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废除太子?
因为太子恃宠而骄,多次惹康熙皇帝生气,所以康熙三废太子。
康熙三十五年二月,清圣祖康熙帝北征噶尔丹,特命胤礽监国,后清圣祖北征都让胤礽监国理政。康熙四十一年九月,胤礽侍驾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
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驾南巡。康熙四十七年九月,胤礽以罪废拘系于咸安宫,同年十二月被释放。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胤礽被复立为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此后多次有推荐其复立的建议,但康熙帝始终未再立胤礽。
扩展资料:
胤礽是为清代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明立皇太子,他自幼即聪慧好学,开讲经筵,主持祭祀。紧序有秩;作为康熙殷切期望的继承人,他不负众望,精通文韬武略,具有不俗的治国才能。
这点即使是后来康熙帝对他失望透顶之时仍予以承认。数次监国听政,多少减轻了康熙的负担,对清朝极盛时期的来临,胤礽功不可没。
但长期的养尊处优及错综复杂的政治斗争最终使其人格分裂,贤德不再,而对高度集权的最高统治者来说,皇太子拥有的过多特权对其构成严重威胁。
君储、父子之间的悲剧不可避免。皇太子废而复立、继而再废,使得晚年的康熙帝心力交瘁,在第二次废太子后,虽然并非如他自己所说毫不介意,谈笑处之,但确实不像第一次时那么痛苦。
因为他发现,立太子就难免有矛盾;不立可能更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皇储争夺的内斗。自康熙朝后,雍正帝鉴于太子立废、皇子纷争的残酷性,故另创秘密建储制度,此后沿用至咸丰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