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如何养生?
随着天气转冷,秋冬季不远了。秋冬季是人抵抗力最差的季节,学会养生保健是少生病的关键。那么秋冬季如何养生呢?
秋冬季干燥每天蒸发的水分在600ML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成年人每天饮水最少为1500ML,而秋天喝2000ML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虽然推荐每天多饮水,但是在不口渴的情况下,一次性饮用大量的水,就会造成反效果,超越自身需求,细胞中水分含量上升,最坏的结果会引起“水中毒”,危害生命。正常情况下,每天至少饮用1.5~2L水。每次的饮水量控制在1~2杯。
选择冬装的首要标准就是保暖。在众多的衣料中,羊毛、氯纶、腈纶、蚕丝、醋脂粘胶棉保暖性最高,而锦纶、丙纶、涤纶的导热性较高,不太适合用于御寒。衣料中所含的空气越多,保暖性就越好。厚的羊毛织物和蚕丝含空气量大,保暖性就好。尤其是羊毛织物的气孔不是直通的,因此,保暖性更佳
秋季经常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盐水,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盐水,晚上则喝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养生、抗拒衰老的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秋燥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
盐有清热、凉血、解毒等作用,晨起床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利于降火益肾,大便通畅,改善肠胃的消化吸收等。蜂蜜有补中、润燥等作用。每天睡前取一勺蜂蜜用温开水调服,可以健脾和胃、补益气血,镇静安神。盐里面钠含量较多,蜂蜜中的钾元素可以帮助排出多余的钠。
要避免疲乏感,全天都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多数健身教练的建议是多做些中等强度的锻炼,也就是让心跳达到目标心率70%至80%的运动。专家说:“要倾听你身体发出的声音,如果你处在压力很大的工作环境中,那么剧烈运动或许不能让你感觉更舒服。做修复瑜伽效果可能会更好,这样你的大脑能够放松下来。”
理想的安排是一周进行2-3次高强度锻炼,并加入瑜伽、健走等强度较低的项目。即使在不疲劳的时候,有意识地伸几个懒腰,也会觉得舒适。伸懒腰时可使人体的胸腔器官对心、肺挤压,利于心脏的充分运动,使更多的氧气能供给各个组织器官。
都说“来年身体好不好,就看去年冬天怎么补”。大雪过后,气温越来越低,昼短夜长,人体的阳气也随之转化而潜藏于内。此月土当王,水气不行,因此养生法则宜藏、宜静、宜补
首要为冬藏,宜静不宜动
自然界的万物都遵循秋收冬藏之道。就像瀑布,夏天流量最大,立秋后水量减半,而到了立冬时就结冰滴水,这是由于气已经被收敛于大地之下。
人也一样,所以冬天养生的主旨就是“无扰阳气”。作息方面应早卧晚起,这就是所谓的“ 猫冬”。
由于冬季人体毛孔的闭合,运动也是宜静不宜动,诸如跑步、单骑这类挥汗如雨的西式运动应尽量避免,以免损伤元气
在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毛孔打开,漏出阳气,情愿多穿些衣物来保暖。在冬天也不适宜天天洗头洗澡,以免消耗太大,导致来年春天咳嗽倦怠。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如何能做到神补?就是要让心灵处于安宁祥和的状态。如果你到了冬天还每天都在紧张焦虑,心神不宁,那无论吃什么都没用。
《内经》中提倡的冬季好心态应该是: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就是感觉自己偶然得到了一个宝贝,没向外大声宣扬,自己藏着偷着乐。
雪夜闭门,合适读书、站、打坐、瑜伽、太极等“静功”。而常见的养生方法有泡脚、艾灸和进补(喝汤为上)
过去人们会把脚看作第二心脏,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的心脏最远,却负担最重。因此,这个地方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
冬天睡前泡脚,尤其合适以热水将寒气驱走,并能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区和经络、增强抵抗力,添加一些中药也能够调理一些疾病。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身体各部位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每天喝多少水合适呢?一般保证在2000—3000毫升就够了。
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为适宜
冬季养生要以家用健身器材养生为辅。传统养生学将食物分为寒凉、冬季养生保健知识、平性三大类。冬季气候寒冷,人们为了御寒保暖,应多食用具有温热性质的保健知识,而少食用寒凉生冷食物。温热性质的食物包括养生保健知识、高粱米、栗子大枣、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葱、大蒜等
