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国为什么 罗马帝国 知乎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你是问罗马共和国为什么变成罗马帝国吧?知乎网友的答案
这是一个很多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在英语学术界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观点以Ronald Syme为代表,认为共和国的覆灭来自于其自身的体制缺陷,其政体本身给内斗与混乱提供了场所,所以奥古斯都实质上“拯救”了罗马。另一种观点来自于Erich Gruen,他认为共和国的体制一直是完好的,其陷入内斗的境地完全出于偶然,因此其覆灭是极为不幸的。
把两家相反的观点亮出来是为了不让其中一派的分析看起来就是历史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不过,虽然“共和国的覆灭是否注定”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顺着历史往前看,我们还是可以摸出一条问题的脉络。在内部,共和国的体制虽然不能说缺陷百出,但其中确实有不稳定的隐患。在外部,共和国在其发展历史上走的一直是一条军事征服、对外扩张的道路,到了晚期共和国,这条道路反而加剧了其体制的隐患,和内部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共和国的灭亡。
首先说一点关于罗马政制的背景知识。和希腊城邦不同,罗马并不是一个民主政体。罗马的最高权利不像雅典一样在议会之中,而在两位执政官手上。元老院起的是咨政作用,而立法权在人民大会手里。执政官任期一年,掌握兵权,统领军队,在和平时期享有执政和司法的权利,是罗马共和国体制下最高的职务。一般来说,有志于从政的罗马贵族都会把执政官当做自己的最高目标。而罗马早期外部环境并不好,经常受到附近高地民族的骚扰,因此执政官作为军事上的最高统帅,地位尤其重要,带兵打仗的能力也就成为了晋升执政官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共和国早期,罗马和外部民族纷扰不断,经常互相攻伐,但依仗罗马人的勇武,和其他民族的战事胜多败少,并逐渐半是拉拢、半是臣服了拉丁平原上的其他拉丁城邦。结果是罗马平民分到了不少拉丁城邦的土地。在罗马随后的扩张中,罗马平民得到了不少分地的机会。因此,结合上面提到的因素,不难理解为什么罗马有长久的尚武传统。罗马人是非常看重军事的,连贵族都需要参加10次以上的战役才能竞选任何公职。
所以早期和中期的罗马共和国就好像是一部战争机器,在充足的动机驱使之下从意大利对外扩张,并在公元前4到2世纪之间征服了西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可以说,到公元前1世纪为止,罗马的政体与其野心之间有非常良好的互动。
但为什么到了前1世纪,罗马陷入了严重的内部问题呢?
其一是因为长久的扩张带来了经济问题。贵族和地主分掉了意大利大量的公有地,而对外扩张产出的巨大经济利益也被他们攫取了,古罗马的贫富差距因此急剧扩大。大到了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意大利的一个典型的5公顷的农庄产值大概是每年3250千克小麦,大概相当于1460 塞斯特斯(罗马货币单位,大概等于0.08克黄金)。而古罗马的贵族的收入是多少呢?我们知道进入元老院的最低财产标准是100万塞斯特斯;西塞罗在他的作品里提到一个富足的贵族年收入大概是60万塞斯特斯。西塞罗本人在小亚细亚的行省奇里乞亚(Cilicia)当总督的时候得到了大概2000万塞斯特斯的收入,而他本人还常常抱怨奇里乞亚的贫瘠;早期帝国的贵族小普林尼对自己财产的估计达到了3亿塞斯特斯;奥古斯都更是在自传里夸耀自己一生给国家财政捐献了24亿塞斯特斯之多。而我们拿来和贵族地主进行比较的平民已是乡下有产阶级,更不用提城市贫民的境况了。
