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哪个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学习差的。
我觉得肯定是教差生更能体现出教师的水平我粗略地把教师的水平划分一下优秀的老师,什么人都能教,自身业务水平也极其优秀不错的老师,有的人教好学生比较适合,有的人教差学生比较适合,各有擅长半桶水老师,在学校没学到太多有用的东西,但是唬住普通人完全够了(大概只会唱美声吧)差的老师,几乎没啥本事,主要靠营销······或者是几乎不会教人,也不是很会做营销,只是唱歌好听······
你唱歌好听跟学生唱歌好听是两码事啊,你得教会学生唱歌啊,你就算状元也不代表能把别人带成状元吧?
不错的老师里面有些是自身条件很好的,所以他们比较适合教条件好的学生可是好学生总是很少的,这样容易导致教学经验不足,当然这些老师只要不断学习一样可以成为优秀的老师学生的条件好到一定程度,其实就没有老师什么事儿了,比如那种能举一反三的人那为什么这个一是老师举出来的?
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发现并且发散出好几种新的东西。
优秀的学生有可能存在一种风险,就是老师被晾在讲台上,或者问题解答不了,被学生问住的情况。所以老师需要更用功,需要更多大量的专业知识,能力储备,还有良好的应变能力,随时都有可能要应对这些优秀学生的挑战。
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生成性问题不会有那么多,但是作为教师要想办法化难为简,想办法采取多重教学资源和多重媒体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所学科目感兴趣是第一位,其次就是要有耐心,时不时的还可以和学生聊一聊最近的情况,想法等,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去努力学习。
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只要对学生来说有所提升那么就是好老师,只不过前者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更高些,老师能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经验才能应对自如,所以作为学校领导,一般会把好班交给很有经验,专业素养高的老教师带,因为好班是不能允许有任何失误的。差班有可能会交给新老师或者教育教学水平还有待提高的老师去历练,因为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只要抓好基础就可以了。
教学习差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的,这应该是他的重要教育理念之一。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反映的是学生观——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任何学生作为教育对象,首先要承认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过教育使他成长进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也”。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教好”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学生千差万别,让他们思想学习各个方面都齐步走,是不可能的。就短期说,只要每个学生都在他们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被认为是“教好”了。就长期说,教的学生部分成为品学兼优的人才,多数成为品德好的合格公民,就应该被认为是“教好”了。有人把“教好”理解为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考上大学、甚至都考上重点名牌,是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形成的片面认识,犯了思想上绝对化的错误。
一个班里大部分学生品学兼优,都考上了大学。而小部分学生品德好,上了技校,职业高中,学到了一技之长,同样是好学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样的学生都应该被认为是“教好”了。考40分的学生,通过老师的教育,思想品德好了,考了60分,有了进步,这样就是“教好”了。一个班里不可能人人都考100分。考30分的学生,让再会教的老师教,他也考不了100分。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同时,还要认识到,“教好”是一个过程。一方面,昨天没有“教好”,不等于今天不能“教好”;今天没能“教好”,不等于明天不能“教好”。另一方面,昨天有进步,还没达到“好”的标准;今天有进步,还是没达到“好”的标准;但坚持下去,不断进步,就能达到“好”的标准。这个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既是学生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老师不断提高的过程。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对教师的激励——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