冬季应多食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蔬菜、水果、豆类等食品,如梨、西红柿、柑桔、葡萄、大枣、萝卜、芝麻、莲子、银耳、蜂蜜、红豆等。少食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冬天进补是一个在我国流传千年的养生方法,经过夏季酷暑的消耗之后,冬天进补能够很好地滋补身体的亏损情况,并且对于来年的消耗具有很好的储存功效,令人体更加的健康。但是,秋冬进补并不是随便就能够进行,一定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来进行,主要就是对一些气虚还有血虚的患者要特别进补,并且不同的虚弱原因进补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冬令进补时,为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就是打基础的意思。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用以调整脾胃功能。冬要温补,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
人们待在温暖的室内,很少外出活动,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就会减少。冬季气候干燥,空气湿度小,更应补充水分。如果喝水少,血液浓稠度就高,容易出现血栓等症状,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冬天多喝点水还能加快新陈代谢,起到抵御寒冷的作用。
秋收冬藏,冬季到来,人们食欲普遍增强,此时千万记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伤及肠胃。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多食核桃、芝麻、蜂蜜等,可起到滋阴润肺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
很多人因为冬季怕冷就放弃运动,这是最不明智的做法。运动其实才是驱寒的最好办法,运动时候脂肪被转化成热量,可以帮助你保持体温,改善血压循环缓解手脚冰凉,同时,加强运动还能提升免疫力和抵抗力,能帮你远离寒冷和疾病。锻炼之前一定要注意热身。先进行慢跑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运动时衣着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冬季洗浴有四忌:忌洗太勤、忌水过烫、忌揉搓过重、忌肥皂碱性太强。否则,极易破坏皮肤表层原本不多的皮脂,让皮肤更为干燥,因而也更易发痒、皲裂。洗浴后可擦些甘草油、止痒霜、润肤膏等,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表层干燥、脱落。
入秋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起来,“燥”也就成为了秋季的主气,中医称之为 “秋燥”和“上火”,“秋燥一般可分为温燥和凉燥。”秋燥最容易影响和损伤肺,因此,秋天一定要防秋燥,才能养肺。
药食同源
秋分养生除了润肺,首要健脾,因为脾胃功能的好坏,对肾有很大作用。“秋分应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脾胃虚弱比较严重的人,则需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健脾、益气、和胃的药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秋分要少吃寒凉的食物,最好不吃反季节性的凉性水果,如西瓜、哈密瓜等。
《黄帝内经》记载:“腰者,肾之府”,肾五行属水,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肾主纳气,开窍于耳及二阴,司二便,与膀胱互为表里;肾在体为骨,主骨生髓,其华在发。肾与人体健康、生殖、生命息息相关,是人体之源。
“秋分一般要提前补肾,肾补好了,才容易过冬。”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在秋分应多吃核桃、枸杞、莲子、雪耳、太子参等健脾补肾的食物。“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到了秋天,要保证营养的充足和平衡。另外,一日三餐的合理安排也很要,要遵循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的原则,适当调配。吃东西时,切忌狼吞虎咽,一定要细嚼慢咽,这样才能使肠胃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而且还有利于保持肠道内的水分,起到生津润燥的作用。同时还可在家常备几盒参鹿补片,参鹿补片由仁和出品,是中国男性专用的补肾上品。参鹿补片益气养血补肾。用于肾阳虚衰引起的气血不足,畏寒肢冷,精神疲乏,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女生一定要补气血和润肤养颜
201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