经济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大量地方上的自由平民失去了财产。传统看法认为,因为共和国不停的扩张,地主的自由劳动力常常要入伍打仗(罗马共和国的公民有义务入伍),所以大地主们用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替代了自由劳动力。拥有土地的自由平民的财产也被大地主渐渐吞并,加上税负的压迫,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失去财产的平民。也有新的看法认为意大利本土的人口在扩张期间升高了。结果呢?每人能够继承到的遗产反而降低了,因此大量的平民处于经济窘迫的境地。因此在大部分人失去土地的情况下,公有地应该如何划分的争议自然愈演愈烈,变成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主要矛盾。
原因其二是罗马的政治体制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贵族之间的争斗。在共和国进行急速扩张的背景下,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得贵族之间的争斗加剧,但在共和国的政体下,这种斗争是没有办法得到最高权威的遏制的。罗马的权力非常分散,贵族们表面上都是平等的人,实际权力的争夺因此只能转到幕后。实际上,这种争斗下往往是由最有资源的人说了算:谁最有人脉,谁最有钱,谁最有威信,或者干脆谁有军队,谁就能掌控权力。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是资源?民心也是资源。马基雅维利就在写给君王的小册子里戳破了其中的道理:要是一个贵族想要高于其他的贵族,那他一定得得到平民的支持。平民关心的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筹码。在贵族和平民有着尖锐矛盾的背景下,罗马的贵族们分化为“平民派”(populares)和“贵人派”(optimates)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罗马贵族里最深谙权术的,除了屋大维就要数凯撒。凯撒真正理解罗马社会的根本矛盾,他通过分地的立法动议为自己赢得了广泛的平民的支持。同样重要的是,他在高卢用军事天才为自己树立了显赫的威望。但凯撒的平民政策召来了元老院的保守派的反感,他过于卓越的战功也让元老院坐立不安。元老院的贵族和另一位政治强人庞培联合到一起,希望解除掉凯撒这个“共和国的威胁”,但结果是凯撒带兵南下,内战由此爆发。
本质上,内战的爆发是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结果。如上文所说,这样的失控局面是没有办法得到提前遏制的。那共和国有办法收拾局面吗?也没有。共和国体制的弱点在内战中暴露得最明显的是元老院没有军队。为了抵御凯撒这个共和国的“头号威胁”,元老院不得不和共和国的“二号威胁”庞培结盟,因为只有庞培手里才有军队。内战的结果是凯撒获胜。但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要是最后元老院和庞培赢了会怎样?很难想象除掉了最大政敌、手握共和国的军队的庞培会听命于元老院。最后坐大的即便不是凯撒,也是另外一位政治强人。其实,在内战里元老院的贵族们至始至终都在担心庞培会变成共和国的新君。
我们来总结一下。共和国之所以会解体,一方面是因为无法遏制的外部扩张带来了经济问题,造成了平民的不满,另一方面是体制内的斗争利用了问题,加剧了矛盾,因此贵族和平民的矛盾、贵族和贵族之间的矛盾急速恶化,最终造成了内战的爆发,也可以说是罗马共和国社会矛盾的总爆发。这场空前的大角逐需要一个赢家的出现——或者说,所有其他竞争者的出局——才能平息局面。这场矛盾通向爆发的过程中可能有偶然性因素,比如Gruen认为凯撒和元老院之间有意图上的误会。但即便没有凯撒,这些矛盾也得不到解决,而只能被拖延。
所以,最后的赢家屋大维为何要给罗马共和国改制也就显得不难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屋大维并没有像大部分人会想象的那样用强权推行他的改革。因为有了凯撒被刺的前车之鉴,他的改革是非常小心谨慎的。他号称“重新恢复了共和国”,从来没有称自己为皇帝,而只是“第一公民”(Princeps——因此称屋大维创造的政制为“帝国”其实是不当的,在英语里一般称之为Principate)。屋大维让元老院在前27年赋予了他保民官的权力和几个最重要的行省的总督权,从而合法获得了在共和国里从来没有人获得过的巨大权力。据罗马历史学家Cassius Dio记载,这项提议在通过元老院时,元老们明白这是在建立君主制,但大部分人都因为“害怕内战的纷争”而默许了屋大维的动议。随后,屋大维国家化了军队,在制度上防止了共和国军阀混战局面的重现,并且把几乎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上。塔西陀把这一切总结为“(元老们)准备好了做奴隶⋯⋯(他们)为了当下的安全,舍弃了危险的过去”。
