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和司马懿的关系是什么,司马迁的后代是司马懿吗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1.司马迁和司马懿同为司马氏,其他并无关系。
2.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3.而且司马迁的长子后来改姓“冯”,次子改姓“同”,不再使用司马姓氏。
4. 司马氏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即夏官祝融。
5.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6.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7.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8.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9.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10.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11.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12.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3.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14.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15.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16.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17.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18.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19.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和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20.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21.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22.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23.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24.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
25.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
26.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2. 司马迁是西汉时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懿是三国时期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3.而且司马迁的长子后来改姓“冯”,次子改姓“同”,不再使用司马姓氏。
4. 司马氏是高阳之子重黎的后,,即夏官祝融。
5.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6.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7.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
8.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9.二十八岁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10.后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调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11.他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12.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13.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
14.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
15.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16.因汉室被曹氏所控制,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17.因司马懿曾支持曹操称帝,所以逐渐赢得了曹操的信任。
18.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
19.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和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
20.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
21.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马懿和曹爽。
22.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升官为无实权的太傅。
23.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洛阳。
24.自此,曹魏的军政权力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变。
25.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军擒斩孟达,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远征平定辽东。
26.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