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巧记中药方剂

 我来答
手机用户45224
推荐于2017-11-26 · 超过6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1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22万
展开全部
方剂记忆教学法 1 背诵方歌,重点记忆 现今方剂学教材所选的正、附方剂近四百首,每首方剂由哪些药物组成,具有什么作用,主治哪些病证等基本内容,都应该要求学生熟悉或掌握,这是在方剂学的学习过程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的确,如果孤立地去记忆并掌握这些内容确实比较困难。因此,前辈医家们为了方便记忆,将方剂的重点内容提炼压缩,并用歌诀的形式编写成方歌,如麻黄汤的方歌是:“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该方歌只用四句话,就囊括了方名、组成配伍、功用主治及主症等主要内容。方歌是中医传统的记忆方法,其特点是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方剂学教学大纲对教材中要求掌握或熟悉的一百五十多首方剂,明确规定要背诵方歌。为此,笔者第一次上课就要求学生自备一个袖珍小本子,将已学过的方剂歌诀抄在上面,晨起或利用零碎时间背上几首,在背诵新方歌前,必须先背旧方歌,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背诀要做到一章一节地背,学到哪里抄到哪里背到哪里,有些同学尝试了一段时间后深有体会,觉得尽管书后附有方歌或有专门印刷的方歌小册子,但“手抄本”更亲切,印象深。我经常告诫学生:年轻时记忆力强,背熟的东西不易遗忘,因此,要求他们趁年轻时多背诵,反复背诵,每次上课前都要检查督促,并定期在课堂上默写方歌。好多经过见、实习的同学都感受到了当时上方剂课时为什么老师一再强调要背熟方歌的重要性,因为只有熟练而准确地背诵方歌,临床用方才可能得心应手。 2 衍化延伸,扩展记忆 这种方法是将部分基础方衍化出的系列方或通过适当加减而变成的类方进行纵横梳理、总结延伸,有机地联系,触类旁通,以扩展记忆。例如四君子汤是补气的基础方,其组成为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功用是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若加陈皮名异功散,功兼行气化滞,适用于脾胃气虚兼气滞证;加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功兼燥湿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兼痰湿证;加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功兼行气化痰,适用于脾胃气虚,痰阻气滞证;四君子汤除可衍化出如上所述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等附方外,还可衍化为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正方。有时其药味组成仅相差一味而功用就大不相同,归类也不一样,如四君子汤去佐药茯苓加干姜为君名理中丸,归在温里剂,功用以温中祛寒为主,适用于中焦虚寒证;四君子汤去君药人参加桂枝为臣名苓桂术甘汤,功用为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病,此方属于祛湿剂中的温化寒湿剂。其它如健脾丸、枳实消痞丸、布袋丸、八珍汤等方都可以说是四君子汤的衍化方。笔者体会到重点掌握这类基础方的组成、功用以后,通过扩展,就容易记住更多相关联的方剂。 3 理解贯通,加深记忆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方剂的组成、方义、用法用量、功用(治法)、主治证等内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只有深刻理解,融会贯通,在理解贯通的基础上,才能加深记忆。例如寒下剂的大承气汤,组成中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胃肠实热积滞;芒硝软坚润燥,以除燥坚;厚朴下气除满;枳实行气消痞;其煎服方法为先煎枳实、厚朴,后下大黄,芒硝溶服,且厚朴用量倍于大黄,故泻下与行气并重,攻下力最峻,主治痞、满、燥、实俱备之阳明热结重证,为峻下剂;而小承气汤则不用芒硝,厚朴用量为大黄之半,且三物同煎,故泻下热结之力较轻,主治痞、满、实而不燥之阳明热结轻证,为轻下剂;调胃承气汤不用枳实、厚朴,芒硝溶服,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热结之力较缓,主治燥、实同见而无痞、满之阳明热结证,为缓下剂。这就从组成、用量、煎法等的变化来理解和推断其功用及主治证的差异。再如药味较多的独活寄生汤,相关内容比较难记,但根据临床辨证论治的思路,可从主治证的病因病机入手。该方主治久痹证,其病因病机特点是风寒湿邪合而为痹,日久不愈,累及肝肾,耗伤气血,故治疗(即功用)既要祛风湿,止痹痛,又要益肝肾,补气血。