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把法国的法读第四声,正确读法到底是什么?
法国的法读应该是第三声。把法国的法读成第四声的一般是南方方言区的人,一般是港台地区。是因为他的普通话不过关。
其实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物销同语。所以其他地方方言的发音就有可能和普通话不同,上面三个字就是如此,如果是港台播音员,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不好说什么,但是国内播音员读错,则是他的普通话不过关。
北京话法读去声可能跟以前读书音的伪入声有关。所谓伪入声就是口语中已经没有入声,但读书时将古入声字读成一个似去声而短的调子,甚至就读成去声。这方面的记录很多。
从前读经书作诗赋都讲究平仄。北方虽实际上读不出入声,但为记牢平仄和对入声心轿岁向往之起见,总要读成短促的去声。纵使极普通的字,口语上已不习惯再读得短促,而在读书时也必须用另一种读法。
黎邵西先生《京音入声字谱》中有许多阳平字都有去声的又读,就因为他所根据的书籍都是记载十五年前的现象的原故。上表中字有由阴阳平转去声的,其理由也就在此。现在不然了。学校兴,读经废,平仄的讲求,已大不似从前。入声既没人注意,读音时一随口语而变迁,演变的路径一定也就不能规则了。
我们才知道当时顺天官话的入声字的读法已经跟现在的北京话大同小异了。全浊入声全归在的如声,就是今音的阳平声。次浊入声差不多全归在去声。这是跟今音全然相同的,收声已经失去。惟有清入声的归在平上去声,跟今音相差得很远。
归在去声的占十分之六以上,今音只占十分之四。各个字的读法,在这两个时期也不全然一致。例如今音读去声罩帆游的,那时候不读去声。据他自己的解释,好像当时读成如声的浊入声真的变成长音的阳平声,读成去声的次浊入声字也真的变成长音的去声。
惟有清入声好像还是短音。之所以把清入声字大部分归在去声的缘故,是因为短音入声很像去声的前半截。这样的短音字也许还保存喉塞的收声,例如现在的山西方言,然而很可能的,连喉塞都已经失去了,只有短音而已,例如现在的某种冀南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