这是一个很多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在英语学术界就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观点以Ronald Syme为代表,认为共和国的覆灭来自于其自身的体制缺陷,其政体本身给内斗与混乱提供了场所,所以奥古斯都实质上“拯救”了罗马。另一种观点来自于Erich Gruen,他认为共和国的体制一直是完好的,其陷入内斗的境地完全出于偶然,因此其覆灭是极为不幸的。
把两家相反的观点亮出来是为了不让其中一派的分析看起来就是历史的真实面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的复杂程度。不过,虽然“共和国的覆灭是否注定”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顺着历史往前看,我们还是可以摸出一条问题的脉络。在内部,共和国的体制虽然不能说缺陷百出,但其中确实有不稳定的隐患。在外部,共和国在其发展历史上走的一直是一条军事征服、对外扩张的道路,到了晚期共和国,这条道路反而加剧了其体制的隐患,和内部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共和国的灭亡。
首先说一点关于罗马政制的背景知识。和希腊城邦不同,罗马并不是一个民主政体。罗马的最高权利不像雅典一样在议会之中,而在两位执政官手上。元老院起的是咨政作用,而立法权在人民大会手里。执政官任期一年,掌握兵权,统领军队,在和平时期享有执政和司法的权利,是罗马共和国体制下最高的职务。一般来说,有志于从政的罗马贵族都会把执政官当做自己的最高目标。而罗马早期外部环境并不好,经常受到附近高地民族的骚扰,因此执政官作为军事上的最高统帅,地位尤其重要,带兵打仗的能力也就成为了晋升执政官的一个重要标准。
在共和国早期,罗马和外部民族纷扰不断,经常互相攻伐,但依仗罗马人的勇武,和其他民族的战事胜多败少,并逐渐半是拉拢、半是臣服了拉丁平原上的其他拉丁城邦。结果是罗马平民分到了不少拉丁城邦的土地。在罗马随后的扩张中,罗马平民得到了不少分地的机会。因此,结合上面提到的因素,不难理解为什么罗马有长久的尚武传统。罗马人是非常看重军事的,连贵族都需要参加10次以上的战役才能竞选任何公职。
所以早期和中期的罗马共和国就好像是一部战争机器,在充足的动机驱使之下从意大利对外扩张,并在公元前4到2世纪之间征服了西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区。可以说,到公元前1世纪为止,罗马的政体与其野心之间有非常良好的互动。
但为什么到了前1世纪,罗马陷入了严重的内部问题呢?
其一是因为长久的扩张带来了经济问题。贵族和地主分掉了意大利大量的公有地,而对外扩张产出的巨大经济利益也被他们攫取了,古罗马的贫富差距因此急剧扩大。大到了什么程度?举个例子,意大利的一个典型的5公顷的农庄产值大概是每年3250千克小麦,大概相当于1460 塞斯特斯(罗马货币单位,大概等于0.08克黄金)。而古罗马的贵族的收入是多少呢?我们知道进入元老院的最低财产标准是100万塞斯特斯;西塞罗在他的作品里提到一个富足的贵族年收入大概是60万塞斯特斯。西塞罗本人在小亚细亚的行省奇里乞亚(Cilicia)当总督的时候得到了大概2000万塞斯特斯的收入,而他本人还常常抱怨奇里乞亚的贫瘠;早期帝国的贵族小普林尼对自己财产的估计达到了3亿塞斯特斯;奥古斯都更是在自传里夸耀自己一生给国家财政捐献了24亿塞斯特斯之多。而我们拿来和贵族地主进行比较的平民已是乡下有产阶级,更不用提城市贫民的境况了。