在理解其病因、病机、立法之后,再分析其组成药物和方义:方名上的两药独活和桑寄生,既祛风湿,又益肝肾;秦艽、防风、细辛、桂心助独活祛风湿止痹痛,温经散寒;牛膝、杜仲助桑寄生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以四物汤(当归、川芎、地黄、白芍)养血活血,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以四君子汤(去白术)益气健脾,助气血生化之源。同学们觉得通过老师在课堂上对方剂进行这样的分析、推导、贯通,不但容易记,而且印象深,记得牢,可谓终生难忘。 4 抓住要点,巧妙记忆 中医方剂要掌握记忆的内容较多,如何熟记也得有个技巧问题,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指导学生寻找记忆的窍门。例如在讲解方剂的功用时,根据“以法统方”的原则,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记住方剂的分类,在明确共性的基础上,再抓住一些知识要点区别其个性。以理血剂中活血祛淤的方剂为例,其共性都有活血祛淤作用,而桃核承气汤中因含有调胃承气汤,组成中有大黄和芒硝,故兼下淤泻热作用,因主药桃核,祛淤作用较强,故有的教材称逐淤或破血祛淤;血府逐淤汤的组成除含有桃红四物汤,还寓有四逆散加味,故功用除活血化淤外,尚有行气止痛作用;补阳还五汤重用生黄芪,意在气旺血行,用桃红四物汤去生地活血,加地龙通络,故其功用为补气,活血,通络;复元活血汤用治跌打损伤,胁肋淤肿疼痛,药用柴胡、穿山甲等,故尚有疏肝通络作用,本方的组成可趣记为:将军(大黄)穿山,桃花(粉)红,柴草贵(归),再通过联想便可记忆其药物组成;温经汤的病机为寒、热、虚、实(淤),组成抓住气、血、阴、阳,补气用人参、甘草,养血用当归、芍药、川芎(四物汤去地黄),滋阴清虚热用阿胶、麦冬,温阳(经)祛寒用吴茱萸、桂枝(共为君药)和生姜,再加丹皮活血散淤,又清血分虚热,半夏通降胃气,有助于祛淤调经,诸药共奏温经散寒,养血祛淤之功;生化汤因主治产后虚血寒凝淤阻胞宫之恶露不行,小腹冷痛,故功用为养血温经,祛淤止痛。其它如失笑散:活血祛淤,散结止痛;活络效灵丹;活血祛淤,通络止痛(功似复元活血汤);丹参饮:活血化淤,行气止痛(效同血府逐淤汤而力弱);桂枝茯苓丸:活血化淤而缓消块等。学习中只有抓住了主要知识点,才可能类推其它,也就便于巧记这一类方剂的重要内容。 5 归纳对比,强化记忆 在同章、同节或同类的某些方剂中,其组成、功用和主治证有相似之处,因此对这样的方剂要加以归纳比较,找出方与方之间的异同,寻求共同点,区别不同点。如五苓散和猪苓汤,两方相同的药物是茯苓、猪苓、泽泻,功用利水渗湿,主治小便不利之证。不同的是:五苓散中尚有桂枝、白术,温阳健脾以化气利水,主治外有表证,内停水饮;而猪苓汤组成尚有滑石、阿胶,清热养阴以润燥利水,主治水热互结,邪热伤阴之证。有些方剂,尽管分属在不同的章节,因其药物组成部分相同,也有其共性所在,可跨章节前后联系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析同,如桂枝汤与小建中汤、小青龙汤与苓甘五味姜辛汤、蒿苓清胆汤与温胆汤、导赤散与小蓟饮子等。有些主治证类似的方剂,其病因病机和具体症状都有一些差异,亦可以比较鉴别,强化记忆,如治疗久泻久痢的方剂就有真人养脏汤、四神丸、补中益气汤、乌梅丸等。总之,方剂之间可以比较的内容较多,笔者一般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其制成图表,以形象、直观的效果,使学生一目了然。 6 联系临床,巩固记忆 中医学本身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学习方剂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因此在教学中结合方剂的主治和自己临床使用这些方剂的经验讲一些现代应用,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运用成方以及临证组方的能力,体会方剂运用的规律和灵活性,开拓学生视野。与此同时,可根据所学方剂的功用、适应证精选病案,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讨论,从而进一步加深其对所讲方剂的印象和理解,巩固记忆的内容,通过具体病例的分析和讨论,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逐渐将学生的思维引向临床,提高学生分析辨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临床打下良好的基础。方剂学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上适当地穿插记忆方法教学,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科学思维,开发智力和记忆潜能,而且使学生不再为方剂难记而苦恼,也避免了方剂学教学枯燥而单一的模式,增强了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巩固了专业思想,教学效果明显得到提高。
1111
2024-11-25 广告
黄学峰医疗美容是一家富贵包专科医院。由黄学峰亲自带领的专注治疗富贵包团队覆盖全国100余城市。黄学峰医疗美容致力为拥有“富贵包”而苦恼的患者提供诊疗方案,凭借专利技术在行内一直拥有良好口碑,成为名副其实的求美梦工厂!黄学峰秉承"用效果回报每...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1111提供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