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手册的作品评论
在理想与现实之中寻找一个契合点
——谈青年女作家黎阳新作《处世手册》
王常成
新近读了青年女作家黎阳的编译作品《处世手册》,很受启发。该书独具创意,结构巧妙,采用格言警句的表现方式,将世界名著《智慧书》和《伊索寓言》系统化、通俗化,配之以自己的感悟——“处世潜规则”,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处世手册》,是近年来青年励志丛书中少有的精品。
在黎阳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尚未出版之前,我就拜读过小说原稿了,可谓她的忠实读者。欣闻新书出版,自然先睹为快。在惊叹她才华,佩服其文思的同时,更觉她眼光独到。此书一出,应对多少青年朋友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钦佩之余,不由问起黎阳,为何想编译《处世手册》一书。黎阳告诉我,编译这本书不是突发奇想,偶然为之。实际上与她创作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所要探讨的问题是一致的,甚至是一脉相承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描写的是一曲在无奈现实中挣扎与浮沉的人性悲歌,一部现代知识分子心灵的蜕变史,其实质就是描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人是客观存在的社会的人,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着差距,甚至严重的错位。如何面对社会人生、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向,这是每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值得深思的问题。黎阳认为,一个人只有既在理想,又在现实,才可能真正有所成就。太理想的人不能成功,因为不顾客观环境,不考虑自身条件的理想容易成为空想,往往是海市蜃楼,虚无缥缈;一个太现实的人也很难成功,因为过于现实会使一个人目光短浅,如井底之蛙,热衷于盲目上马,搞短期行为。真正成功的人都是既在理想,又在现实的人,即心中永远有一个不变的梦想,并为之不懈努力,艰苦奋斗,但知道从自身条件出发,从现实做起,适应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脚踏实地地做事。正如她在其个人主页心语文室的开场白中所说:“人生就是在这理想与现实中辗转,在这入世与出世中徘徊,在这有缘与无缘间飘泊。”因此,帮助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应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避免尴尬、战胜邪恶、走出困顿、走向成功就成了编译该书的初衷。此外,对《智慧书》和《伊索寓言》的认真研究,对两本经典之作优缺点的正确认识、判断分析,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是形成《处世手册》的直接原因。
黎阳大胆坦言:“毫无疑问,《智慧书》的警句和《伊索寓言》的故事都是极为经典的,其中所表现出的处世规则同样是精妙绝伦的。但它们在内容编排上都没有足够的系统性,对阅读和理解必然产生很大的困难。这正如一颗颗价值无比的珍珠,但缺乏一条将其贯穿起来的金线,其价值自然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如果谁愿意花功夫把‘浑无条序’的《智慧书》中的警句梳理出一个顺序,整理出一个体系,岂不是功不可没的好事?可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做这项工作。《伊索寓言》的情况也与此相似,书中的故事虽然充满智慧的光芒,可似乎只是一些零散的而不是一套完整的处世招数。直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人从事过这方面的工作。”因此,《处世手册》自然成为这项工作的一个尝试,或者说在此基础上的再创造,推陈出新,于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黎阳以女性的独特思维,作家的奇思妙想,把《处世手册》分为了磨砺篇、善谋篇、笃行篇、审慎篇、掩饰篇、言辞篇、交往篇7部分,并挥动手中生花妙笔撰写了159条处世的潜规则,使理论形象化,形象理论化,最终形成了这本关于人们乐于身体力行的处世规则。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更是一种可贵的创新。
“当然,由于是编译作品,为求客观公正,忠于原著,书中保留了许多我本人并不特别赞成的观点。不过,这些都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了。总之,希望这本书能帮助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在理想与现实之中寻找到一个很好的契合点,从而走出迷惘、走出困顿、走向成功。”黎阳如是说。
“人生就是在这理想与现实中辗转,在这入世与出世中徘徊,在这有缘与无缘间飘泊。活着的时候因为精神的富足才具有生命,逝去了之后灵魂的永驻才能延续生命。无论生活怎样平凡与苦闷,无论人生怎样失意与压抑,都不要轻言没有了希望,都不要轻易放弃了努力。没有了一生的执着,没有了一生的激情,纵然是活着,活着又有何滋味?”(激情人生)我想,黎阳本人也正用她自身的历程证明着她对人生的诠释。