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级别可以安葬八宝山
牺牲或积劳病故的革命军人和革命工作人员,经过申请批准后,均可安葬在革命公墓。而干部的级别,最初定为“县级以上及革命军人团级以上”。
从按级别定面积到以价格杠杆进行调整八宝山革命公墓原定安葬对象为革命烈士,后扩大到一定级别的干部。1951年颁布执行的《革命公墓安葬暂行规则》规定,牺牲或积劳病故的革命军人和革命工作人员,经过申请批准后,均可安葬在革命公墓。而干部的级别,最初定为“县级以上及革命军人团级以上”。
到了1992年,革命公墓安置骨灰者的范围由县团级调整为司局(师)级以上干部,这一规定一直延续。《北京青年报》报道所称“目前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主要是革命烈士或者副部级以上干部”并不准确。
墓地的方位和墓穴的大小,和干部的级别正相关。按照规定,公墓庙前为县团级干部墓区,庙后东侧是地委级干部墓区,西侧是省委级干部墓区,再向上是中央领导干部墓区。墓穴用地,根据干部级别划分为三级区,安葬者需按各区级别顺序及面积大小使用,不得挑选和扩大。至于墓盖、石碑、月台的尺寸,也都针对不同级别干部有详细的规定。
前来办丧者,一律凭上级单位的介绍信(注明死者生前级别、担任职务)来确定入葬者安葬在哪个墓区,没有丝毫通融。公墓建立骨灰堂后,也分为1、2、3 ??室,不同级别领导的骨灰应安放何室,置于正面或侧面,均有明确规定。所以,从遗体或骨灰的安置情况,即可看出逝者的行政级别。
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不只是烈士和一定级别的官员。北京市殡葬管理处处长吴增祥说,像李克农上将的父亲李哲卿老人和掩护过老一辈中央领导同志的夏娘娘等早期对革命做过重大贡献的人物,也获准在革命公墓安葬。
一个特殊案例是,《革命公墓安葬暂行规则》还未执行时,中共早期领导人任弼时即因病去世。他被葬在八宝山东部的坡顶上。任弼时墓被称为八宝山革命第一墓,占地300多平米,水泥方砖铺地,汉白玉墓碑,几十个工人赶工数月才完工。任弼时墓建成后,曾有专门的武装警卫把守,群众无法接近。一直到1955年,守卫的部队才撤出公墓。
在任弼时之后,八宝山再没有如此大面积的墓穴了。随着逝者增加,不要说墓地,就是骨灰堂的空间也变得日益紧张,虽然周恩来曾指示“位置改小,盒子改小,层次加多,允许拿出,投水入地”,但到了1974年,全部骨灰堂也只剩下30多个安放骨灰盒的空格。后来,革命公墓又建立了更节省空间的骨灰墙。
扩展资料:
八宝山革命公墓是中国声名最著,规格建制最高的园林式公墓。在北京石景山区八宝山东部,长安街延长线路北,建国后,在明代护国寺基础上改建。
八宝山曾是明清两代太监养老送终的世外桃源,因盛产红土、耐火土、青灰等八种矿产而得名。八宝山实际是京西郊鲁谷村的一片土丘。它的西部在很早以前就是坟场地葬人;还有个老山骨灰堂。在靠山的向阳面儿的半坡上,有一块古树参天、苍松翠柏、灌木丛生且又幽静典雅的去处,有一片古庙宇式的建筑物,名叫褒忠护国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