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

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 指出唐太宗的法制思想有哪些突出特点 展开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16-01-15 · TA获得超过6.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3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1840万
展开全部
宽仁慎刑、以身作则,以道德为约束,审慎周详,是唐太宗的法治精髓.

1.“宽仁慎刑”的立法宗旨 隋末暴政,律法彻底沦为维护君权的高压工具,遂使百姓怨嗟,天下由此大溃。李渊父子亲眼看到这场巨变,深知隋末君臣严重破坏成文法、滥用刑罚对失去天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取得政权后,李渊当即下令废除隋《大业律令》,以“务在宽简,取便于时”的原则刊发新律令,即《武德律》。
2.克制己欲自觉守法 皇帝“朕即天下”,国家的最高立法权和司法权都集于其手,依自己的喜怒行刑是很常见的。唐太宗固然也有肆意的时候,但能很快返回正路,认为“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自觉地将自己的皇权归入国法规范之中。
3.追求道德约束的境界 唐太宗通过弘文殿辩论,采用了魏征等人建言的“教化治国”主张,即全面按照儒家的“王道”理想社会进行实践。为此尊儒崇经,刊定《五经正本》;偃武修文,营造安静社会以利农事;大兴礼乐,将儒学思想散入乡约族训,形成以礼制律、刑外礼内的局面等等。从法律的角度看,人们能够自觉地用“近君子、远小人”的儒家规范来约束自己,即是强制性地按律令条文被动执行的更高级形式.唐太宗在立法过程中,继承与发展汉以来援礼入律的传统,将儒家礼学作为制定与修改律令的指导思想,颁布的《贞观律》中的大多数篇章皆是按礼定律的。后世的《明史•刑法志》指出:“唐撰律令,一准乎礼,以为出入.具体执法过程中,唐太宗善于从儒家“教化”的角度来深耕,力求突破相对刻板的律令条文,以期达到更好的社会效果,从而深化人们自觉地按儒家规范行事的观念。
业余收藏人
2016-01-14 · 知道合伙人软件行家
业余收藏人
知道合伙人软件行家
采纳数:560 获赞数:6516
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从事软件研发6年,现任中创深圳研发中心架构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首先,唐太宗李世民注重立法,着力创制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了通过法律对国家实施有效管理,他主持制定了《贞观律》,明确了赏罚制度,在此基础上经过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完善形成了《唐律疏议》,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唐律,后来经不断修订完善在整个唐朝都得以实施。从一定意义上讲,唐律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特征,它和罗马法、拿破仑民法典是并驾齐驱的三部世界意义的重要法典。唐律的产生标志着中华文明,特别是中华法制文明走向成熟,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
  其次,唐太宗李世民坚持从严治吏,抓住了法制的根本。他多次强调:“官吏违法犯罪,不能有所姑息,而应一断于律,如果违法就应坚决给予制裁。”他的叔叔李道宗曾有贪污行为,被按律削爵,贬为庶民。因此,唐律虽不严苛,但较为严密,依然对官员有很强的威慑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三,唐太宗李世民有强烈的民本思想,注重通过法律来促进民生。他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根本的东西,国家以百姓为本,百姓则以衣食为根本,而生产衣食又以不丧失农时为根本。”他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在京城要在两日内五次覆奏,在各州要三覆奏。为了防止和严惩诬告行为,他规定诬告者要“反坐”,即诬告他人什么罪名,就用这种罪名惩罚诬告人。他还推行了发展经济的措施很多,例如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佣调法,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夺农时:设置义仓,救灾备荒;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等等,从而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最后,唐太宗李世民强调德本刑用的思想,重视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他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他注重用本阶级的伦理道德去约束统治集团,特别是上层。他善于把对官员进行反贪教育与严格执行唐律结合起来,有效地遏止了官员腐败之风,减少了贪污、贿赂这类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他不顾自己的“老寒腿”,在即位之初坚持居住在隋朝留下的旧宫殿里。至于官吏们的奢侈浪费他也明令禁止。所以,在大臣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节俭风尚,涌现出了戴胄、魏征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模范廉俭大臣”。
分享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云之垫付
2016-01-14 · TA获得超过5702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05
采纳率:88%
帮助的人:299万
展开全部
 首先,唐太宗李世民注重立法,着力创制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了通过法律对国家实施有效管理,他主持制定了《贞观律》,明确了赏罚制度,在此基础上经过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完善形成了《唐律疏议》,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唐律,后来经不断修订完善在整个唐朝都得以实施。从一定意义上讲,唐律具有封建法典的典型特征,它和罗马法、拿破仑民法典是并驾齐驱的三部世界意义的重要法典。唐律的产生标志着中华文明,特别是中华法制文明走向成熟,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
  其次,唐太宗李世民坚持从严治吏,抓住了法制的根本。他多次强调:“官吏违法犯罪,不能有所姑息,而应一断于律,如果违法就应坚决给予制裁。”他的叔叔李道宗曾有贪污行为,被按律削爵,贬为庶民。因此,唐律虽不严苛,但较为严密,依然对官员有很强的威慑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三,唐太宗李世民有强烈的民本思想,注重通过法律来促进民生。他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根本的东西,国家以百姓为本,百姓则以衣食为根本,而生产衣食又以不丧失农时为根本。”他设立了死刑覆奏制度,在京城要在两日内五次覆奏,在各州要三覆奏。为了防止和严惩诬告行为,他规定诬告者要“反坐”,即诬告他人什么罪名,就用这种罪名惩罚诬告人。他还推行了发展经济的措施很多,例如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颁行租佣调法,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不夺农时:设置义仓,救灾备荒;增殖人口,奖励婚嫁,发展生产;兴修水利设施,疏浚河渠等等,从而赢得了老百姓的拥护。
  最后,唐太宗李世民强调德本刑用的思想,重视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他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他注重用本阶级的伦理道德去约束统治集团,特别是上层。他善于把对官员进行反贪教育与严格执行唐律结合起来,有效地遏止了官员腐败之风,减少了贪污、贿赂这类职务犯罪案件的发生。他不顾自己的“老寒腿”,在即位之初坚持居住在隋朝留下的旧宫殿里。至于官吏们的奢侈浪费他也明令禁止。所以,在大臣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节俭风尚,涌现出了戴胄、魏征等一大批彪炳史册的“模范廉俭大臣”。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6-01-14
展开全部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太宗信奉佛教,有较好的道德观念。他擅用人才,虚心接受忠臣们的纳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