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 我来答
幽灵极速电影鉴赏
2023-05-18 · 保留电影原声 极速欣赏电影
幽灵极速电影鉴赏
采纳数:260 获赞数:18536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我们知道在诗的最后,老妇代替老翁进入军中去了。初中我第一次读这首诗的时候,对比战争带给劳动人民的苦难而言,感慨最深的反而是老翁丢下老妇一个人跑了的行为,我觉得这是非常过分、非常不负责任的。

后来随着年岁渐长,看问题不那么非黑即白,渐渐理解了老翁的为难之处,以及对“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唐朝的征兵制度不征妇人,所以要抓人充军,老翁才是最危险的,所以我们可以猜测一下或许反而是老妇主动让老翁先走了。

之后,老妇在差吏三番四次的逼迫下,一五一十地讲述了自家的艰难处境:三个儿子,两个战死了,家里只剩下老弱妇孺,生活很困难,儿媳妇都没件像样的衣服出来见人。她希望这番沉痛的告白能够得到差吏的同情和谅解,毕竟没有多少人在知道她家这种惨况后还能铁石心肠的,杜甫不会,我们也不会。她也以为会得到同情与谅解的。

老妇接着说了下面一番话“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更像只是象征性地表示一下自己对征兵这种行为的配合,以获得对方的一点好感:我家情况就是这样了,不是我家不想出人,是出不了。如果实在要捉人,老妇我虽然年纪大不中用了,赶到河阳去还可以为部队准备早餐哩。老妇态度够积极吧。

老妇话说到这种程度已经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了。第一,她希望通过陈述自家的惨痛经历引起他人的同情;第二,她希望通过自己卑微主动的示好,让差吏对她多一些好感,即使一丁点,也是对前面由同情而引起的谅解加码。

这是老妇抓在手里的唯一一根稻草,却系着一家人扭转命运的巨轮。在底层百姓逼仄的生存空间里,命运常常是掌握在他人的手上,个人能做的事情有限,能做的改变微不足道。

后面诗人没正面描写吏和老妇了,只侧面写了一句“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仿佛是对这一幕惨剧的不绝回响。在《石壕吏》的最后一句诗里,诗人通过写自己独与老翁告别,暗示老妇被捉走了,交代了石壕吏乘夜捉人这一事件的结局。老妇被捉,这件事可以说是大大出乎老翁、老妇和诗人的预料,我们都没想到,尽管军营不收女人,尽管她家里因为战争这么凄惨,差吏还是把她捉走了。诗歌到这里,有了小说里那种非常强烈的戏剧冲突。有句话说“生活永远比小说还精彩”,真的是这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