经济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大量地方上的自由平民失去了财产。传统看法认为,因为共和国不停的扩张,地主的自由劳动力常常要入伍打仗(罗马共和国的公民有义务入伍),所以大地主们用战争带来的大量奴隶替代了自由劳动力。拥有土地的自由平民的财产也被大地主渐渐吞并,加上税负的压迫,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失去财产的平民。也有新的看法认为意大利本土的人口在扩张期间升高了。结果呢?每人能够继承到的遗产反而降低了,因此大量的平民处于经济窘迫的境地。因此在大部分人失去土地的情况下,公有地应该如何划分的争议自然愈演愈烈,变成了贵族和平民之间的主要矛盾。
原因其二是罗马的政治体制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贵族之间的争斗。在共和国进行急速扩张的背景下,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得贵族之间的争斗加剧,但在共和国的政体下,这种斗争是没有办法得到最高权威的遏制的。罗马的权力非常分散,贵族们表面上都是平等的人,实际权力的争夺因此只能转到幕后。实际上,这种争斗下往往是由最有资源的人说了算:谁最有人脉,谁最有钱,谁最有威信,或者干脆谁有军队,谁就能掌控权力。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是资源?民心也是资源。马基雅维利就在写给君王的小册子里戳破了其中的道理:要是一个贵族想要高于其他的贵族,那他一定得得到平民的支持。平民关心的问题就是最大的政治筹码。在贵族和平民有着尖锐矛盾的背景下,罗马的贵族们分化为“平民派”(populares)和“贵人派”(optimates)是一个自然的结果。
罗马贵族里最深谙权术的,除了屋大维就要数凯撒。凯撒真正理解罗马社会的根本矛盾,他通过分地的立法动议为自己赢得了广泛的平民的支持。同样重要的是,他在高卢用军事天才为自己树立了显赫的威望。但凯撒的平民政策召来了元老院的保守派的反感,他过于卓越的战功也让元老院坐立不安。元老院的贵族和另一位政治强人庞培联合到一起,希望解除掉凯撒这个“共和国的威胁”,但结果是凯撒带兵南下,内战由此爆发。
本质上,内战的爆发是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结果。如上文所说,这样的失控局面是没有办法得到提前遏制的。那共和国有办法收拾局面吗?也没有。共和国体制的弱点在内战中暴露得最明显的是元老院没有军队。为了抵御凯撒这个共和国的“头号威胁”,元老院不得不和共和国的“二号威胁”庞培结盟,因为只有庞培手里才有军队。内战的结果是凯撒获胜。但我们不妨假设一下,要是最后元老院和庞培赢了会怎样?很难想象除掉了最大政敌、手握共和国的军队的庞培会听命于元老院。最后坐大的即便不是凯撒,也是另外一位政治强人。其实,在内战里元老院的贵族们至始至终都在担心庞培会变成共和国的新君。
我们来总结一下。共和国之所以会解体,一方面是因为无法遏制的外部扩张带来了经济问题,造成了平民的不满,另一方面是体制内的斗争利用了问题,加剧了矛盾,因此贵族和平民的矛盾、贵族和贵族之间的矛盾急速恶化,最终造成了内战的爆发,也可以说是罗马共和国社会矛盾的总爆发。这场空前的大角逐需要一个赢家的出现——或者说,所有其他竞争者的出局——才能平息局面。这场矛盾通向爆发的过程中可能有偶然性因素,比如Gruen认为凯撒和元老院之间有意图上的误会。但即便没有凯撒,这些矛盾也得不到解决,而只能被拖延。
所以,最后的赢家屋大维为何要给罗马共和国改制也就显得不难理解。需要指出的是,屋大维并没有像大部分人会想象的那样用强权推行他的改革。因为有了凯撒被刺的前车之鉴,他的改革是非常小心谨慎的。他号称“重新恢复了共和国”,从来没有称自己为皇帝,而只是“第一公民”(Princeps——因此称屋大维创造的政制为“帝国”其实是不当的,在英语里一般称之为Principate)。屋大维让元老院在前27年赋予了他保民官的权力和几个最重要的行省的总督权,从而合法获得了在共和国里从来没有人获得过的巨大权力。据罗马历史学家Cassius Dio记载,这项提议在通过元老院时,元老们明白这是在建立君主制,但大部分人都因为“害怕内战的纷争”而默许了屋大维的动议。随后,屋大维国家化了军队,在制度上防止了共和国军阀混战局面的重现,并且把几乎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了自己的手上。塔西陀把这一切总结为“(元老们)准备好了做奴隶⋯⋯(他们)为了当下的安全,舍弃了危险的过去”。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