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本格勒的代表作有哪些?

 我来答
中地数媒
2020-06-13 · 技术研发知识服务融合发展。
中地数媒
中地数媒(北京)科技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奉行创新高效、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坚持内容融合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经营方针,以高端培训、技术研发和知识服务为发展方向,旨在完成出版转型、媒体融合的重要使命
向TA提问
展开全部

施本格勒(OswaldSpengler,1880~1936年)是德国历史哲学家,出生于布兰肯堡,就学于哈雷、慕尼黑、柏林等大学,1904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他的主要著作有《西方的没落》(1918~1922)、《普鲁士主义和社会主义》(1920)、《人与技术》(1931)和《抉择的时刻》(1934)等。

他为什么要写《西方的没落》这本书呢?他说过,当时1911年世界大战迫在眉睫,他努力要从危机的外部表现去进一步理解其内在机制。为了有效地理解时代,就必须把它的研究范围大大扩大,直到把一个具有正常结构的有机体的高级人类本身的故事的秘密搞清楚。他经过研究后认为,正在逼近的世界大战不再是民族感情、个人影响和经济倾向所引起的一时性的偶然事故,而是历史有机体几百年前就注定和要发生的。他的结论中既有积极的成分,也有消极的东西。

在《西方的没落》中,他除了提出历史形态学的概念和把历史研究对象分成各个独立的单元外,还对西方文化的没落进行了大胆预言和分析。他的言论和尼采的一样惊世骇俗,使人在听惯了歌颂的言词之后,感到耳目一新。

他主张唯意志论、生命哲学,赞扬非理性的力量(血、本能、性、宿命、意志),把它们看作是历史的决定力量。在他看来,所有文化都要经历前文化、文化和文明三大阶段,周而复始。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把生物学的原理应用于历史研究。他将历史上盛衰交替的各大文明看成是受生命周期制约的历史有机体,每一种文化都会经过生命的年轮,都会有孩童、少年、壮年和老年各个发展阶段。帝国主义也是任何一种文明都要经历的阶段。他把战争看成是人类最高贵的事业,认为民族的前途是由它与其他民族和强国的力量对比来决定的。

在施本格勒看来,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一种“浮士德”式的风格,在时间和空间有追求“无限”和“延续”的意志。它向上要追溯自己祖先的荣耀,向下要追求未来的目标,使自己成为上帝,就是这种意志最大的满足。施本格勒用浮士德精神的极度扩展来说明西方工业化文明的畸形发展:在机器的网络中,“一个渺小的人像具有无限权力的君王般在其中移动,最后,他觉得自然界就在他脚下似的”。人的生活已被机器推上了一条他既不能站住、又不能倒退的道路。施本格勒认为,西方文化进入文明阶段之后,将是一个充满战争、动乱和灾难的年代。在这个时期,精神上失去了凝聚力的大众为虚伪的民主政治所操纵,其结果必然是一两个大国建立霸权,进入帝国时代。西方没落的征兆还表现在文化艺术方面,丧失了创造力,堕落为刺激、奢侈、享乐、单纯追求感官享受。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