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最常见的几种冷兵器
战国时期最常见的几种冷兵器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周朝最高统治者周天子的权威受到挑战,到战国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原有的权力和地位,仅是名义上的统治者。楚国是当时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它处在中原的边缘,拥有广阔的南方,战国中期楚国一面向北发展,一面往南拓疆,最终以武力驱赶了湘潭境内的原住民越人,把湘潭纳入楚国版图。
在湘潭境内发现的不少战国墓葬中,曾出土了大量由楚人铸造的青铜兵器一剑、予和戈。它们不仅“见证”了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而且跨越两千多年保存了下来,如今被珍藏在市博物馆里。
青铜矛——
矛的出现,还得归功于原始人,在原始人与野兽搏斗的过程中,他们渐渐学会了使用一头被削尖的树枝或竹子,这样可以远距离攻击野兽,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当然,无论是竹子还是木头,制成兵器的强度都不够,青铜发明以后,人们才制作出了青铜矛。
矛是一种长兵器,一般约一丈长,多用于步战或车战时刺杀敌人,还能拨开敌人起到防御作用。我们所说的矛,指的是矛头,一件完整的青铜矛,矛头的下方还连着一根木制的柄。
当时,人们在制作青铜矛的过程中,在柄的尾端还设计了一个圆形的矛镦。考虑到矛要立在地上,地面潮湿柄容易腐朽,套上一个青铜铸造的圆形矛镦,在保护柄的同时还便于使用者抓握。
在市博物馆里,有一支精致的青铜矛,矛头表面整齐地绘制着双菱形纹,它是1985年从湘乡长桥粮库75号墓出土的,这支矛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关键是它的杀伤力一点也不逊于其他矛。
说到杀伤力,一般的矛头表面设计是平的,但也有一些矛头表面设计有凹槽。当矛刺向敌人的时候,矛头上的凹槽会在伤口上形成一个空洞,以加大敌人的出血量来增加杀伤力。除此之外,矛还有一个特别的用途:以投射的方式,远距离攻击对方。现代田径运动中的标枪运动,就是根据矛的这个用途演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