐放,春色满园,鼓舞电影艺术家创作出更多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好影片。
百花奖以百花女神雕像作为自己的奖杯。
3、中国电影华表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是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奖,其奖杯采用的是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造型,每年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对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种影片进行评选。华表奖的前身是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始评于1957年。中断了22年后,从1979年继续进行评奖活动,一年一届。1985年文化部电影局整建制划归广播电影电视部后,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除1986年与1987年、1989年与1990年合并评外,仍为一年一届,1994年开始启用现名。
4、上海国际电影节 1993年
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主会场设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电影院为分会场。当时,有1100名中外宾客参加了这一中国首次举办的国际电影人士竟相聚首的盛会。中国导演谢晋、美国导演奥立弗·斯通、日本导演大岛诸、香港导演徐克、澳大利亚导演保罗·考克斯、俄罗斯导演卡伦·沙赫纳扎洛夫、巴西导演赫克托·巴本科组成国际评选委员会,在19部参赛片中评出了四项金爵奖和一项评委会特别奖,中国台湾中影公司出品的《无言的山丘》获最佳影片奖,有30万观众观摩了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167部参赛参展影片和评委个人影片回顾展。国际影片交易市场共有来自海内外16家制片商设展,成交额达2700多万元。电影节还邀请了著名国际影星索菲亚·罗兰、德博拉·拉劳、张艺谋、巩俐、张曼玉等参加电影节有关活动。共有200余名中外记者对电影节进行了采访报道。经世界国际制片人协会的严密考查和论证,上海国际电影节被例在世界九大国际电影节之列。
5、中国长春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国际制片人协会承认的,具有国际性质的电影赛事。中国长春电影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主办;长春市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厅、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输入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承办。
该奖始创于1981年中国农历鸡年。它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办的,由电影艺术家、电影评论家参与评选的专业性电影奖。奖杯以金鸡啼晓象征百家争鸣,同时亦包含着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舞、奋发前进的意义。该奖每年评选一次。
2、大众电影百花奖(1962年)
中国电影百花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始创于1962年。百花奖作为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电影奖,曾经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是由中国电影家协会所属《大众电影》杂志社主办的,经由广大观众投票产生的群众性电影奖。它以百花盛开象征影坛繁荣,鼓舞电影工作者为广大群众创作出更好的影片。该奖每年评选一次。
1964年停办,1980年恢复举办(第三届)。从1992年开始,金鸡、百花合并举办、共同颁奖。但如今,百花奖和金鸡奖已经不在同一个重量级,百花奖已经沦落成了一个小“配角”。
3、1949-1955年中国文化部优秀影片奖
4、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1993年
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主会场设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电影院为分会场。当时,有1100名中外宾客参加了这一中国首次举办的国际电影人士竟相聚首的盛会。中国导演谢晋、美国导演奥立弗·斯通、日本导演大岛诸、香港导演徐克、澳大利亚导演保罗·考克斯、俄罗斯导演卡伦·沙赫纳扎洛夫、巴西导演赫克托·巴本科组成国际评选委员会,在19部参赛片中评出了四项金爵奖和一项评委会特别奖,中国台湾中影公司出品的《无言的山丘》获最佳影片奖,有30万观众观摩了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167部参赛参展影片和评委个人影片回顾展。国际影片交易市场共有来自海内外16家制片商设展,成交额达2700多万元。电影节还邀请了著名国际影星索菲亚·罗兰、德博拉·拉劳、张艺谋、巩俐、张曼玉等参加电影节有关活动。共有200余名中外记者对电影节进行了采访报道。经世界国际制片人协会的严密考查和论证,上海国际电影节被例在世界九大国际电影节之列。
5、第一届中国长春电影节(1992年)
金鹿奖:《秋菊打官司》
编剧:刘恒
导演:张艺谋
6、中国电影华表奖
中国电影华表奖是中国电影的最高荣誉奖,其奖杯采用北京天安门城楼前的华表造型,每年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对前一年度完成的各片种影片进行评选。华表奖的前身是文化部优秀影片奖。始评于1957年,其间中断 22年,从 1979年继续进行一年一届的评奖活动。 1985年文化部电影局调整建制划归广播电影电视部后,更名为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影片奖。除 1986年与 1987年、1989年与 1990年合并评选外,仍为一年一届,1994年开始启用现名。
华表奖一般包括优秀故事片、戏曲片、纪录片、科教片、合拍片、电视电影、电影技术、译制片、特殊贡献等9个奖项,以及优秀导演、男女演员、电影歌曲、电影新人、中外合作荣誉等6个奖项。最初几届华表奖的评奖条件大都只看重影片的思想性、艺术性而不大注重票房、拷贝发行量和影片投资成本回收。而有的思想性。艺术性很强的影片虽然荣获了华表大奖,但票房拷贝发行量极低。有的获奖电影则严重亏损投资成本根本无法回收。从2003年开始中国电影华表奖评选范围和相关条件较往年进行了重大调整,优秀故事片奖的市场参评增添了新的条件:
1影片的总成本与市场的总收入(含电影后产品)持平,即投入与产出比为1 :1;
2票房总收入达到 500万元;
3票房总收入达到300万元。并且在电视台的电影频道或其他电视频道的观众收视人数达2200万;
4农村直供影片,16毫米销售拷贝达到 250个。
对于优秀戏曲片奖和优秀对外合拍片奖,可参照优秀故事片奖的市场参评条件评选。而且将会采用商业化操作模式,不提前公布获奖名单,而是改在现场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