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的书法好在哪里?如何欣赏?
康有为的书法,被称作“康体”。指的是清末著名思想家康有为的独有的书法风格,学术界又称康体为“破体”。
康有为在书法上力倡北碑,其书自成一格。康体书写上以平长弧线为基调,转折以圆转为主,长锋羊毫所发挥出的特有的粗茁、浑重和厚实效果在他书作中有很好的体现,迥然异于赵之谦的顿方挫折、节奏流动,也不同于何绍基的单一圆劲而少见枯笔,这是他的别开生面处。至于线条张扬带出结构的动荡,否定四平八稳的创作,也是清代碑学的总体特征表现。就创作形式上来说,以对联最为精彩,见气势开张、浑穆大气的阳刚之美。逆笔藏锋,迟送涩进,运笔时迅起急收,腕下功夫精深,从中也可以看出康有为的运笔轻视帖法,全从碑出。转折之处常提笔暗过,圆浑苍厚。结体不似晋、唐欹侧绮丽,而是长撇大捺,气势开展,饶有汉人古意。也有人认为这是表面上虚张声势的火气。
潘伯鹰先生评说康有为的字“象一条翻滚的烂草绳。”认为康有为线条没有质感,滥用飞白,显得很虚浮。康有为在笔法上力倡圆笔,反对方笔,这是造成他笔法单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常常起笔无尖锋,收笔无缺锋,也无挫锋,提按不是很明显,线条单一,缺少变化。粗笔时见松散虚空,不够凝敛紧迫,当是一病。用墨上缺少变化,表现形式不足,起笔饱蘸浓墨,行笔中见飞白,仅此而已。从他的中堂作品来看,章法方面落款常有局促之意,这是对帖学否定所致,实质上他早年日课,还是以欧虞为主的。
而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康有为的书法啊,常常起笔无尖锋,收笔无缺锋,也无挫锋,提按不是很明显,线条单一,缺少变化。故而粗笔时见松散虚空,不够凝敛紧迫,当是一病。并且用墨上缺少变化,表现形式不足,起笔饱蘸浓墨,行笔中见飞白,仅此而已。
总的来说,我倒认为是弊大于利,建议你就是顶多看看、千万别学啊~~~
谢谢、欢迎追问,望采纳哦~~~
2、康有为属于所谓的碑学,是可以上溯到宋代的,脱胎于隶书和魏碑的痕迹很重。碑学的字工整严谨,但是笔画间舍掉了传统隶书和正楷的入笔、顿笔和收笔,所以看起来似乎不是传统书法。
2、清朝以后,书法上已经没啥让人眼前一亮的变革了(记辫子皇帝们一大功,清朝算得第三大文化真空期,第二是元朝)。所以很多书家在碑体上下工夫,力图走出与过去完全不同的路子,形成了碑学大盛的局面。康有为可以算是碑学集大成的一个了。
3、康有为的字不仅有碑学的形,在字形结构上也兼有帖学的意。简单的说就是整篇看来工工整整,单字拆开又是遒丽洒脱。不夸张的说,如果清朝延续至今,康有为的字很有机会成为我们的“馆阁体”。(说起来康有为和赵孟頫也挺类似,个人操行上为人诟病,书法造诣却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